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本人,从来未稀罕悲壮传奇……

 愚人音乐坊 2021-08-12

从朋友那儿听说,今天是吴雨霏的35岁生日。虽然陆陆续续也听了好几年她的歌,但还没给她写过推文。今天就来介绍一张她的个人专辑,发行于2011年年底的《我本人》。这也快10年了。

《我本人》港版CD,先不说实体唱片怎么样,你还记得有个手机品牌叫HTC吗?

提到吴雨霏的专辑,就一定要强调一下“个人”这两个字。因为她不仅是solo歌手,同时也参加过组合,甚至还当过乐队的主唱。虽然“只”有35岁,但她的经历几乎重叠了实体唱片最后的风光时刻,这也要拜她出道早所赐。吴雨霏16岁(2002年)就成为了香港百代唱片的“练习生”,后成为了女团Cookies的一员。Cookies是当年香港百代仿照日本的“早安少女组”打造的偶像女团,一共有9名成员。较出名的成员除了吴雨霏之外,还有唱《电灯胆》大红的邓丽欣



来吧,众里寻“霏”……

Cookies成军不到一年,就被香港的金牌经纪人黄柏高相中,随即投入了金牌经纪人的金牌娱乐事业有限公司,也就是后来的金牌大风。Cookies的成员也被缩减至4人,这样一样,剩下的成员有了更鲜明的个性和人设。吴雨霏无疑是她们当中最会唱歌的一个。



四人Cookies。



2004年,吴雨霏又参与了金牌娱乐旗下的乐队“Ping Pung”,担任主唱,并且对外宣称一切活动优先为Cookies预留档期。“Ping Pung”除了吴雨霏之外的成员,都是金牌旗下的幕后音乐人,想通过乐队的形式将他们推到台前。值得一提的是,两位主要成员李汉(文)李嘉文是雷颂德同母异父的兄弟。乐队停止活动后,李氏兄弟也继续留在乐坛,从事幕后工作。

Ping Pung时代的吴雨霏。是不是有点儿现在的她的雏形了?


吴雨霏正式开始个人活动,是2006年的事情。吴开始单飞之后,Cookies、Ping Pung也就“名存实亡”了。《我本人》是吴雨霏第四张个人专辑,也是她从金牌大风转会到环球之后的第一张唱片。环球也把吴雨霏分配到了本身就带着传奇色彩的附属品牌——新艺宝



专辑的同名主打歌《我本人》,获得了2011年度十大中文金曲的奖项。这首歌也是我对吴雨霏的最初印象,并且让我记住了它的作曲人杨淽。杨淽并不算一个多产的作曲人,在《我本人》之前,给李克勤写过《二十四城记》、给麦家瑜写过《杀死我的温柔》,都是我印象较深的作品。当然,流水的作曲人、铁打的佚名,虽然不让提梦,但他的名字还是一首金曲的质量保证。

不得不说,香港词人的文字、粤语独特的韵脚,是大多数人不懂粤语却听粤语歌的理由。但是也从而诞生了一批“过分”解读歌词的听众,就比如专辑中另一首大热歌曲《吴哥窟》,被人说成歌词里隐藏着恐怖故事。类似“细思极恐”的情况还有《富士山下》。其实听歌了解其所以然是好事儿,但大可不必每首歌都去分析中心思想,毕竟流行音乐反映的是真实生活,生活也不需要太多“悲壮传奇”。

《吴哥窟》和《富士山下》除了都带点儿“邪气”之外,还有个共同点。它们背后都倾注了一位内陆音乐人的心血,来自广东的音乐人陈珀。《吴哥窟》凄美的旋律、《富士山下》前奏行云流水般的钢琴,都是出自陈珀之手。

台湾创作女歌手蓝又时为吴雨霏写的《东京三月》也值得推荐。一首台湾歌在林若宁的词、C.Y.Kong的编曲“加持”之下变得港味儿十足。十年前香港乐坛的新晋词人林若宁和陈咏谦几乎包揽了全碟的作词,这两人也是我心目中“两个伟文”之后,香港最重要的作词人之二。


另外,我总觉得《东京三月》是林若宁在致敬师傅的《再见二丁目》。


《我本人》专辑不光是歌手年轻,从创作阵容来看,似乎也更符合一张“新时代”港乐专辑的标准。上世纪的作词人,除了佚名之外,“双周”周耀辉、周礼茂也各执笔这了一首词,且都不是主要作品。作曲方面有台湾和内陆的音乐人参与,香港本土的作曲人,也基本都是像Vincent Chow、韦景云以及吴雨霏自己,这些本世纪才出道的“新面孔”。专辑的制作人,是从张国荣、王靖雯时代开始,几乎见证了整个新艺宝厂牌历史的“老江湖”梁荣骏,以及2000年后炙手可热的作曲人Eric Kwok

现在时不时有营销号将“港乐已死”的理念牵出来遛,但是实际上香港的流行音乐一直处在高度唱片工业化的模式。在这个时代,可能不会诞生什么金曲,但至少音乐的品质是有保障的。吴雨霏的《我本人》,绝对是2010年之后,香港乐坛可听性较高的唱片之一。

℗&©愚人音乐坊 20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