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蜀诗点评:王聪点评十一首

 杏坛归客 2021-08-12

 《岷峨诗稿》

        主   管: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   办:四川省诗书画院

        顾   问:何郝炬

        社   长:刘道平

        主   编:滕伟明  周啸天

        副主编:邓建秋

        编   委:

        何郝炬  李洪仁  刘道平  滕伟明

        周啸天  邓建秋  郭定乾  孙和平

        何    革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005

         国内统一刊号:CN 51-1614/I

         投稿邮箱:634565789@qq.com

                       (标题处请注明“投稿”)

     点评者简介:王聪,男,汉族,1965年5月生于成都,四川邛崃人。自幼受父母熏陶喜爱文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兼诗书画专委会副主任,《诗词四川》编委,四川省美协会员。

独游玄武湖

    黄稚荃

雨余湖上味秋凉,洄溯蒹葭水一方。

剩有心情似丁令,输将颦笑共船娘。

花边楼阁今谁主,柳外烟波又夕阳。

莫向楸枰问遗劫,钟山无语送齐梁。

【点评】

       检《杜邻诗存》,作者于1948年元旦由宁返蓉,此诗作于前一年秋。《诗经·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待返故乡的路何尝不是如此!因平仄的需要,“溯洄”倒装成“洄溯”。此时离抗战胜利南京光复不久,自然兴起丁令威“城郭如故人民非”之叹;且共船娘的颦笑,或许在心底又泛起一丝“商女不知”的悲悯。历时八年的乱离,“花边楼阁”早易其主了吧?而此时的夕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读诗至此,不觉想,此诗不过诗人临景兴感的常情耳,与时事何干?“闻道长安似弈棋”(杜甫),不,不是长安,是华夏大地正进行着一场大“博弈”,而金陵又将上演一出齐梁短祚的史剧吧!不久的“钟山风雨起苍黄”,足见作者的史识。

寄晦闻师

    黄稚荃

长安棋局望生愁,忽忽芳春已素秋。

愿守藜床困辽海,不堪霜露悯宗周。

六朝词苑尊颜谢,两汉经筵数郑刘。

回首龙津风浪远,空堂听雨动离忧。

未作东平西靡枝,手拈香瓣寄遥思。

他乡滞病缄愁日,客里衔恩食德时。

讵有文章干贺监,差无鄙吝愧牛医。

关山直北烟尘暗,问字何年到绛帏。

【点评】

    先摘录两段文字,有助对此两诗的理解。一是诗作者于诗前有序,兹录一节:“壬申夏,愚躯患脊骨结核,住同仁医院经年。先生谓结核病须饮食营养,命其姬人间日以丰盛粤菜相馈,故所患得以早痊。又别后先生来书,有'倭人寇华北,北客多南迁,仆始终未动’之言,甚有管宁藜床之意。”二是张中行《负暄琐话》“黄晦闻”一节:“黄先生的课,我听过两年,先是讲顾亭林诗,后是讲《诗经》……讲顾亭林诗是刚刚'九一八’之后,他常常是讲完字面意思之后,用一些话阐明顾亭林的感愤和用心,也就是亡国之痛和忧民之心。”第一首诗首起感同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之慨,乃指日寇在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于1933年元旦,又发兵攻击山海关,从此将侵略魔掌伸入关内(“倭人寇华北”)。此时“北客多南迁”,而晦闻师“始终未动”,宁似东汉末之高士管宁当年避居辽东,甘于困顿(藜床,藜茎编的床榻。泛指简陋的坐榻。北周庾信《小园赋》有“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坐”句)。“霜露”二字虽时承“素秋”,实取南北朝丘迟“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之意。西周建都镐京,因“武王自丰居镐,诸侯宗之,是为宗周”,后平王迁都雒邑,是为成周,故“宗周”有故都意。颈联盛赞晦闻师文采与学问堪比古贤。“颜谢”,颜延之与谢灵运,南北朝著名文学家与诗人;“郑刘”,郑玄(东汉)与刘向(西汉),著名经学家。尾联表达对恩师的思念。第二诗“东平西靡枝”见《汉书·宣元六王传·东平王宇传》。唐颜师古注引《皇览》云:“东平思王冢在无盐,人传言王在国思归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未作”云云,言己尚存也。患恶疾而早痊,亦仰恩师之厚馈,不禁拈香遥祝而思(一瓣之香,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想起自己在“他乡”“客里”“滞病缄愁”之日,先生“命其姬人间日以丰盛粤菜相馈,故所患得以早痊”,能不“衔恩”“食德”否!况己无青莲之才,而蒙先生期许与延誉。(唐孟棨《本事诗》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由是称誉光赫。”)但幸自己尚无狭隘浅薄之行愧对贤者。(《后汉书·黄宪传》:“父为牛医……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也。其母问曰:“汝复从牛医儿来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宪),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尾联言北方正临战事,不知何年再能面聆师教啊!“烟尘”,烽烟与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指战火。“问字”,西汉扬雄多识奇字,刘棻曾向其学。“绛帏”,东汉马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以绛帐(帏)为师门、讲席之敬称。


绿

    刘传弗

星月何朦胧,整伍渡瀚海。

狂风卷飞沙,扶头惟坐待。

一盹醒还惊,东方见启明。

流沙亘万里,何来鸡犬声?

