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讯!我院学子在福州大学十二院联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佳绩

 奔跑在成长路上 2021-08-11
图片

为落实第六届福州大学十二院联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培养和储备人才,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我院积极参加4月18日的福州大学联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此次创新创业大赛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经过层层选拔,我院共有两个项目团队进入大赛决赛答辩。两支团队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石化人大胆创新,勇于奋斗的精神。

经过决赛激烈的角逐,我院两个团队项目,“氨能动力”和“基于两网融合的垃圾回收”均拿到了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展示了石化学院的实力。

图片

01

图片

氨能动力

图片

本项目以 NH3作为储氢介质,利用氨分解制氢,并与燃料电池结合,巧妙地避开了氢能利用过程中的多项问题。团队聚焦于氨的高效分解,并致力于后续燃料电池集成装配技术,成功开发出了安全、清洁能源-氨能,有效解决了环保问题及氢的危险性问题,在能源利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汽车,基站,分布式电站,AIP动力动力系统等)。

氨能动力团队是由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组成,并有两位资深的导师指导。两位导师分别为江莉龙导师和罗宇副教授。

强大且资深的导师指导、专业的硕博团队、团队成员辛苦努力的付出以及氨能动力项目所具有的新颖性和创新性都是团队获奖的重要原因。 

图片

由于今年的疫情,比赛方式将线下改变为线上。团队利用钉钉平台,采用线上交流参赛内容以及比赛细节。团队在钉钉中建立群聊,负责人和队员积极联系,交流项目答辩细节,优化参赛语言,力求发挥出团队的全部实力。

答辩前期,负责人创建钉钉讨论群,群内一同讨论PPT内容,并逐页修改和撰写参赛语言。答辩时,三位主要负责人提前做好准备,负责人安排组员相关任务。如:录像,记录评委提的问题等。答辩结束后,负责人组织队员仔细查看录像,逐块复盘比赛,重点攻破评委提出的问题。

02

图片

基于两网融合的垃圾回收

图片

本项目立足于当下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的大背景,针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分类难、人力设备资源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旨在提出全新的垃圾分类回收商业模式。将分散式、自发性、人盯人的垃圾分类回收旧方法,改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集教育与实操功能相统一的垃圾分类回收新模式,并计划通过长期可行的盈利模式达成发展,维持项目的运营,最终真正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开创政府、企业、居民社区的共赢局面。

图片

团队目前由来自石化学院、物信学院、经管学院和法学院的硕士生、本科生组成,分别承担项目项目各个环节的设计与运营。

这次的疫情使得今年的答辩移到了线上。不仅如此,整个团队的合作,还有实操过程大部分也是通过一些网络交流的方法来实现。其中也有遇到困难,但团队都努力克服,力求展现最好的团队风貌。

图片

参加比赛后,通过评委老师的指导和团队的反思总结,团队认识到了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对整个商业模式的结构,以及对整体赛道的把握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相信这些经验可以指引团队在以后的比赛当中进行项目优化,突出项目优势,使项目更易抓住意愿合作者的眼球,从而吸引合作,利用项目达到项目团队与合作者“双赢”的目标。

该项目还处于初创阶段,目前积极筹集项目启动资金,已经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下一阶段项目将着重于厨余垃圾回收模式的推进,在部分社区开始试行、试用,不断完善商业模式。

据悉,为了充分准备本次比赛,我院精心备战,积极准备赛前工作及工作会议,组织项目培育和各项训练,进行赛前动员。本次赛事促进了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开拓思维,提高素质,促进了人才的挖掘培养和储备。

图片

小石

图片

恭喜我院两支团队经过不懈努力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在科研创新中彰显石化人的百折不挠精神。

图片
图片

小化

图片

小石

图片

也祝愿我院学子在接下来的各大比赛中大放异彩,再创辉煌!

图片

编辑:陈颖、贺舒娴

审核:何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