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锦衣卫与东厂:明朝两大特务机构的此消彼长

 baoyisheng143 2021-08-11

锦衣卫和东厂,都不是明朝的正式机构,只是皇帝耳目、亲信。其设立的初衷就是皇帝与大臣争权。锦衣卫是朱元璋把身边的警卫改编后的名称。

东厂的设立晚于锦衣卫,第一任东厂提督王振,是明朝正统时期的大太监。

王振能坐上高位,在于明英宗。明英宗九岁继位,是明朝登基年纪最小的皇帝。以至于他的亲信太监王振,随着新皇帝登基,也就是一跃而成为万人之上的“帝师”。

本来,上一任皇帝明宣宗留下来的班底,锦衣卫有“咸文无害”徐恭、刘勉,太监里的金英、兴安,也都是被宣宗调教过。基本没闹过妖。

可到了王振上台的第二年,这些人都靠边站了。

王振的干儿子亲信马顺,被提拔为锦衣卫都指挥使。王振的侄子王山,也是锦衣卫指挥使。王振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任东厂提督。锦衣卫的老大是东厂老大的人,锦衣卫也就成了东厂的附庸。

王振也就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独掌厂卫大权的太监。宦官子弟、党羽大量进入锦衣卫系统,由此开端。

这么威风了十来年,遇上了土木堡之变。王振及其势力,在此役中被清除。

明英宗被俘,王振被樊忠捶杀。马顺在朝堂上,被文臣群殴致死。王山也被景泰帝下令凌迟。

而捶杀王振的樊忠,资料很少,只说是皇帝的贴身侍卫。但贴身侍卫应该就是锦衣卫。所以,东厂话事人的王振,实则是被锦衣卫所杀。

明英宗被俘,其异母弟朱祁钰临危上任,也就是景泰帝。由于景泰帝的继位太过意外,根本没有自己的班底,整个朝堂仍然是明英宗的旧臣。

可坐在龙椅上的景泰帝,越发贪恋皇权。于是,景泰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做了三件事:

1、严厉约束太监。被明英宗冷落的金英,在景泰朝直接去了南京。不过他的副手兴安,成为景泰帝极少信任的太监之一。而剩下的太监们,基本是只要违法,露头就打,绝不姑息。太监生日时,收受官员的礼物,被景泰帝下令抓捕。太监仗势欺人,抢夺房产,也被治罪。太监们由此收敛。

2、严厉打压锦衣卫——金刀案

明英宗被瓦剌放回,随即被幽禁。而负责照顾他的老太监阮浪(也是当初和金英、兴安一批被从安南抓来的),得到英宗送的一把金刀。

阮浪这个老太监没像金英、兴安那样爬上高位,可能也与其心性有关。阮浪并没有把金刀没当回事,随手就送给了自己的亲信王瑶。王瑶又在与卢忠喝酒时,拿出金刀炫耀。

而卢忠,是锦衣卫指挥佥事。锦衣卫最高长官是指挥使,其下是两个指挥同知,再下则是四名指挥佥事。

卢忠想借着这把金刀做文章,诬告明英宗以金刀做信物,靠阮浪联络,欲图复辟。可事情闹大之后,卢忠把握不住,开始装疯卖傻。

结果,景泰惩治阮浪、王瑶不算,对卢忠也一并论罪。

其实,在景泰帝刚刚登基时,就有大臣反映锦衣卫缉捕的弊端。景泰帝采纳之后,切责锦衣卫“所缉人犯悉送交法司察办”。景泰三年,又专门下旨给锦衣卫掌卫事毕旺,“有显迹重情,方许指实奏闻,点差御史覆核属实,方许执讯。其余事情止许受害之人告发,不许挟仇受嘱,诬害良善。”严格限制了锦衣卫的职权。所以,作为锦衣卫最高长官的毕旺,一直“碌碌循职”。

这样一来,锦衣卫也寒了心,有事也不敢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3、笼络制衡朝臣。一是加官进爵,很多高级衔位在景泰朝出现。一是监督制衡。一个部门往往设置两个长官,使其内斗。

这三件事做下来,朝臣没笼住,两大情报系统也被毁掉了。皇帝没了耳目,实属自掘坟墓。有道是“景帝不假内竖如此,南城之祸所由构也”。内竖也就是太监,南城之祸也就是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能成功,与景泰帝压制宦官、锦衣卫有很大关系。你让大臣替你说话?可在大臣看来,皇帝与锦衣卫、太监,本就是一体的。

景泰朝的锦衣卫里,还有个人物是于谦的女婿朱骥,当时是锦衣卫的千户。锦衣卫下属十七个所,每个所的长官是千户。朱骥算是锦衣卫的中层干部。

有个话叫,儿子可能生错,但女婿不会选错。于谦是个正值的大臣,也因为器重朱骥,才选他做了女婿。

可当明英宗复位后,朱骥受到于谦的牵连,被流放。而金刀案始作俑者卢忠,更是遭到清算,被凌迟。

英宗复位后,改元天顺。又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太监方面。兴安差点被杀,在太后求情之下,又念在年老,被夺职,算是得了个善终。至此,安南系太监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司礼监掌印太监,先后是曹吉祥(掌管司礼监,钦封昭武伯,总督三大营)、牛玉(成化时调南京司礼监)。

锦衣卫方面。曾在蒙古护卫明英宗的袁彬得到晋升,成为锦衣卫指挥使。不过,锦衣卫指挥使已经泛滥,真正执掌锦衣卫的长官,还要挂“掌卫事”。袁彬只是指挥使,却并非掌卫事。也就是说,袁彬不是锦衣卫的真正负责人。

