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不管放在何时,都不会过时。人民才是组成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从来不分离,不过,如果哪个领导人家国不分,任人唯亲,那他的失败,将是可以预见的。 哪怕是算无遗策的诸葛亮,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任人唯亲的错误,挥泪斩马稷。如若不进行反思,为了一己私欲,把国家当做自己的囊中之物,那么人民的反抗,终将推翻无能的政府。 巴基耶夫就是这里面典型的例子,从民众的抗议中,走向成功,也在民族的口诛笔伐中,走向逃亡。他也是中亚第一个逃亡的总统。 一,在花开时盛开 库尔曼别克·巴基耶夫,一个有着浓重中亚气息的名字,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贾拉拉巴德州。年少时,虽然不是很安分,但是依然保持着普通的学生时代,毕业后,因为有着出色的技术,虽然服兵役,但是也很快成为了一名电力工程师,逐渐开始崭露头角。 1991年,是巴基耶夫重要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巴基耶夫站上了吉尔吉斯斯坦的政坛,并且一路上平步青云,不到十年,就在阿卡耶夫的提名下,通过了对巴基耶夫的总理提名。 不过,高处不胜寒。虽然,总理的职位已经算上一国的权利顶峰,不过,山巅最好,却也会让自己身处所有人的目光之下。 2002年,世界都处在一种动荡的时期,苏联解体虽然过了11年,但是,余波影响还在,世界经济动荡,美国对亚洲虎视眈眈,想要加深自己的影响,一系列的因素下,吉尔吉斯斯坦内部也开始出现骚乱。 在骚乱中,吉尔吉斯斯坦不堪重负,终是出现差错,出现了警察向群众开枪的事件,时任总理的巴基耶夫,身为此次事件的负责人,发表了责任声明,并引咎辞职。不过,辞职,对于巴基耶夫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 彼时的世界,花开四处,在亲美势力的鼓吹下,各种势力群魔乱舞,民众也在随波逐流,颜色革命,这一看似美丽的花朵,不断的开在一些夹在美俄两国之间的国家。吉尔吉斯斯坦,身为夹在这之中的国家,国力也无法抵抗美俄两国,只能成为政治的角斗场。 2005年春,以阿卡耶夫为代表的政党赢得大选,并且在此次大选中,优势极大,政治的生态平衡被这次大选打破。反对党开始走向街头,鼓动民众,发动了大规模的骚乱。在国家脆弱的治安下,阿卡耶夫无奈离去,前往俄罗斯避难。 这时的巴基耶夫,迎来了自己的政治第二春,谁也无法知道,之前的急流勇退是时事的无奈之举,还是以退为进的长远打算。不过从结局上来看,巴基耶夫成为了吉尔吉斯斯坦的最高领导人。 巴基耶夫无愧于一个精明能干的政客,但是,政客终究只是一名政客,虽然在充满信仰的国家,可巴基耶夫的信仰却没有想象中的坚定,或者说,他从始至终就没有信仰,只有玩弄政治的手段。 二,在花开时凋谢 巴基耶夫上台以后,充分吸收了上一届的诸多教训,开始加强国内的稳定,着手于国内治安的稳定,不过他心里清楚,这都只是表面工作,国家的安稳,对于吉尔吉斯斯坦这样的小国家来说,看的不是自己国家内部如何,还是要看外部势力对吉尔吉斯斯坦的态度如何。 于是左右逢源,在美俄中间游刃有余地进行着国际外交,这也让吉尔吉斯斯坦缓了一口气,并且开始发展。 身为政客的巴基耶夫,手段非常厉害。治国,对于老百姓来说,不就是看国家的经济,外交,军事,是否在快速发展,对于政客来说,也就再加上一条,自己是否值得民众支持。巴基耶夫,自从上台以后,就开始展现他在治国方面,出色的一面。 在政治领域,巴基耶夫通过“光明道路”一举执掌了大半个议会,保证自己权利的同时,也保证了自己对于治国的理念得以实施。 在经济方面,巴基耶夫通过吸引外资,减少支出等手段,使国家经济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对于外交方面,巴基耶夫更是厉害,即拉拢美国,也继续和俄罗斯交好,甚至在俄罗斯得到了不小的经济援助。 至此,从各个方面来说,如若不出意外,巴基耶夫连任,不是什么大问题。 