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哦,故乡的香樟树II徐占平(浙江)

 国际诗歌网 2021-08-12


哦,故乡的香樟树

徐占平(浙江)


(一)
一看到黄河浪《故乡的榕树》这个题目,我眼前就浮现出一团一团小山头似的树蓬,浓绿蓊郁,连绵起伏,那就是樟树,我故乡的香樟树。

我的故乡在浙东山区,一个叫徐家坞的百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养育了我的家族我的祖先。老家推门即山——面前山,推开后窗还是山——后山,我小时候的活动场所就是这些山坞、山岭和山的皱褶里,大坞、谷坞、樟稻坞、高车岭、赵家梁、后山岗、养山岗……数不尽的山、岭、梁、坞,留下我攀爬翻越的足迹。后来,我从谷歌高清地图上查找,我们村坐落在东白山脉向西北延伸到平野的峡陇里,南北走向的两座山,不,应该是两条山脉,相对而立,形成一个南宽北狭的山坞,呈喇叭口状,喇叭口又是连绵群山,翻不完的一个又一个山头。

先前,村里的房子大多沿山脚而建,因势砌坎起屋,坐北朝南,台门屋,一字屋,清一色白墙乌瓦。村口在北,初次来我们村的人,要先到屋背后,再转到屋前面,总觉得我们村的房屋是倒过来的,很别扭。

为了挡住长驱而入的西北风吧,村口就砌了一道一人多高的土坎——风水埂,种满了香樟树,繁茂的枝叶连住两个山脚,整个村子就严丝合缝地包裹在绿树青山中了。

从我记事起,香樟树都已是百年大树了。多大的树呢?最粗壮的树干,需要两三个孩子张开手臂连接才能围住。每一棵树都虬枝盘曲,向四面八方生长出繁茂的枝叶,遮天蔽日,绿云团团,耸入云霄。

樟树底下留下了我太多的童年记忆。春天,我们在树下的乌小竹丛中拔笋掏鸟窝,夏天的树荫下,我们乘凉捉迷藏,能玩上大半天。印象最深刻的是秋冬天,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资还极度匮乏,平常日子温饱未解,到了深秋,几棵苦槠树成熟了,滴滴答答落下满地的苦槠子,有人一小碗一小碗地捡来,剥去蒂头,浸泡去苦味,炒透后,褐色的壳裂开一道缝,露出白白的肉,剥出肉嚼上一口,结实松脆带着丝丝清香。隆冬天的早上,我们孩子喝点稀粥泡饭,手里捏个热番薯算是标配;穿得更单薄,钻出被窝时,套一件棉袄,称“空壳棉袄”,下身就一条单裤,常常冷得上下牙打架;有条件的拎着小火冲,三五个凑在一起,交换着把火冲放裤裆下,躬身取暖。太阳爬上山头,淡淡的阳光总是最先落在村口,于是,大家都凑到风水埂边,缩头跺脚,等着太阳光暖和起来。不知是哪一天,我们发现了一个好去处,埂坎边一棵歪长的大樟树底部,向阳处被雷劈掉,凹成一个汤匙。我们垫上稻草,挤在这个天然的沙发里,取笑着,打闹着,抱团取暖,驱散了冬日的几多寒冷。

童年时代就在这贫穷而自由的日子里悄然流逝,我走上了外出求学工作的道路,五六里路外,百十里路外……好像是冥冥中有一根线牵着,我始终没有长时间离开过故乡,那一片香樟绿也就始终葱茏在我的春夏秋冬里。


(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风水埂上荒秽的杂草竹木被清除掉了,只留下二十来棵大樟树和数棵古枫、朴树,地面平整清爽,耳畔鸟语婉转。六月酷暑天,毒日晒热了地气,热风吹烫了家里的桌凳,田地里更是酷热难耐。那时村里人家还没有空调,大樟树成了一个个连在一起的天然大帐篷,一踏进树荫下,如瞬间进入偌大的冷屋里,暑气顿消。所以,大家拖凳搬桌聚到樟树底下去,大人纳凉聊天,孩子嬉戏玩闹。正值暑假,我整日闲散在风水埂上,望一望天,天如一块青布,不染一丝杂质,面前山和后山,墨绿夹翠,林相优美,蜿蜒的横路山,山色如黛。夏日的长风无止息地吹动着,埂外是一大片田畈,禾苗起伏如浪;四周的山上,丛生的杂树翻滚起来,大樟树也轻轻舒展着身躯,枝枝丫丫喜悦地晃动着,每一片树叶都在拍动,发出“哗哗哗哗”的歌唱声……

那时候,我祖父还在世,夏日午后,他坐在大樟树下的麻将桌边,安安静静地摸牌、出牌,输了赢了,都波澜不惊。一阵风起,吹起他稀疏的几绺额发,吹动他的衣衫,更显出他平静的面容和挺直的腰板。有时候,祖父让我玩几圈,我大呼小叫的,或叠牌甩牌,他就提醒我:“小搞搞的,不要太在乎,让人看不起。”解放前祖父略有田地山林,雇工养牛,请烧饭阿婆,是准富农。后来,他主动把山田房屋和桌凳家什用具都分给村里人。儿女成家后,他独自过日子,怡然自乐地度着残余岁月。看我们在外面辛苦,他劝过:“不要太吃力,不要贪多,够了就好。”至今想来,他朴素的话语中蕴含着至深的人生哲理。直到老年,他也没有让我们赡养。也不见他肩挑背驼,但他屋里菜蔬茶米,自给自足。他七十多岁了,才有时让我帮他一起扛水扛粪去地头,这时候,他还要把重的一头往自己一边让。我笑了:“阿爷,我二十多岁了,扛得动的。” “还是我抬得动。”他走得慢而稳。他是乘着早晚去侍弄的:“我年纪大了,大白天不来赶闹热了,人多,撞头碰脑的。”

