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平米房子住一家4口,这样也敢生二胎:为何穷人更愿意生孩子?

 歆迪 2021-08-12

在苏州,有一家四口人,蜗居在24平方米的房间内。房子格局一共就一个客厅和一个厨房,外加三平方的卫生间,一个单身公寓也不止这么大,而他们却挤进去四个人。

住在里面的是一对小两口,和他们的两个小孩。房间的最里面放了一张床,这块位置大概有7、8平方那么大,就算是卧室了。因为大儿子已经开始读书了,为了让孩子能休息好,所以家里这张唯一的床就分配给了大儿子。小儿子还小,不占地方,所以就让小儿子睡在了客厅的沙发上,说是客厅,其实面积也只有6、7个平方米,沙发紧挨着的就是一张吃饭的桌子。

而这对年轻的父母则睡在最靠近进门的地方,也就是厨房所在的位置,一共也就6、7个平方的样子,白天的时候是厨房,晚上就把折叠床拿出来放在过道的位置上睡觉。由于厨房的位置没有办法置放油烟机,所以家里的床单被罩总是要常常换洗。

看了这个环境,有网友感慨,他们怎么敢生二胎,太有勇气了。俗话说,“穷有穷养,富有富养”,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穷人的孩子成才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对于穷人来说,养育后代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一件事,尽管这样,穷人仍然非常热衷的要孩子,越是贫困地区越是孩子生养的比较多,这已经成为现在社会的一种常态。

那么为什么穷人对于生孩子那么执着呢?

1、重男轻女的思想

很多人有重男轻女,一定要生个儿子传宗接代的的思想。我觉得重男轻女严重的有两部分人群,一是富甲一方的,他们的财产太多了,需要传给自己的后代。另一部分是穷人,他们思想传统甚至封建,他们认为只有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女儿都是外人,终究要嫁出去,是别人家的人。所以,很多人生了一个又一个就是为了生个儿子,不生儿子不罢休。

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对于血脉非常看重,重男轻女的腐朽思想根深蒂固,若家族里没有生到男丁,一定是会给整个家族遭来唾弃的辱骂声,在外人面前也没有面子,甚至抬不起头。

所以他们认为存钱不如存人,有人才有盼头。家族势力庞大是自己权威的代表,若家族人丁单薄,如果受到别人的欺负,也无法应对。

多生孩子一方面能带来家族势力的庞大,另一方面生男孩的机会更多,可以传宗接代。所以他们对于后代是非常期待的,正因为如此,穷人十分相信多子多孙的俗话,所以对于后代的想法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2、养儿防老的思想

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夫妻两人的工作一般不稳定,收入也不能保证,年轻的时候尚且如此,年老了更紧张了,因此他们对自己给自己养老没有底气,只能靠孩子。所以,他们生孩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防老。

由于家庭条件限制,即使把全部资源砸在一个孩子身上,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TA身上,也不见得就能把这个孩子培养的多有出息。既然这样,那不如多生几个,条件虽然都不好,但每个孩子自己奋斗,自由发挥,说不定可以有一个可以逆袭呢,将来出息了,那养老送终这事儿就有着落了。

退一步讲,就算这些孩子将来都差不多,没有一个特别有出息的,但他们养老的重任也不会压在一个孩子身上,几个孩子可以分担,每个孩子赡养的负担也会轻一些,他们晚年过得也会舒服一些。

尤其是,几个孩子中,有儿有女最好,男孩可以顶立门户,女孩贴心,更会照顾人,晚年会更幸福。

在刚放开二胎的时候,发现那些不怎么富有的家庭反而更积极响应政策,甚至女方都40多岁了,还想方设法生育二胎,也是为了将来父母老了以后,可以多一个人可以照顾。避免出现一个孩子家庭那种,夫妻俩需要照顾四个家长,还要养育自己的小孩子,这样压力太大了,而且家庭中有老人生病的话,儿女之间能够轮流照顾,经济负担也可以小一点。

所以,越穷越害怕老无所依,指望生娃养老。

3、不重视教育

我们都知道现在养孩子的成本很高,这其中教育成本占很大比例,所以很多家庭大都是一个孩子,不敢要二胎,怕养不起,一个孩子可以给予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但穷人并不这么想,因为她们不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觉得读书无用。

越是穷的家庭越不重视教育,他们不像很多父母那样,从孩子出生以后,就开始做各种学习计划,报美术、音乐、舞蹈、书法等兴趣班,如果孩子成绩不好,也不愿意花钱参加补习班或请家教辅导,所以教育的费用不多。在这些人的认知里,只要孩子平安长大,其他的事情都可以顺其自然,学习成绩不好也没有关系,将来也不需要取得某些成就,进入更高的阶层,和他们之间差不多就好。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多生一个孩子也就是多一双筷子的事情。

但其实他们把这个问题看的太简单了。孩子多了,让本来就有限的资源,更难分配,能够分配到每个孩子身上的就更少了,这是一个方面,但物质生活仅仅是孩子成长和成才所需要的一个最基础的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精力的投入,感情的投入对于孩子的成长与成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这些资源都是稀缺和排他的,孩子多了,肯定顾不过来。

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人更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所以多生其实是拖了孩子成才的后腿。

所以,少生,优生,注重质量,逐渐迭代才是更明智的选择。虽然“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的话有点残忍,但我们也不要气馁,可以一点点的积累,一点点的进步,把成为人生赢家这个事情分解到几代人身上来完成。这样虽说慢一点,可能几代人之后才能有明显效果,但却是最为稳妥,可持续性的发展。

end

干货/有料/有用

所谓育儿就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