寻声觅奇迹,蓦然见绿洲。

如云万树拥,似玉一溪流。

溪畔多野花,溪清可见底。

拣花投水上,游鱼喋喋起。

过桥复穿林,土屋若鱼鳞。

黄童依白叟,疑是避秦人。

绝爱小村前,油油尽稻田。

谁知瀚海里,竟睹江南天。

能不忆江南,江南寇氛里。

去去不须留,前头号角起。

【点评】

    此诗应作于抗战时期,在西北某地一次行军途中。“整伍渡瀚海”当是在夜晚,星月朦胧已兆不雨即风。果然不久风沙阻行,只能扶头坐待。于风沙暴虐中还打了一个盹儿,可见行军的紧张与劳顿。风沙终于过去,晨曦中天净星明。此时于大漠荒碛中却隐隐传来鸡鸣犬吠,真奇怪呀!寻声而觅见一绿洲,真若“桃花源”,令人惊喜莫名。作者其时二十来岁,童心未泯,拣花投水,逗鱼而乐(“水面风回聚落花”为唐诗名句)。片刻的欢欣化作悲愤,目睹眼前这大漠里的“江南”美景,怎不令人思想起沦陷了的大好河山?走吧,莫留恋了,催征的号角已经吹响!谢榛《四溟诗话》评誉《古诗十九首》为“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今观此《绿洲歌》遑让也!而作者战士加诗人的情怀,使此诗成为浪漫与现实创作完美结合的佳作。

朝中措·隔离反省

    刘传弗

神疲意倦思昏昏,天壤此闲身。

自索枯肠无句,输他贝锦成文。

欲眠还起,高楼人远,穷巷灯深。

一夜潇潇秋雨,门庭遍布苔纹。

【点评】

     词作者十七岁参加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成都公安刑侦工作。曾经的据案审讯人者今日忽成了被审查者,怎不神意昏沉。天壤者,天壤之隔也。此“闲身”非是悠闲自在之身,乃停职就审,独囚请室之身。此时还有心思寻章摘句?否!实是被勒令写出“交代材料”——明是遭罹“莫须有”,欲自诬真还太难。“贝锦成文”见《诗经·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朱熹集传:“言因萋斐之形,而文致之以成贝锦,以比谗人者因人之小过而饰成大罪也。”下阕怎一愁字了得!“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这人既是自己,也是思念挂怀之亲人;而此时的亲人何尝不在思念我、挂怀我呢!夜已深了,辗转反侧在这高墙之内,而窗外正是“秋风秋雨愁煞人”。来时的门庭已遍布苍苔,可见得隔离已久,隔离之严;这苔色毫无“苔痕上阶绿”的诗意,只有“阶苔逐恨新”的愤忧!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此词足范。

南充地区党史座谈会上口占

    刘传弗

果山依旧画屏开,嘉水含情绕郭来。

往日艰虞初阅历,故人生死总萦怀。

金泉莫问神仙迹,史局还期庶子才。

顾我朱颜今白发,旧盟鸥鹭不相猜。

【点评】

    南充又名果城,其东临嘉陵江有果山。1949年前作者曾从事地下工作,任南充中心县委书记。“艰虞”,战乱与灾荒频繁的年月。今日在座谈会上回顾艰苦卓绝的历程,怎不思念当年的战友!金泉夜月为古南充八景之一,今故地重到非为寻幽探胜。“史局”,史馆;“庶子”,指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南充人陈寿,曾拜太子中庶子。作者十七岁参加革命,于1964年罹“莫须有”身陷囹圄十几载,今白发换朱颜,唯丹心不改,“鸥鹭”辈莫疑猜耳!“鸥鹭”典出《列子·黄帝篇》。

攀枝花市

张幼矩

万山重叠绕金沙,地老天荒亦有涯。

灯火万家连晚照,钢城百里带朝霞。

劈将混沌开云路,惊破鸿蒙贡物华。

二十余年艰苦甚,蔽空高树灿红花。

【点评】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部“攀西大裂谷”腹地雅砻江与金沙江交汇处,诗起首便以鸟瞰展现“万山重叠绕金沙”的雄奇与峻险,大有老杜“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此地古来被视为“蛮荒”,然“地老天荒”亦自“有涯”,终有巨变之一日。颔联写出巨变后一座新兴工业城市蒸蒸日上的风貌,景中寓情,充满正能量。颈联倒叙,写出巨变的原因和壮举。尾联兴慨与点题: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在此“蛮荒”之地建设出了这座“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英雄城。此诗将工业建设如此“硬性”的题材写得这样的美,歌颂中又不见口号类的干嚎与苍白,与作者身为画家分不开吧。