可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人心总是贪婪的,巴基耶夫只是一个政客,并不是一名有着坚定信仰的政治家,对于他来说,国家的发展是次要的,不要向他的前任那样失去权利才是主要的。 上台后的一系列措施,看似是为国为民,可实质上,从动机上来看,国家只是巴基耶夫的工具,只是他实现自己野心的工具。于是,郁金香再次开在了吉尔吉斯斯坦,颜色革命还是在那个春天来到了吉尔吉斯斯坦。 巴基耶夫的反对派面临议会差不多被巴基耶夫掌控的形势,故技重施,展开了对于巴基耶夫的负面宣传。 在颜色革命下,巴基耶夫很快就被逼逃亡,离开后的巴基耶夫还是野心勃勃,但是,孤立无援的他,却并不能像之前那样东山再起了。 那么,为什么明明上台后,国内情形正在逐步向好的地方发展的时候,巴基耶夫却依然会被逼逃亡呢?是群众太过极端了,太容易被听信传言了吗? 三,花开灿烂,内里却早已臭不可闻 品尝过权力的美酒,就再也没有办法放下手中的酒杯。 巴基耶夫,从踏上仕途起,一路平步青云,早已被权利熏花了自己的双眼,再次上台之后,对于失去过一次权利的他,像是处于戒毒时期的瘾君子一样,再次尝到权利,再也放不下了。 金钱,名利,对于没有政治信仰的巴基耶夫而言,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再次上台,为了巩固权利,除了明面上的政治手段以外,巴基耶夫更是任人唯亲,吉尔吉斯斯坦,看似民主,实为专治,巴基耶夫更是一言九鼎,这就是巴基耶夫政令通达的原因,毕竟当手下都是自己人时,自然没有人会反对了。 不过这也为巴基耶夫后来的下台埋下祸根。 当政府新上台时,整个国家处于推翻上一个政府的红利期,新政府在废墟上很快就能有所作为,可是,经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更何况,此时的亚洲动荡虽过,余波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此前的经济建设,更多地建立在利用本国优势,吸引外来资本,这让吉尔吉斯斯坦在面临波及全球的风波时,显得非常脆弱,外来资本的撤资让自身并不强大的吉尔吉斯斯坦非常的被动,为了能够维持稳定,巴基耶夫想到了群众这一庞大的资金储备。 这不得不说,在拥有“人和”的国家可以一试,在吉尔吉斯斯坦,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招。 从古至今,国家想要获得“人和”并不困难,可巴基耶夫的任人唯亲,早就使国内民心不齐,贪腐自上而下,充斥着吉尔吉斯斯坦,更使吉尔吉斯斯坦无人能够看到长远的利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虽然,大部分高层都是巴基耶夫的自己人,可是无人做事,没有人能够成为拯救吉尔吉斯斯坦于水深火热中的能人,巴基耶夫才明白过来。 2019年,可笑的巴基耶夫,为了能够连任,高举反腐大旗,希望能够让这个腐败已经根深蒂固的世界垫底国家中的民主相信,国家不会腐败了,这简直可笑至极。 反对派一鼓作气,持续地揭开巴基耶夫贪腐的证据,上任不足五年,就贪腐高达吉尔吉斯斯坦一年的总收入,这不禁让人震惊。 愤怒的民众,再次走上了示威游行的街道,流血冲突,再次上演。巴基耶夫这次依然在咬牙坚持,认为自己掌握着国家的武力,不会像上次一样灰溜溜的下台。 可是在武力压制造成伤亡后,民众的愤怒不仅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巴基耶夫只好逃亡国外,企图寻找外部势力的支持。 上一任贪腐的总统来到了俄罗斯,巴基耶夫也想借助俄罗斯和美国的力量上演逆袭好戏,不过这一次他失算了。临时政府一成立,就受到了美俄两国的承认,这表明美俄不会帮助巴基耶夫,这也是巴基耶夫自己之前的行为所致。 巴基耶夫在任时,左右逢源的作风虽然让他压力大大减小,可是这种行为,制衡才是最佳道理,可惜,贪心的巴基耶夫不仅仅想要站在鹰、熊中间,还想薅下一把两者的毛,这使得两国对其早有不满。 于是,逃亡的巴基耶夫并没有受到任何势力的支持,只能灰溜溜的前往白俄罗斯避难,并且,也只能成为自己无法接受的普通富家翁,看别人脸色行事。
|
|
来自: 昵称1996103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