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nnie's talk……从伦敦到东京的奇幻旅程

 愚人音乐坊 2021-08-12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了最近热门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档节目几乎邀请到了各个年龄段的现役女艺人,我粗略的看了一下,如果论资排辈,这当中资历最深的恐怕还是伊能静了。伊能静近些年经常在微博与粉丝互动,也上过很多综艺节目,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综艺咖”了。不过我还是喜欢当初那个唱唱跳跳的Annie,相信这也是伊能静留给大多数老歌爱好者的印象。

今天我们把时光倒回1993年,回顾一下伊能静的经典专辑《流浪的小孩》。这是伊能静正是加入飞碟唱片之后的第三张国语专辑,当年由上海音像同期引进到大陆地区。伊能静的很多专辑都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虽然她一直以“偶像歌手”自居,但好像很多专辑也都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她本人更是“一言不合”就包办全碟作词。如果你听了伊能静这些早期作品的特点,也就不难理解她近些年为何那么喜欢吐露心声了。原版专辑的开头,就是伊能静本人的口白,来介绍这张专辑背后的故事。可惜在引进版里面,一开始就是标题曲《流浪的小孩》。这从某种程度上破坏了专辑的概念性。

在这段口白中,伊能静讲述了专辑的创作背景:1993年7月,伊能静去英国伦敦留学期间的见闻心得,以及在流浪的岁月中,找回的自己。

《流浪的小孩》吴大卫陈复明担任专辑的制作人。关于吴大卫的介绍,可以参考姚骅老师的冷冷的夜里,听吴大卫陈复明曾经是飞碟唱片的制作人,后来成立了可登唱片,他和飞碟唱片最著名的交集当属苏芮的《亲爱的小孩》。这是飞碟发展初期的代表作之一。

后面的几年,随着苏芮、王杰、小虎队的走红,飞碟唱片迎来了他们最辉煌的一段时期。进入90年代以后,华纳开始逐步控制飞碟的股份。许多飞碟旗下的音乐人陆续离职,有的去了其他公司、有的自立门户,这也给了许多当时的新晋音乐人机会。所以你会听到在93年以后,飞碟的很多专辑都脱离了当时曾经套路化的制作模式,K歌金曲少了很多,但专辑也使艺人形象更加具体和丰满。可以说,《亲爱的小孩》和《流浪的小孩》,分别代表了“前飞碟时期”和“后飞碟时期”不同的音乐制作风格。

别管音乐人如何变动,伊能静的专辑始终还是一张实至名归的“Annie's talk,即伊能静几乎包办了全碟的作词,将她想说的话写进歌里。专辑里唯一不是伊能静作词的歌,是《ONE WOMAN TWO MEN》。这是郑智化给伊能静提供的作品,不过在新潮的编曲框架下,不容易听出来这是郑智化的作品。但如果你熟悉它的旋律,在脑海中过滤掉伴奏声部、放慢速度哼唱几遍,也许能品出旋律的起伏是符合郑智化的路数的。只是我到现在还不太敢信“爱上两个男人是一种难题”这样的金句出自郑智化之手……

专辑中令我更吃惊的还有伊能静翻唱的经典老歌《夜上海》。本以为伊能静略带沙哑的声线并不适合这类时代金曲,直到后来的那张《百乐门小艳红之快活歌》出来以后,才觉得这首《夜上海》的出现并非偶然。伦敦和上海也分别代表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时候,一张概念完整的大碟,需要这种反差和对比。


专辑的“重心”放在伦敦、也描绘了“夜上海”。但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还是有关日本的作品。伊能静改编自中西圭三的作品《CHOO CHOO TRAIN》,原唱是日本团体Zoo。我是从张信哲和吕方的翻唱歌曲,知道的中西圭三这个名字,他后来也为徐若瑄在日本的团体“黑色饼干”写过歌,可以说是和华语乐坛交集颇多的音乐人了。我也觉得伊能静唱日本歌曲非常对味儿,尤其是中西圭三、久保田利伸那些西化曲风的日语作品。按说伊能静的唱功,唱这些转音多的歌绝对谈不上游刃有余。但是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得伊能静演绎这些作品多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这辆“choo choo train”作为专辑的结尾,也是颇有深意的。表面是专辑的结束曲,实际上也给听众留下了对伊能静下一张专辑的期待。有时候人生就像一场旅途,歌手的职业生涯亦是如此。“唱万首歌,行万里路”也是歌手的必修课程。我还是期待伊能静在“乘风破浪”后,能出一张完整的专辑,满足一下期待多年的乐迷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