分享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高参88 2021-08-11

淮海中路1202号(原盖司康公寓),建于1935年,又称万国储蓄会大楼,今名淮海公寓。是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20世纪30年代,由万国储蓄会投资兴建,上海著名法商建筑师事务所赉安公司设计。赉安的作品大多属装饰艺术派风格,但更着重表现建筑体量上的横竖线条的构图,手法简洁,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建筑倾向。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大楼以外国储蓄会大班盖司康的名字命名。盖司康大楼是赉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座建筑根据街边的狭长地形,将主楼放在中央,副楼放在前排,后边是汽车库和附属用房。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主楼前有绿地和回车道。主楼的形体上最大的特征表现在中部,两侧逐步跌落。建筑外墙全部贴上米黄色的面砖,此外,各层阳台的栏板是白色,较为亮丽。立面的中央三条凸出的白色垂直装饰带,以及阳台栏板中央的白色垂直装饰带与阳台的白色栏板,形成简洁而又强烈的对比,近代特征鲜明。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公寓主楼的基础较为特别,采用洋松和混凝土灌注桩相结合的混合桩基支承,桩基深达31米。13层,高53米,地面以上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入口处安有挑出雨篷,入内为门厅、公共用房和接待室等,楼上均是居住层。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每层平面多用套间布置,户型以2室户、3室户居多,少数为1室户或5室户,居室大小在18~24平方米之间,标准层高3.3米,共有居室62套。副楼5层,底层是出租商号,二层以上是居住层,2间1套,每层6套,共24套。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大楼屋顶有大平台和水泥雨篷,南立面有成组的凹阳台,北立面是外挑统廊,垂直交通除步行的便梯外,并设有4部电梯(3部客梯、1部货梯),室内铺硬木地板,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淮海公寓主楼北立面

公寓设有3件套大卫生及水汀等设备,浴厕间可依靠通风井换气,风量可用百叶板调节。外墙采用面砖镶贴,是当时30~40年代上海有数的高级公寓。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淮海公寓南立面---淮海中路1202号(主楼)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周谷城,(1898~1996),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首任执行主席、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1898年9月13日(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八)生于湖南省益阳县长湖口的农民家庭,民国2年(1913年)入湖南长沙省立第一中学,1921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英语部。自1942年秋起,周谷城一直在复旦大学执教,任历史系主任、教务长等职。

周谷城在此居住

国府储汇总局局长董希锦在此居住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主楼是淮海中路1202号。

盖司康的早期住户大部分为各国驻上海领事馆人员。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后的万国储蓄会的经营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新的住户尚未入住楼房,而另一方面是大量到期的储蓄必须限期偿还。1946年被迫清理,盖司康公寓被国民政府收购,提供政府官员使用。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副楼内侧

解放后由上海市房地产部门接管,规定为外国驻沪领事馆租用房屋。21世纪初,整幢1202号公寓被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租用,作为领事馆工作人员宿舍。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副楼外侧,沿淮海中路。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副楼是1212号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南立面转角窗.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副楼的大 阳台。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副楼北立面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主楼北立面
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盖司康公寓主副楼俯瞰

我的更多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