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院新闻

 老国几 2021-08-12

2018年12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通知,经推荐部门推荐、网上初选、会议遴选、现场答辩、人选公示等程序,确定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名单。我院李平教授、张洪春教授、金明教授(按姓氏笔画排序)当选“岐黄学者”。

为推进中医药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并制定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旨在通过遴选百名岐黄学者,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壮大支撑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根据要求,岐黄学者应结合所从事研究领域,围绕中医药发展需求和重点问题,开展创新性、探索性和应用性研究,加强团队建设,积极推动解决中医药领域发展中面临的临床或科研难题,形成行业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中医药研究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成为中医药领军人才。

我院将充分发挥“岐黄学者”领军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和临床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专家事迹

李平所长1.jpg

李平,女,医学博士,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36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疗效评价与相关机制研究。

李平研究员于80年代师从我国著名中医肾病专家时振声教授,在中医研究院获中医内科临床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先后两次获世川医学奖学金,在日本新泻大学取得西医学博士学位。30多年来,她潜心钻研中医肾病学,坚持中西医结合,利用现代医学的方法研究和解析传统中医的科学内涵。

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973、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及学术会议上发表中医药相关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杂志论文60余篇,撰写学术著作12部,主编学术著作5部。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3年被评为国家留学回国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国家中央机关优秀女科技工作者、国家首届杰出女中医师。2007-2008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2018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的荣誉称号。

带领研究团队2008年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肾脏病临床疗效评价重点研究室。2009年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脏药理三级实验室;2010年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2014年入选北京市免疫炎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近十几年来,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0余项,特别是2016年,她领衔的“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洪春主任.jpg

张洪春,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三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33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肺系病临床与临床基础等。

张洪春教授在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指导下,率先提出'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哮喘发作期主要病机的观点,确立了'疏风解痉'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有效治法。开展'风哮''风咳'内涵、证候等相关研究,获得200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主要研究成果被'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版)'采用,并列入高等中医药教材《中医内科学》相关章节。积极参与并促进中医肺系病诊治规范化建设,在王永炎教授、晁恩祥教授等著名中医学家的带领下,参与了《临床中医内科学》、《今日中医内科(丛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专著与规范撰写(起草)工作,对规范中医内科和中医急诊疾病诊疗技术作了许多工作;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主任委员,主持并参与了《中医常见病诊疗指南》(2008版)、《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流行性感冒中药新药指导原则》,以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等常见肺系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和诊疗指南的编写工作,对中医肺系病中医诊治规范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重视中医药对肺系病稳定期临床疗效与机理研究,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开展了固本止咳中药对呼吸道黏膜免疫机制研究,获得“调补肺肾胶囊”二期临床批件,并形成了慢阻肺稳定期临床指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证治规律研究,以及方药研究,主笔起草了中药治疗流行性感冒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主持省部级及以上中医药临床研究或课题12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7次。第一作者或通迅作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3本;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金明主任.jpg

金明,女,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36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眼科疾病的诊疗研究。

作为“北京市中医眼科诊疗中心”学术带头人,一直以中西医协同诊疗眼病为特色,敢于挑战疑难性眼底病及视神经病变,在循证、临床及基础做了扎实科研工作。承担中管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病项目多个,荣获国家级名老中医和师承教师(第5批、6批)称号,一直承担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对眼底病包括变性类、血管性、免疫性和遗传性眼底病变进行了系列深入研究,获省部级及院级成果奖7次,获专利5项,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著作5部、参编9部;培养硕博士50余名,师承弟子10余人,在全国学术演讲100余场。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及行业影响力,曾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主委、现作为中国中药协会眼保健专委会主委及国家中管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带领全行业在制定和修订指南、共识、标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6年因业绩突出荣获中国首届“敬佑生命·荣耀医者中华医药贡献奖”。

擅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西医特色诊疗,经验方黄斑1号方已获国家专利并做成果转化,形成了“益气调血化痰”学术思想。黄斑I号联合抗新生血管注药法具提高疗效、改善视觉、减少注药次数的作用。擅长疑难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创新性提出“阳虚血瘀”是核心病机,形成了“固阳消瘀”学术思想。其经验方黄斑II号已获专利,创新性将黄斑II号联合微创光凝术解决了黄斑水肿难以消退的瓶颈问题。2018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二等奖。

率先在京城建立独具特色的神经眼科联合门诊,跨学科结合、中西医协同、在精准诊疗疑难性视神经萎缩引起的视觉障碍方面取得了瞩目成果:激素、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等与中药联合应用,在减少复发、减少副作用方面作用突出;传统针灸疗法改善视觉及复明,深受患者欢迎。“升脾阳,疏肝郁、壮肾水”为主要学术思想。

重视眼表外治法的传承与创新,开发的经验方结膜I号治疗急慢性性结膜炎、结膜II号方治疗各类干眼症、结膜III号方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均已制成院内制剂,利用超声雾化器为载体,进行眼部熏蒸治疗,已让上万人受益并获3项专利。

为搭建中医药治疗眼底血证的大数据平台,她与交叉学科仿真技术结合,建立了眼底血管疾病的仿真模型,试图对中医气血痰湿进行量化研究,利用可视化平台早期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