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办医“十问十答”,深度解读行业政策变化

 钱培鑫 2021-08-12
社会办医“十问十答”,深度解读行业政策变化

1. 社会办医的政策影响不会像社会办教育影响这么大,但也要回归公益性(所以要通过非营利性医院的供应链管理来体现利润)

2. 民营医院需要与公立医院差异化发展,做非基础医疗,降低医保收入占比

3. 民营医院也要注重特色科室、专业能力、人才队伍的建设

社会办医“十问十答”,深度解读行业政策变化

本文来源:心鑫乾诚

社会办医“十问十答”,深度解读行业政策变化
社会办医“十问十答”,深度解读行业政策变化

社会办医三十年

80年改革开放到现在,社会办医经过30多年的发展;真正的发力是2010年,《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58号令)出台,社会办医高速增长。

2010年全国有社会办医院8000家,到现在2.4万家,每年两位数(2000多家)的增长。各路资本进入刺激社会办医发展。社会办医的数量在增长,但是质量在相对下降。除了医院外,还有40多万家非医院机构。社会办医院有2.4万家,占全国医院67%(接近台湾社会办医70%的占比)。

但是从服务量(门诊量、出院人数)占比来看,2010年社会化办医占比20%左右,目前21年Q1占比仅有16%。服务市场占有率没有增长。

2019年开始,社会化办医数量增长放缓。2018年,就有观点表示,民营医院高速增长有泡沫,而且质量在下降。民营医院在18年底开始经历从量变到质变,从外延式扩张到内伸式发展的阶段。

目前社会化办医呈现强者越强的局面,头部机构在区域市场、区域专业领域取得相对竞争优势,同时产业资源会进一步向头部集中。

未来社会化办医面临重新自我定位:影响比较大的是今年5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同时推动高质量医疗下沉,这会给社会办医带来调整(公立医院的投入加大,同时高质量公立医疗下沉去到之前民营医院有较多发展机会的基层)

未来社会化办医数量可能会下降,但是质量(单体规模、服务品质、安全等)会提升,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尤其是在非基础医疗的部分,社会办医要有所作用。

社会办医“十问十答”,深度解读行业政策变化

民营医疗服务政策解读

有些地方地方政府投资很大,新建医院几十亿以上,这种爆发式的大规模投入是区域个例还是会是成为普遍情况?

这一轮公立医院建设在执行上还是对政策理解有偏差。国家想解决优质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鼓励医疗资源很丰富的地方把医疗资源下到基层,补公共卫生短板。相对薄弱的地方(中西部),鼓励与先进地方的先进医疗机构结合,在薄弱地区建立专科中心。

但现在来看政策落地的时候,反而是在优质资源集中的地方继续加大投入“巨无霸”,觉得有点走偏。过去这些大医院的扩建欲望是被政策限制的,现在随着政策利好又被释放。

过去有些地方财政很好的地方,公立医院发展得很好,社会办医发展不起来;反而是有些地方财政不好的地方,社会办医是比较好的。如河南、四川等地政策对社会办医比较鼓励。还有类似浙江这种小政府的地方,市场经济比较活跃,社会办医比较好。

一些三四线城市还出现一个趋势,比如政府想在新区域建立医院,但政府没有钱去投入,社会资本也不愿意去做,政府就通过地方的城投平台,将财政压力转移到城投公司。

但在实际过程中,一方面城投公司背负负债有压力,一方面在医疗管理上不专业,所以总的来说做得不是很好。

未来政策上对医联体的态度是什么 ?医联体对民营医院的持续性机会还存不存在?民营医院怎么抓住机会?

医联体、医共体是国家鼓励的一个政策,国家希望通过医联体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

但是在执行过程有一些偏差,有些地方就把民营医院划出去,变成公立医院的势力划分过程。还有地方将医保的份额在医联体中划分,也把民营医院排除出去。

有些地方比较好的是把民营医院纳入进来,甚至让比较优势的民营医院来牵头做医联体、医共体。

民营和公立医院的监管上有什么差别?

同质化的监管、全过程监管、同力度监管。以前是比较强调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比较弱,现在要求全流程监管。

民营医院、公立医院同质化监管。鼓励民营医院积极参与医院等级评审,监管的力度也是一样,不会有差别。

民营医院从公立医院挖人,会不会导致公立医院质量下降?会不会有管控?

民营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经历两个阶段。民营医院刚开始建立的时候是哑铃型人才队伍。但是现在出现一种情况:民营医院人才被公立医院挖走。

公立医院的编制、科研、职称的优势,导致公立医院反而吸走民营医院的人才。不过现在社会办医越来越成熟,有些公立医院的专家开始主动与民营医院合作,当然这取决于民营医院本身的建设。民营医院要立足自己的科研建设、人才团队、科教研的建设。

这轮公立医院大规模建设,而且新建设一些之前不开展的科室(这些科室是之前民营医院在做的),这样会不会影响民营医院?

在人才方面、市场流量方面会有影响。对本身技术力量薄弱的民营医院,确实会挤压空间;但对相对头部的医院,影响不大。

大型民营专科医院去pk公立医院的一个科室,还是有优势。如一些骨科专科医院,公立医院补充科室不会有大的影响。公立医院的团队建设也会有一些难度。

尽管在做公立医院医生绩效的改革,但是收入还是没有民营医院的高和阳光。以前公立医院不愿意做的新兴科室,不是说现在床位建起来就能做好,可能还是民营医院有优势。

公立医院的服务提价之后,会不会让公立医院的医生收入更有优势?

集采之后省下来的钱,这个钱不会全部给医生发工资;耗材、药品部分的缺损,不大可能从服务收入上得到相应补充,还是会有较大差距。实际中,公立医院一些医生已经在想办法和社会资本合作。

有没有一个宏观的下一阶段建设目标数据?如十四五期间投入多少钱建多少床位?

《“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区域的医疗中心、县级三级医院等目标,大概都2025年,会新增500/个县级三级医院。

教育政策对社会办医的借鉴意义?

教育回归公益属性,非营利性。医疗也要注重公益属性,回归公益。国家在社会办医上,鼓励营利性医院,支持非营利性医院。非营利性医院在很多方面(待遇、补贴)上和公立医院一样。基础医疗服务(保基础)由政府力量来做。

在基础医疗保障方面,如果是用盈利性的医院方式去做很难赚钱。因为可能未来药品、耗材在民营医院不能加价,但是民营医院又在承担一个正常经营企业的成本。主要收入来自医保的民营医院,未来利润会进一步压缩。

非基本医疗服务,市场要有活力,市场就要做非基础医疗,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GD一家医院,医保占比仅为35%。所以社会办医所服务的细分市场,要降低基础医疗的占比;业务结构要增加非基本医疗的结构。支付结构上,加大自费医疗、商业保险的衔接。

民营医院的净利率上限?

综合医院,净利润率10%左右;专科大概在20%左右;消费型医疗30%左右。

医保压力大的地方希望引入民营医院,会不会因为财政压力而有医保支付压力?

现在在一二线城市投资与医保相关的医院是比较难的。同样的医保情况下老百姓愿意去公立医院就医,而且民营医院难以拿到医保份额。

一二线城市还是以非医保项目盈利(非医保项目可以民营医院自主定价)。三四线城市,医疗资源比较薄弱,政府鼓励社会医疗资源下沉。

现在三四线城市很大的问题是医保外流,省级统筹、国家统筹之后,医保流到外地,地方医保局不愿意,希望能把病人留在当地。

社会办医“十问十答”,深度解读行业政策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