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石榴红了

 昵称45109175 2021-08-12

立秋一场雨后,石榴红了。

夏日里,青石榴缀于浓密的枝叶间,毫不起眼。石榴成熟时,树上像挂满了红灯笼,格外醒目。叶是葱茏的绿,果是诱人的红,这一派生机和热烈,美过夏天的那些花儿。

秋天一树树的果实,着实给人惊艳。青青的脆枣,黄橙橙的梨,木瓜、青苹果,还有楸子果,山楂,都结得密密匝匝,挂在树上沉甸甸的,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有些人家,将石榴树栽植于院子里,透过栅栏看那一树的红石榴,羞涩地躲在浓郁的枝叶里头,似佳人妆楼凝望,又像是晚霞夕照。


漫漫夏日,石榴足足陪了我们一整个夏天。即使入了秋,它的花有的还在绽放着,且开得流光溢彩。一边是花开,一边是果实,花与果,永远相得益彰。

石榴花,虽然看着不是那么娇艳,却给人高洁之感。“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细雨过后,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诱惑,红得惹人心醉。难怪古时的女子,多青睐于穿石榴红色。红,是一种吉祥如意的颜色。红裙子,视觉上给人甜美的感觉。


“梅花香满石榴裙”。石榴裙,是唐朝时流行的一种红裙,颜色如石榴之红,穿着它的女子,显得格外俏丽动人。红楼梦中也出现过关于石榴裙的描写,“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血色罗裙翻酒污”,血色罗裙即指石榴裙。

由此可见,石榴与中国的传统服饰,有着密切的联系,石榴红,自古就被女子所青睐。唐朝的女子,对裙子特别钟情,颜色也多喜欢石榴红色,而且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主要就是从石榴花中提取,因此被人们称为“石榴裙”。


在古时,石榴裙是美女的代名词,古人常会用石榴裙来形容女子的迷人风韵。石榴裙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梁元帝萧绎所著的《乌栖曲》,文中“蛟龙成锦斗凤纹,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句,就是用石榴裙来形容女子的媚态。

尤其唐朝时,石榴裙是一种流行服饰,不仅女子喜欢,更让许多的男子倾慕,俗语“拜倒在石榴裙下”便是出自于唐。穿石榴裙的女子,娇媚之态令人心动神摇,把唐人万楚的魂都勾走了,“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诗翻译过来,意思有一个女子,乍一看她,好像是在越溪浣沙的西施,又宛如碧玉,媲美美人丽华。她有着深翠色的黛眉,使萱草花都失色,她飘逸的红石榴裙,让染裙子的石榴花都嫉妒。伴着美妙的旋律,她翩翩起舞,那么甜美,那么风情。谁说端午节避邪的五色丝线能救人性命,现在我的魂魄都被这女子勾走了,今日怕是要死在君这儿。

这首诗写的一个乐妓,唐诗宋词中,其实有不少的赠妓之作,比如柳永就为歌妓填过不少词。只不过这类作品,虽然有着独特的文风,但在文学上却被评为思想性不高,换句话理解,也就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意思。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这样的诗作流传至今,因为,这类作品从另一个层面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让我们看到一个时代的另一面,是难得的不朽之作。


诗人万楚的这首《五日观妓》,便属于这类作品,不过细品你会发现,此诗极具有艺术性。他先是侧面烘托、渲染美人之美,随后笔锋一转,以他独特的,夸张的手法,来描绘歌妓的娇颜,歌声、舞姿和服饰。“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这两句实为美人写照,可谓是构思巧妙,又自然,足以见解石榴裙那时的魅力。

石榴,盛夏时繁花似锦,秋季果实累累。它即属于夏天,又属于秋天。

每到八月,大街小巷的水果摊上,便会多出又红又大的石榴。有些小贩为了吸引顾客,将石榴皮剥开,露出晶莹剔透红溜溜的石榴籽,过路的人,总有经不住诱惑的。


刚从树上摘下来的石榴,还带着清晨阳光的味道,剥开皮,掰几粒石榴籽送进嘴里,一丝甜润而细腻的韵味,沁人心脾。而手指上也会染上石榴红,要是不小心把汁液弄到白裙子上,红艳艳的石榴汁立刻晕染开来,像锈了一朵石榴花,美极了。

有的石榴皮薄籽饱满,剥它的时候汁会溢出来,丰盈的石榴汁,口水也跟着流出来了。若把剥好的石榴放冰箱里冰镇一下再吃,口感凉凉的,香甜馥郁,给夏末增添一抹别样的清凉之感。


石榴就像季节的信使,它用自己独特的石榴红,诠释着夏将过尽,秋渐来。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时光如梭,季节交迭,转眼,又是一季秋凉。站在光阴的渡口,翘首遥望,期许与秋天的一场浪漫相遇。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