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味

 蓝天白云黑狗 2021-08-11

晚间在外婆家嗑瓜子、聊天,小小的屋子里“塞着”我们一家、舅舅一家、外公外婆还有一条狗。外面起风了,可屋内许是因为空间少、人又多的关系,分外暖和。这间小屋是外公今年新改造的,将厨房从楼房搬至小房子,麻雀虽小,里头却也五脏俱全。很多很多年以前,我们也曾窝在这般小的屋子里吃着年夜饭、过着除夕夜。

那时外婆家还是一排小房子,白墙黑瓦水泥地、木头做的门还有高高的台阶,年幼的孩童们裹着厚厚的衣服常常要小心翼翼地爬过去……屋内有一个灶台,灶炉间是天然的“空调房”,暖暖的,把手凑到灶口,更是一股暖流蔓延全身。大人们囿于灶台,忙着烹煮年夜饭,小孩子们经常围在旁边,时不时偷吃几口刚出锅的美味。等到真的一家人围坐桌旁开始吃年夜饭时,孩子们倒也没心思好好吃了,一心只想着隔壁卧室里存放着的爆竹烟花。等到年夜饭吃完,舅舅和爸爸就被派去放鞭炮,长长的一段鞭炮被挂在晾衣服的竹竿上,用香烟头一点,噼里啪啦一阵闹腾……小孩子有专属的各类烟花爆竹,但我向来是只敢放放流星棒的,或者那种声音很轻的烟花。弟弟胆子大,他敢放各种鞭炮,我便远远地站在一旁看热闹。

十几年前手机尚不盛行,没有五福,也不会抢红包。吃完年夜饭的一家人仍然待在小屋子里,聊天说笑,嗑瓜子,剥花生。花生是外婆年前早早将原材料拿去加工场弄好的,然后放在很大的瓦罐里,亲朋好友到访时,便用陶瓷碗舀一碗,以作招待。现在外婆过年前还是会备着花生,每次去她家时,也还是会舀一些给我们吃,但花生的味道不像小时候那么好吃了。

小时候也不懂什么是“年味”,只觉得小屋子里一家人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

我们家一直都没有“守岁”的习惯,都是早早地躺床上、看看春晚、困了便睡下。半夜会被外面的鞭炮声吵醒一阵,大约半个小时左右,而后继续入睡。醒来已是大年初一,爱睡懒觉的我这一天是必须要早起的。因为年初一要在爷爷奶奶家吃一顿丰盛的早饭,一如正餐,有鱼有肉有米饭,米饭里还混着崇明糕和圆子。我至今不知道这顿早饭有什么意义,但爸爸在早饭前会放鞭炮、爷爷会在灶头点上蜡烛,这顿早饭应该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早早起床,乖乖吃完满满的一碗饭,然后等着爷爷奶奶的压岁钱。

吃完早饭,整理一下,便要去庙里烧香拜佛,本无宗教信仰,却在春节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习惯。而在人流涌动的庙里,一路碰到熟人也是非常正常的。彼此问候祝福一声,热热闹闹的寺庙里寄托着众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新一年的期盼。

“穿新衣、戴新帽、压岁钱、放鞭炮……”,小孩子的过年但凡有的吃、有的玩、不用写作业便足以让他们开心许久。而渐渐长大了,新衣服也没那么重要了,压岁钱也慢慢地被“劝退”了,放鞭炮也没什么兴趣了……这时候就开始“无聊”,感叹着“过年并没有多开心”。后来,便知道了“年味”一词,也理解到了“年味越来越淡”这句话的意思。

再后来,过年渐渐等同于放假,在外奔波忙碌一年的我们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回家陪陪家人,静享7天的悠闲时光。不用多么热闹,一家人吃顿年夜饭,看个春晚,抢抢红包,说说笑笑,就是最好的“年味”。

很多年前的除夕,我和邻居小伙伴拎着一大袋的烟花在外边玩耍,家里人怕外面冷,催促我们赶紧放完回家睡觉,我们不听,玩得分外开心;此刻,又是一个除夕夜,我在家里码着字,时不时点开手机回复着微信上的祝福,听着窗外稀稀落落的爆竹声,也觉岁月静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