夏日的傍晚,他会把晒过的樟树根、枝放在火堆里焖烟,让浓郁的樟香伴着轻烟飘散,驱蚊祛虫。直到现在,我还常常想起他这古老的驱蚊法,眼前浮现出他瘦削而挺直的身躯,稀疏额发下的平静面容。他清闲地坐在门口的藤椅里剪指甲,客客气气和过路人打招呼的形象,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三)
随着我们长大,我们家在风水埂外二十来米处建了新房,三间两楼红砖大瓦房,是我父亲一辈子的心血。搬入新家的那个晚上,父亲捧了一杯茶,坐在道地一角的长条石凳上,凝视着灯火通明的新屋,沉默无言。那是个星月交辉的夜晚,他背后的大樟树显出硕大的一团团树影,小山头似的。父亲正当壮年,灯光迷离中的他,黝黑结实,也像小山一样,稳稳当当地守着我们的家。

那以后的日子是我生命中最鲜润光亮的记忆。与大樟树朝夕相对,我心里充满了说不尽的诗情画意。多少个日子,我长时间地站在二楼前廊上,观赏着大樟树伟岸潇洒的身姿。“树大招风,”真的,这片樟树林似乎一年四季都在风儿的吹拂中,欢快地摆动着枝叶,摇曳着身躯,发出“呜呜呜呜”的歌唱。最惬意的是秋天,秋高气爽,樟树成了名副其实的香樟,秋风中夹杂着阵阵浓郁的树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最缤纷的是春天,嫣红的积年老叶纷纷飘落,落红阵阵,地面上像铺上了红地毯,刚扫去一阵,风一吹,又红蝴蝶似地纷纷飞舞飘散下来。漫长的夏季,我把躺椅放在大樟树下,看书,逗鸟,追松鼠,树丛中漏进几缕阳光,闪烁着,跳跃着……

本以为一家人就会过着这样勤勉安乐的平淡日子,却不想陡然黑心雷,不幸从天降。2004年5月,父亲罹患恶症,不到一个月时间便撒手人寰。父亲不到10岁就上山斫柴,挑到城镇卖钱;还没有成年,就到生产队开荒造路,种田地,修水库,挣成年人的工分;后来,他种树苗,做石匠,一年四季手脚都是开裂的。他一生吃尽了苦,受尽了难,但他坚韧耐劳,温良恭让。本想着等我们兄妹成家立业,安安稳稳享几年清福,没想到竟这样突然离开我们。父亲去世时只有六十岁,我站在父亲坐过的长条石凳旁,眼泪夺眶而出,怎么都抑制不住,我抽搐着抽搐着,身边的大樟树陪着我呜咽,陪着我悲恸,止不住的泪水啊,我流尽了我一辈子的眼泪。

父亲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沉湎在悲痛中不可自拔。我无数次徘徊在风水埂上,抚摸着饱经沧桑的百年树干,捡拾起凋落的片片枯叶,久久不能离开。哦,故乡的香樟树,您馈赠给我们美好的岁月,一定也庇护过我的先辈,为什么不再一次为我们遮风挡雨,化解患难?为什么竟这样毫无征兆地倏然摇落?我们又去哪里去追寻逝去的岁月存留的踪迹?


(四)
好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冬日,我漫步在风水埂上。经过乡村振兴建设,这儿面貌已改,新铺的石子甬路,蜿蜒通向林荫深处,两旁花木扶疏,点缀着健身设施、石桌石凳,几个老人小孩正在健身、漫步、嬉戏,埂外的青山下绿野中,是新建的一幢幢别墅和生意红火的山庄……可风水埂依然,绿色大帐篷依然,高耸参天的如伞树冠依然。正在过去的一年,故乡遭遇了史上少有的酷热和严寒,连续几十天几近40度的夏季,近一个月气温低至零下13度的冬季,有几棵大樟树的树叶冻死落尽,裸出了躯干,如版画投影一般凸显在绿色长廊中。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繁华落尽的大樟树:下半部的主干粗壮敦实,上半部放射状发散出粗粗细细的虬枝,虬枝上又生丫枝,丫枝又生细枝,顶部枝柯,碎密交织,宛如网格。整棵裸露的枝干,由粗疏到细密,分布均匀,支撑平衡,形成一个发达的系统。枝枝丫丫上,一个接一个的芽苞隐约突起,蓄势待发。在料峭的寒风中,它没有绿叶婆娑,却筋骨铮铮,气韵暗流,让人感受到生命不竭的动力。

时光流逝,带走了我的青春,也消解了我的伤痛。我祖父、我父亲,是一代代家乡人的缩影,他们经历的苦难,他们的品性,就像这风水埂这香樟树一样,饱经过摧残,见证了沧桑,但不改坚韧,不屈伟岸,不管时代怎么变迁,不管遭受怎样的霜打雪压,雷劈电击,依然能吐蕊飘香,丰盈如初。

哦,故乡的风水埂,故乡的香樟树……

作者简介

徐占平,笔名平地,曾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数十年,现就职于浙江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