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边陲古寺

 马帮图书馆 2021-08-12

神秘的女儿国

(4)

旅行的脚步总是急匆匆的,许多景色如过眼的烟云,而泸沽湖那自然古朴的美却让人刻骨难忘,泸沽湖沿岸是摩梭人的故乡。他们平静的生活在这个似乎与世无争的乐土之上。

昨天大家就商定与我一起去看看边陲的古刹扎美寺,看看那里珍藏的那幅唐代的唐卡。

车到扎美寺大门前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热闹,庙门不大,门前冷冷清清的。也许不是佛家礼佛的日子,朝拜的人并不是很多,而走进这个千年古刹时方感到这并非一座平常的寺庙。

寺庙占地面积不小,古树参天,几座殿堂正在修缮,陪同我们一道来的客栈老板娘告诉我:她的母亲上世纪后常常来到这里,眼前的这座庙宇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五年,是永宁土司政教合一制度时期的活动中心。

当我迈进这座古庙时阵阵的诵经之声不绝于耳,里面黑洞洞的是木制的两层结构,好一会瞳孔似乎才开始打开黑暗的视觉模式,看清了寺庙的内部结构,点上一支蜡烛,敬奉在佛像前恭敬的一拜佛祖,按当地的习俗要围着佛像,绕拜三圈,入门随佛,就着一柄烛光我看到了墙壁上挂着的唐卡,看着是很有年头的唐卡,我睁大了眼睛仔细观看人物众多,造型非常细腻,绘画的场面布局严谨,庄严肃穆,唐卡中讲述着我们不知道的佛教故事。

绘画的年代应该没有昨天那位舅舅说的那么久远。

有几位虔诚的老人,双手合拾,跪拜在佛前。双眼紧闭口里念念有词地说着我听不懂的佛国话语。

走出老佛堂,一座新的诵经殿展现在眼前,里面可以聚上百人做法式,新修的墙面上绘制着精致鲜亮的唐卡。大殿主持告诉我这是信徒自己用心绘制上去的,看上去匠气十足,但在那一笔一划间都突现这绘画者全心向佛的精神及对佛祖崇敬之情。每一笔是那么的饱满,那么尽善尽美,色彩是用各色岩石磨就的天然矿物质颜料,看上去是那样的鲜活艳丽,表现出对佛祖的一片真诚,这种巨型壁画在内陆许多佛教大殿内实属罕见。

在摩梭族男孩子到七岁时就必须进佛堂念经书,所有的女孩子也都开始施行免费教育,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摩梭孩子们有许多考进了内陆大学读书。

我问老板娘:“你在重庆大学读书的女儿不回来了怎么办?”

她说:“孩子大了由她去吧,女儿很喜欢故乡,每到寒暑假总要回来帮她料理客栈的生意。”

她只有一个女儿,妹妹有一个儿子就在这座寺庙中读书呢。十几个身披紫色袈裟的小沙弥坐在佛堂内大声的诵读经文。

主持老师在他们之中走动着,一个顽皮的小沙弥太顽皮,被主持老师罚到大殿外的木柱下,罚读经书只见他拿着经书闭着双眼盘腿而坐嘴里念叨着,看他那副猴皮样子我悄悄的走过去想逗逗他,听听他念的什么走近一听没让我笑喷出来,他哪里是在念经分明是在唱什么流行歌曲。

主持老师走过来命他站起来大声诵读经书,无奈地小沙弥只有昂着头大声读经的份了。

离开扎美寺我们便告别了泸沽湖,下午我们又赶回到丽江。

也许山路太颠簸,太累了,也许昨晚海拔太高没睡好;回到海拔2000多米的古城,这一夜睡的好香好沉,睡梦中似乎是在仙境般的泸沽湖中的一叶小舟里飘啊飘啊……

转眼之间是年过去了,非常怀恋十年前的那一段旅程。在商品大潮冲击之下的泸沽湖,这个藏匿在深山的神秘女儿国安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