鹧鸪天·无题

王 煜

秋后心情薄似纱,经年故友隔天涯。残荷过雨无心举,老柳因风着意斜。

思往事,记年华,华年多在旧时家。已醒还梦依稀处,一夜清寒落桂花。

【点评】

    秋后的心情缘何忽薄似纱,或是有感“世味”吧?“薄似纱”出自陆游诗。作者创作此词时当是三十岁左右,青春的理想与生活的现实难免有反差甚或冲突。思想起少年时代的铁哥们儿来,而他们却“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秋深雨中的池塘已不见前时的“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而池畔的老柳却“因风着意斜”——这其实是作者“不奈愁”(释文珦“老柳因风不奈愁”)也。下阕写夜阑梦回之境:由思而梦,梦到居家时的美妙年华。这个家,是家乡,更是父母生育自己的那个家,多么温馨和令人思念;而眼前却“别梦依稀”,独自在这秋宵寒气中想见庭中“冷露无声湿桂花”——不,应是“落花和雨夜迢迢”“此时无声胜有声”。江西诗派主张从古人的成句中翻出新意,把此叫作“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被一些人诟病。其实炼翻新句非腹笥富赡者不能。

古蔺偶成

陈天啸

边城尽在酒香中,欲醉何须问牧童。

但恐君家诗未就,今春负了杏花风。

【点评】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对蜀人而言自是“边城”;这里出产“郎酒”“潭酒”两大名酒,为中国著名的酒乡。酒乡遍是酒肆,买醉无须问津。这买醉者当不是“欲断魂”的“行人”,应是“诗酒趁年华”的吟家,但恐醺然而无诗,岂不辜负了眼前这大好的春光!此诗一气呵成,词句虽谙而意境已新,诚为佳作。

还 乡

陈天啸

迷路烟霄指顾间,殷勤寻梦也堪怜。

泸州江水迟如许,流到渝州四十年。

【点评】

    诗作者为重庆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入二野军大,后落户泸州,四十年后始回故乡,因有是作。何事在梦中频繁(殷勤)地寻觅,应是当年青云之志吧?“烟霄”,云霄;“指顾间”,瞬间。此句意为瞬间迷失了青云之路。“不舍昼夜”“千里江陵一日还”皆言水流之速;泸州乘船顺水而下到重庆不过半日之程,在诗中这江水足足流了“四十年”——不,不是江流,而是诗人“迟迟归”啊!作者人生遭际未知,读此诗只可揣其坎。

八十自嘲

章润瑞

锦里三千六百天,平平仄仄遣余年。

磻溪垂钓钩常直,人境关门地自偏。

遗憾儿孙无荫庇,忘情睡梦尚酣甜。

举杯怕听期颐颂,空耗人民养老钱。

【点评】

     作者七十岁那年定居成都,至今三千六百多天了。离休后任《岷峨诗稿》编委,作诗与编诗皆不离“平平仄仄”,此句幽默风趣自有会心人。当年姜尚八十岁垂钓磻溪用直钩(意不在鱼),此处喻己身常直也;陶渊明“心远地自偏”,今地偏无来人亦闲也。作者也属“当权派”,却无“荫庇”与儿孙,故能无愧于心而忘情梦酣了。人皆欲寿过百岁,此老却怕自己真的寿享期颐而于世“无济”,岂不愧对纳税人?诗读至此,作者思想境界出矣,与“邑有流亡愧俸钱”(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同是感人!

闻黄金宴感赋

但仲廉

仙家点石只空论,今把黄金和酒吞。

夸斗早输王恺富,效颦可是季伦孙。

当年痛洒英雄血,此月谁招帝子魂。

泪眼绿珠楼上望,乱红啼有余痕。

【点评】

     只要有“暴发户”膨胀的消费欲,就会有投其好者——黄金宴便是。神仙能点石成金不过传说耳,今日真有“吞金”者(将极薄的金箔点缀在菜肴上)。西晋皇室的腐朽,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生出了王恺与石崇(季伦)斗富的历史丑剧,这也是促其政权速亡(五十一年)的重要因素。成俭败奢,由此思想起打天下时无数先烈的牺牲与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那个时代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牡牧《金谷园》)。当年石崇败亡,其宠妾绿珠坠楼自尽,足为后世奢极张狂者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