甚至在整个天顺时期,袁彬也止步于这个类似于挂名的职位。

另一个哈铭(蒙古人),也曾在蒙古护卫明英宗,则只是挂名在锦衣卫,而实际做的是出使蒙古的工作,长期驻外。

在明英宗最艰苦的时候,只有袁彬、哈铭对其不离不弃,忠心相随。但在明英宗重新掌权后,并没有将两人推到最高位置。这被认为是明英宗对两人的保护。

锦衣卫掌卫事相继有王喜、焦寿。二人资料很少,可能也与没出过多少事迹有关。

而真正在锦衣卫里当红的人物,则是门达、逯杲。而两人之所以当红,是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给皇帝干脏活的人。

明朝初年,使得朝堂为之一空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办事人都是锦衣卫。而在死了几万人之后,朱元璋干脆就杀了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蒋瓛,以平息众怨。

到了明英宗的时代,都不用皇帝动手了,锦衣卫内部就开始了互相残杀。

逯杲最初是锦衣卫校尉。通过巴结上司门达,成为锦衣卫副千户。进而投靠司礼监太监曹吉祥,再升为指挥佥事。与其平级的至少还有三个指挥佥事,上级还有两个指挥同知,一个指挥使。

此后,逯杲又借助明英宗刚刚复位,对大臣们不放心,积极为其打探消息,由此得到宠信。逯杲,最终晋升为锦衣卫指挥同知。

一个底层的锦衣卫校尉,通过巴结门达成为副千户;通过投靠曹吉祥成为指挥佥事;通过巴结皇帝成为指挥同知。逯杲无疑是个擅于钻营的人。此时,原本的上级门达还是锦衣卫指挥同知,但地位已经在他之下。

逯杲甚至敢于诬告皇亲国戚。著名的弋阳王朱奠壏与生母通奸,就是逯杲弄出来的冤案。最后,使得朱奠壏母子被处死,且死后焚尸。

就连明英宗的亲舅舅孙继宗、孙绍宗等勋戚,也因为侵占官田的事,被逯杲打过小报告。孙继宗在宣宗时期就已经是锦衣卫指挥使,还是外戚掌禁军第一人。位高权重,长期列于群臣之首。

当时,最嚣张的还是石亨、曹吉祥。两人都有夺门之变的大功,并称石曹。石亨边将出身,早年颇有战功。后来,以夺门之变首功,干预朝政,使得明英宗忌惮。

天顺三年,石亨因其侄谋反,被削职为民。

天顺四年,逯杲奏报石亨家族心怀叵测。随即,石亨被捕,死于狱中。与此同时,曹吉祥兔死狐悲,开始谋划造反。

天顺五年,曹吉祥谋反的消息泄露。皇帝抓了曹吉祥,曹吉祥的侄子曹钦却立刻赶到逯杲家,杀了逯杲,说是因为逯杲相逼,才造反的。

曹吉祥与石亨在这两年被镇压,被称作曹石之变。负责镇压两人的都是锦衣卫。

可见那时候的锦衣卫与东厂,关系又发生了倒置。主要原因是,曹吉祥权势太大,已经从皇帝身边的心腹,变成了皇帝的对立面。这时候,锦衣卫就成为制衡东厂的势力。

逯杲死前,倒也坚强不屈,换来了最后的晋升——追封为锦衣卫都指挥使。

而逯杲的老上级门达,在逯杲死后,因平定曹石之变有功,进升都指挥佥事。这次,门达也终于掌握了逯杲的晋升密码——广布眼线、刺探情报,甚至不惜对大臣们诬告。一时间,大臣被抓紧锦衣卫的诏狱,以至于牢房都装不下那么多人。

达以囚多,狱舍少,不能容,请城西武邑库隙地增置之

此时,袁彬仍然是门达的上司。门达为了把袁彬拉下台,对其诬陷。

这可是明英宗当年的患难之交,说是救命恩人也不为过。但在门达请示明英宗抓捕袁彬时,明英宗也只是说:“任汝往治,但以活袁彬还我。”

皇帝的要求很低,不能让袁彬死,就行了。

袁彬在诏狱受尽折磨,直到有人为其鸣不平,才被放出来。随后,袁彬被调往南京闲住。

英宗驾崩后,继位的宪宗,将门达治罪流放。袁彬被调回,官复原职。

成化年间,袁彬才成为锦衣卫的真正负责人——锦衣卫掌卫事。另一个被从流放地调回,官复原职的是朱骥。朱骥曾经是锦衣卫千户,被调回后,负责

袁彬、朱骥,两个好人,也终于迎来了一个相对正直的锦衣卫时期。同一时期,也有被称作明朝三个好太监的怀恩、陈准在世。总算有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

不过,也只是相对平静。因为宪宗因为年幼时期遭遇,胆子小,疑心重,是十足的鹰派皇帝。宪宗十八岁继位,身边还有一个十五六岁的鹰派太监汪直——也就是西厂的开创者。不过,这就是下一段历史了。

其实,纵观锦衣卫、东厂的历史,不难发现。要是遇上好皇帝,太监和锦衣卫作妖的也就少。要是少年皇帝或疑心重的皇帝继位,则锦衣卫、东厂就会膨胀,祸害,以至于内部倾轧。

这主要也是锦衣卫和东厂的性质所决定——就是给皇帝干脏活的。像袁彬、朱骥这样正直的,就不可能受宠信。只有逯杲、门达这样迎合皇帝心思的才能上位。之后的明朝历史里,这样的情节反复出现。而东厂和锦衣卫,也是此消彼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