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瓜瓜斋:青瓜班的快乐记忆

 瓜瓜斋 2021-08-12

青瓜班《三门记》的学习结课啦。

看上去青瓜们都很开心,我拿不准这是不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开心,但一定是发自胃里的。因为十五次课当中,他们吃了两次火锅大餐。不是去外面吃,是在瓜瓜斋里,下课后,直接把写字桌拉开,在上面架锅吃:

第一次是在瓜瓜旧斋:

第二次是在瓜瓜新斋:

不一样的地点,一样的大餐吃得嗨。哦对了,忘了告诉青瓜们,为了省钱,我特意多买了一些肥菜,比如土豆、萝卜什么的,便宜还容易吃饱。你们大概不知道,瓜瓜君是典型的悭吝型人才,平时一毛不拔的。

吃归吃,字还得写。每节课,瓜瓜君装模作样、貌似有板有眼地上课,一笔一划地示范、讲解(此处本来应该上一张图,可惜无)。

来瓜瓜斋之前,青瓜们大都没什么书法基础,就算写过一些,也是野路子乱写。经过几节课的学习,都有了不小的进步。看图说话:

第一幅是青某瓜进瓜瓜斋前,第二幅是进斋三节课后。

据这位青瓜说,进斋前,自己接受到的书法指导思想是:写字,一定要写出自己的风格。那时她学书法还没多久,在这个伟大而犀利的思想的指导下,她就写出了第一幅的效果。进斋后,她感慨道:自己以前对书法的态度太不端正了。

写字当然以能写出自己的风格为最好,但这是有前提的。在一段时期里,前提甚至比写出风格还重要。很难想象一个写作的人,连句子都写不通,就急于要写出有风格的小说。当然,你也可以说,他的小说,以密集语病轰炸为风格。

上两幅是另一位青瓜的习作,第一幅是第三次课,看不出赵孟頫。第二幅是隔了两次课后的作业,很有点意思了。

还有一位青瓜,开始的一二三四五节课,一直没怎么找到感觉。我只对她说别急,稳住,慢慢练就是。后来,终于发悟了。我们看她的前后变化:

羡慕吧。这幅对联,下联相当不错,上联有几个字还显得稚嫩。但回头看她之前的字,简直判若两人。

再来一位:

从一开始的歪歪扭扭,到后来用四尺整张通临《三门记》。我跟瓜们说:为师都不敢轻易驾驭四尺整张的。

插一段:我家里的父辈们老觉得我们买书看书没用,说都毕业那么多年了,还看什么书。你看这就狭隘了吧。你们以为我是靠毛笔在教瓜瓜们呀,不是的,我靠的是三寸不烂之舌。这舌上不光要有苔,还要生出花儿。要让舌上生花,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看书呀。青瓜们肯定也会意,所以都以书架为背景来拍照。嘿嘿。

再来两张作品:

虽然稚嫩些,但没有乱写,看着舒服呢。至于风格,急啥,才学了几节课呀。

青瓜们的变化,除了有被我渊博的下三滥知识忽悠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他们的勤奋。据说有的瓜写到半夜,停不下来。这就对了,写字是技术活儿,没有量,肯定没有质(前提是方法要对,否则量再大,质也不一定上去)。

然后又拽我去看书法展。结果我从头骂到尾。我说,看展览,不妨就用最严苛的标准去鉴评,这叫严于律人嘛。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某青瓜说:老师,说实话,我刚开始拿到《三门记》字帖时,觉得这字怎么这么奇怪,但现在越看越觉得舒服。我说:这就对啦,说明你懂它了。

懂字才能写好字。眼界上来了,手头才有可能上来。

最后放两张图,一张是怀念在瓜瓜旧斋上课的日子,一张是青某瓜送给新斋的花儿:

祝青瓜们元旦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