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埃及技术在中国的本地化(1-木乃伊)

 blogliou 2021-08-11
古埃及人(华夏人)迁徙到中国后,由于气候、环境、物产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导致华夏人在埃及发明的许多技术不得不有一个在中国本土化的改进或重新发明过程,本博主计划对古埃及木乃伊、造纸、人工颜料、蜻蜓眼、青铜器这五种技术在中国的本土化作一个归纳总结介绍。

一 木乃伊技术的本地化


在“殷墟发现木乃伊制作技术”一文之后,有的网友又开始纠结马王堆的湿木乃伊与古埃及的“干木乃伊”技术不同,不能认为是传承。其实,在该文之前,有很多人质疑中国没有木乃伊,并企图“凭此一点”否定埃夏论。那篇文章重点是回答从殷商到秦汉时期中国一直都存在制作木乃伊的防腐技术,这是首先解决“观念和技术”上有没有问题,观念的传承这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反映了华夏人的墓葬文化和转世信仰的最核心东西。而至于技术细节,先不说有啥不同,因为迄今人们对古埃及和中国的木乃伊防腐技术都知之不多!

古埃及的木乃伊制作方法一直是个秘密。古埃及人喜欢用文字和绘画记录历史,但在这么多的历史记录中,从未发现木乃伊的制作方法。有人说,木乃伊的制作方法是不传之秘,不能记载,只能口授,因此,当那些技师与技艺逐渐消逝后,就再也没人知道怎样制作木乃伊了。根据网络有关资料,大概知道在古埃及木乃伊的制作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古埃及穷人木乃伊的制作方法,因此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只是把尸体用泡碱浸泡,然后风干,最后用亚麻布包裹,就可以安葬了。第二种是古埃及的法老、贵族木乃伊的制作非常复杂,
  1. 第一步清洗尸体,处理大脑。在法老死后,其尸体会被迅速地送到木乃伊的制作作坊,工匠们会先对尸体进行全身的清洗,然后工匠用铁钩从死者的鼻子伸入大脑,捣碎脑髓,并将大脑中脑髓以及其它液体引出脑外,紧接着将一些药物和香料塞入到头颅中。

  2. 第二步取出除心脏以外的内脏,单独储存。古埃及人会用刀子划开尸体的腹部,取出肺、胃、肠、肝,然后将这些器官洗干净,并分别浸泡在泡碱中,待其干燥后,放在四个独立的罐里,并且加入香料进行填充,起到防腐的目的。古埃及人认为心脏认为心脏是人的“智慧之源”,一旦切除或者弄坏,将不能重新复活,所以心脏一直被保留在胸腔中。但到二十二王朝时,尸体的内脏在处理后又被重新放入体内。

  3. 第三步对尸体进行全面的脱水处理,工匠们在法老的腹部填进用布包的泡碱和其他临时填充物,然后将法老的尸体完全浸泡到泡碱粉中,待尸体完全干燥后,工匠们会取出尸体中的填充物,尸体进行清洗,涂上油膏和香料,并重新在法老的身体内填充一些药以及香料等防腐的材料,最后缝上腹部的切口。

  4. 第四步化妆整形,这些工匠们更像是入殓师会给法老的尸体进行化妆整形,会用香料以及松脂等混合物对皮肤美容,并且用人工烧制出的瓷眼球,放入木乃伊的眼窝,这样使木乃伊的面目就显得更加生动和形象了。

  5. 第五步亚麻布包裹,装入人形棺材内。工匠们用大量亚麻布(有时要用1000多米的优质亚麻布)对法老的尸体进行全身严密包裹,外面涂上树脂。将包成粽子的木乃伊放入人形棺,这下就真的大功告成了,准备举行葬礼。


而根据美国得克萨斯州A&M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古埃及的木乃伊进行研究表明,数千年前的埃及人用从中东地区搞到的石油提取焦油将尸体制成木乃伊,从而达到防止腐烂、永久保存的目的。


在“殷墟发现制作木乃伊技术”一文里,说明了从殷商到秦汉时期,制作木乃伊防腐技术的存在和传承,但在技术上和古埃及技术到底有没有传承呢?长沙汉墓马王堆女尸,出土时外形完整无缺,全身皮肤细腻,皮下脂肪丰满,软组织尚有弹性,肌肉组织和软骨等细微结构也保存较好,往其体内注射防腐剂,其血管还能鼓起来,就连手指和足指上的纹路都非常清楚。从解剖中见到马王堆女尸全身骨骼和软骨组织完整,保存较好。内脏器官外形完整,但体积均已缩小。头皮切片见到完整的毛根断面。器官结缔组织和胶原纤维保存甚好。肌肉组织保存仅次于结缔组织。血管中见到许多红血球样小体,血型确定为A型。


