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订单排到明年!又一新能源风口,二十倍空间已蓄势待发!|汽车|氢能源|氢能|燃料|氢燃料

 天道酬勤tah926 2021-08-12

作者 | 首财君

排单排到明年!

又一风口,“悄悄”地来了?

锂电池可谓是A股这段时间的最强风口,几乎天天都在上涨。但首财君发现还有一条“新能源”赛道,也在悄悄地发力,7个交易日板块指数累计涨幅已达到了14%,细看一下其实比锂电池10%的涨幅还要高一些。

与此同时,上周CCTV-2也对此行业进行了大篇幅报道,一家苏州的能源设备企业对央视财经记者表示,在双碳目标推动下,今年上半年,他们的氢气制造设备订单量出现了猛增,现在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

这个行业是什么呢?想必已经不用首财君明说了,这条“新能源”赛道就是——氢能源。那么氢能的市场空间有多大?产业链机会又有哪些?接下来听首财君给大家细细道来。

一、何为氢能源

氢是宇宙中最轻、也是含量最丰富的一号元素,其燃烧热值位居除核燃料之外的各种燃料之首。同时氢能也是目前最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按照机构们的说法,氢能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将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关键补充。

从技术角度来说,氢能是世界上最干净的清洁能源,具有燃烧热值高的特点,其热值(142KJ/g)约是石油的3倍、煤炭的4.5倍。目前相关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从产业化角度考虑,中国是全球最大制氢大国,生产和应用已经具备产业化条件。尽管短期国内氢能生产应用尚处于初始期,但随着氢能在冶金、汽车等领域加快应用,未来氢能的消费需求前景大好。

从政策层面看,氢能产业已被写入“十四五”规划。隆基股份和中国石化等新老能源企业也纷纷进军氢能源。

从市场空间来看,中国氢能联盟在其《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中测算,到2050年,预计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

根据美银美林近日发布的研报称,氢可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为汽车提供燃料、为家庭供暖,并帮助应对气候变化,预计到2050年,市场份额将猛增6倍,产生2.5万亿美元的直接收入,间接基础设施市场潜力高达11万亿美元。

而日本富士经济调查公司的观点则更为乐观,其预计到2030年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将达4.5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600亿元),是2018年的22.6倍。

二、氢燃料电池汽车VS锂电池汽车

从产业链条看,氢能产业链分为制氢、储运、加氢站、电池应用等环节;从终端应用来看,氢能源在能源、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在初期应用的突破口与主要市场。机构表示与锂电池产业链相比,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链更长,复杂度更高,理论经济价值含量更大。

氢燃料电池汽车有何优点?主要有3点:

从技术原理来看:氢燃料电池原理是氢与氧结合生成水的同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该过程不受卡诺循环效应的限制,理论效率可达90%以上,具有很高的理论经济性。同时,不同于铅酸、锂电等储能电池,燃料电池类似于“发电机”,且整个过程不存在机械传动部件,没有噪声和污染物排放。

从热值来看:氢气是常见燃料中热值最高的,约是石油的3倍,煤炭的4.5倍。这意味着消耗相同质量的石油、煤炭和氢气,氢气所提供的能量最大,这一特性是满足汽车、航空航天等实现轻量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更全能:尽管锂电池技术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但仍然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商用车天然对载重、长途运输、低温启动有着较高的要求,而锂电技术则难以解决这三个难题。

举个例子,50吨的柴油大挂车,在续航800公里需求下,一般需要10600兆焦耳的能量,换算成柴油约为290升左右,但如果换成锂电池,则需要装载体积为3立方米、11吨重的3000kwh电池,再加上十几吨的车身自重,有效载重将不足一半,充电时间更是会长达数十个小时。

但氢燃料电池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在同样条件下,如果用氢能,则只需2立方氢气,有效载重就可提升50%以上,加注时长接近于传统加油。更重要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不怕冷”,在-20℃~60℃以内均可正常工作,但锂电池不行了,一般气温接近0度时,输出功率就会明显减弱。

三、氢燃料电池迎来爆发期

中短期来看,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规划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推广氢燃料电池车10万辆。

远期来看,随着上游制氢、储氢、运氢规模化,中游氢燃料动力系统逐步国产化,预计氢燃料电池车有望实现与柴油车平价,并减少能源消耗成本。据机构测算,到2030/2060年,氢燃料电池车(商用车及乘用车)年销量将分别达到29万辆/200万辆,燃料电池车保有量134万辆/1546万辆,对应总氢气需求将达到129万吨/3031万吨。

投资机会

氢能行业各产业链刚起步发展,行业一方面需要上下游共同努力,在技术、规模等方面持续提升从而实现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在当前阶段仍较为依赖政府政策支持。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国家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正持续提升,在政府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正积极选择切入氢能行业,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水平的引入都将推动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方面:

(1)上游:可再生能源制氢,尤其是利用弃风、弃光电力制氢,可有效消纳弃风、弃光电力,降低制氢成本,同时也是一个低碳过程,是相对最理想的制氢方式,且风光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也是推动制氢成本下降的核心要素;国内光伏风电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正积极切入氢能产业链发展布局,建议关注隆基股份(601012)、阳光电源(300274)。

(2)中游:作为氢能利用的中间桥梁,加氢站的建设得到了各方极大的重视,随着社会资本和法规政策的落实与就位,加氢站设备提供商及加氢站设计、建设与运营商将最先受益,建议关注各关键设备供应商厚普股份(300471)、雪人股份(002639)、京城股份(600860)、深冷股份(300540)、富瑞特装(300228)等,以及加氢站建设运营商中国石化(600028)、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神华(601088)等。

(3)下游:燃料电池车示范推广阶段,系统商将作为示范城市群推广龙头,联合上下游,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圈,有利于其掌握先发优势。建议关注亿华通(688339)、腾龙股份(603158,公司控股国内燃料电池领先企业新源动力)、潍柴动力(000338,公司控股球燃料电池龙头巴拉德)、捷氢科技(上汽集团子公司,未上市)、东岳未来氢能(质子交换膜龙头企业,未上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