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读后感

 昵称680LrUfh 2021-08-12

《资治通鉴》第二十四卷,汉纪十六汉宣帝本始元年(戊申公元前73年)

【原文】

大将军光稽首归政,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自昭帝时,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为中郎将,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婿、外

孙皆奏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及昌邑王废,光权益重,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译文】

大将军霍光在朝堂上以斗触地,郑重请求归政于皇上,汉宣帝谦让,不肯接受。朝中各项事务都先向霍光报告,然后上奏。汉昭帝时,霍光的儿子霍禹和霍光的兄长的孙子霍云都被任命为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被任命为奉东都尉、侍中,统率由胡人、越人组成的军队,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西宫卫尉,;霍光的兄弟、女婿、外孙全都参加朝会,担任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等职。霍氏一家的亲戚骨肉结成一体,在朝廷盘根错节。昌邑王被废黜以后,霍光的权势越发加重,每次朝见,汉宣帝总是以谦虚恭敬的态度对待他,甚至有些礼遇过分。【启发】《史记》

中有句这样说的: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老天给与的,你不拿会因此倒霉,时机到了,你不行动,会受到灾祸。

在上面的材料中时间是汉宣帝登基不久。

霍光立马表示大政奉达,交权给汉宣帝。面对掌权多年的霍光要交权,汉宣帝从平民继承帝位。现在能够掌权号今天下,只要是个人一定会激动不行。但是,汉宣帝却谦让推辞,表示一切如故,先禀告霍光,再禀告自己。

如果说人的一切行为必然利己

那么汉宣帝把本能够到手的大权往外推,又是利己在什么地方?

1.权力与安全

上面材料中,霍光表示归权与汉羽谦让其实就一句话。其中大段的还是谈及霍光家族,党羽在朝中的势力如何庞大。

两个内容连起来,再配合最后那一句:及昌邑王废,光权益重,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就是就说明,汉宣帝现在自己就是个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皇宫中的守卫,朝堂中的要害,都是霍光的人。

他和傀儡皇帝没什么区别。

当生命都被霍光掌握,要这个权力有什么用?

所以,权力和生命安全这两个矛盾,显然是后者更重要,能活着才有机会,命都没了,权力在手又有什么用?

2.态度问题

霍光为什么要如此表态归权给汉宣帝?

这个源于之前,皇后人选确立一事。满朝都知道霍光的女儿能够成为皇后,但是汉宣帝还搞微时故剑。

结果,群臣还真就捧汉宣帝臭脚,提出立许平君为皇后,而无视霍光的女儿。

搞得霍光想反对都不好办,只能够在是否封许平君父亲许广汉为侯一事上表达不满。表面上是立皇后,实际上是汉宣帝不甘心被霍光控制。那么汉宣帝到底对霍光乃至于霍氏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就很重要。

这关系到霍光集团未来的荣华富贵乃至生命安全是否会受到来自汉宣帝的威胁。因此,霍光直接表示归权给汉宣帝,就是想看看汉宣帝的态度。是信任霍光还是忌惮霍光而迫不及待想掌权。一旦收权了,且霍光党羽众多、势力庞大,又废立皇帝,汉宣帝能睡得着觉?不干净想办法把霍光人清理干净还留着过年?所以,汉宣帝如果答应,就是表示出对霍光集团的忌惮和不信任。这反而会让汉宣帝成为霍光要收拾、限制的对象。

3.得到与使用

好就算第二点不成立,霍光没有这么想,就是单纯交权。汉宣帝把权力收到收之后,就真行事?依然是未必。其实材料中已经点明了。昆弟、诸婿、外孙皆奏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霍光的当羽占据朝廷中各个要害,他们构成霍光集团。他们是霍光的人,不是汉宣帝的人,汉宣帝看似又大权、大义在手,是否真的能够号令的动还是未知数。

尤其是霍光作为这些人的首领,到最后政令不出未央宫都是可能的。既然就算把权力要到了也用不了,那么要到手里又有什么用?

4.风险与机遇

汉宣帝登基,很多东西不懂,要学。学习过程要时间。人家楚庄王都有过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人家汉武帝也有六年的沉寂期。时间对汉宣帝是最大的利好。在未来掌权之前的这段时间,就是汉宣帝学习的最好机会。

如果提前让汉宣帝掌权,让他深度参与决策。想想那句话,做得多,错的多,不做不会错。前面昌邑王刘贺,27天干了1000多件坏事。1000多件肯定没有,但是其中一定有不少刘贺因为不懂而造成的错事。

同理,对汉宣帝也是如此,你不懂却用实践来试错、犯错,做的越多,错的越多,这就是给别人以攻击的借口理由。毕竟废皇帝不是凭心情,还要找借口。包括现在职场,给新领导下马威,挖坑就有这样一招。多请示多汇报,让你多决策,尤其是外行的、不了解情况的领导,一旦做决策了,错了对其威信就是个极大的打击,后面再想重立威信那就难多了。

所以说,看似霍光交权这个大蜜糖背后,其实是一个大大的坑。汉宣帝不要是明智的。

至于后面汉宣帝对霍光的态度,其实他的太爷爷的爷爷,汉文帝就是如此对周勃的,没啥好说的,阅文而已。

【启发】

利益在前,能否要?

不是所有好处摆在你面前你就可以去要,哪怕是送到你嘴边也不是张嘴就能吞。

巴菲特的老友查理芒格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对与汉宣帝想获得的权力是如此,对于我们个人的欲望同样也是如此,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配不配的问题。自身能力是否能够支撑得起,是否够资格,这也是古人说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2.是否能够驾驭的问题。配不配是拥有,驾驭则是使用,这是两码事。如果没有驾驭能力,那么强行驾驭反而会受其咎。

3.最后就是法律、,制度、道德的问题了。

此外,最终结果是否能够为自己所有,而不是为他人做嫁衣,留到以后再说。

总而言之,有好处在前,似乎唾手可得,这个时候越要谨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