关于女尸保存完好的原因,有的网友认为并不是有“防腐技术”,而是一系列偶然因素。诚然,“深埋、密封、缺氧、无菌”这是保存女尸前提,但防腐技术的使用是肯定的。根据网络资料汉代葬礼规定,贵族死后尸体用熏香药酒沐浴,再用多层丝麻织物严密包裹全身。从这就可以看到熏香药酒是用来做防腐处理的,多层丝麻织物包裹也是与古埃及用大量亚麻布包裹步骤是一样的。其实,马王堆女尸绝不是偶然个例。关于古尸不腐的历史记录有多起,如关于盗掘长沙王吴芮和东汉宗室刘表所见记载。
  • 《水经·湘水注》引郭颁《世语》:“魏黄初年,吴人发芮冢取木,于县立孙坚庙,见芮尸容貌衣服并如故。吴平后,与发冢人于寿春见南蛮校尉吴纲曰:'君容貌何类长沙王吴芮呼!但君微短耳。’纲瞿然曰:'是先祖也。’自芮卒至冢发四百年,至见纲又四十余年亦。”吴芮与马王堆墓主是同时代人,只不过早死数十年,两墓的防腐措施当有共同之处。

  • 《三国志·刘表传注》:“(襄阳)城东门外二百步刘表墓,太康中为人说发。见表夫妻,其尸俨然。颜色不异,犹如平生。墓中香气远闻三、四里,经月不歇。


关于吴芮和刘表夫妻墓被盗掘所见记录描写,加上马王堆现代发掘出土实际案例,表明中国古代贵族死后普遍会进行防腐处理,制作成木乃伊(还有网友建议金缕玉衣是木乃伊技术一部分),而且这种木乃伊技术较古埃及木乃伊技术似乎更加优越,因为它能让尸体出土时栩栩如生!它应是适应中国内陆温湿环境的改进结果。在其他地方发现的保存相对完好的尸体,大多是处在干燥环境中的,而且发现时也大多已变成干尸,包括埃及的木乃伊、新疆的且末男尸、楼兰美女、芬兰冰人等。但马王堆女尸出土时,掀开棺盖后,只见棺内装载着约有半棺的无色透明液体。在这神秘的棺液之中,停放着一堆外表被捆成长条的丝织品。墓主人的尸身就包裹在这一堆被捆成长条的物件之中。这与古埃及包裹木乃伊方法是类似的。成语“马革裹尸”也是这意思。

马王堆女尸棺液有80公斤,为酸性,含有汞化合物,而汞对延缓尸体早期腐败有作用。据说秦始皇陵下就有大量的汞。经实验,马王堆女尸椁液是有较强的抑酶作用和微弱的抑菌杀菌作用。但对于棺液却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椁液是后来形成的,是尸体初期自溶分解出一部分水分和墓室中水蒸气分子缓慢渗入棺内而成;另一种意见认为除上述两种水分来源之外,当初可能用酒或药酒作为防腐剂放入棺内。关于棺液沉淀物中汞化合物,有的认为是有意加入的,也有的认为是从尸体上的朱砂袍服和内棺朱漆皮上脱落下来的。除此,还有发现花椒(类似殷墟亚长墓)。花椒是一种芳香防腐剂,在黄河以北的古墓中多发现有用花椒作填充物。侯良编著的《尘封的文明:神秘的马王堆汉墓》一书里写到:分析表明,“西汉初期的劳动人民,继承了前代防腐方面的经验,在防腐技术上达到了相当水平。

虽然我们对古埃及和马王堆防腐技术还知之甚少,但可以看到关键的药液防腐处理和丝麻包裹等步骤是一样的。至于马王堆女尸棺液,如果是有意放入的,那只能证明是防腐技术的改进,是华夏族木乃伊制作技术适应本土化改进。相应地,埃及干木乃伊的“脱水风干”技术也是适应埃及干燥气候的。

另外,在上篇文章后,网友《猎豹出击》建议对华夏族迁徙描述语言修改为:华夏民族的政治中心起始于西亚两河流域,然后是古埃及,最后是现在的中国。本人深表赞同。


更多参考:

殷墟发现木乃伊制作技术
古埃及纸草纸在中国考古的发现
古埃及的青铜器与中国青铜技术由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