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被忽视的那一个!真正优秀的父母选择这样做……

 曾仕强 2021-08-12

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3082戳上方蓝字关注

|全文共2000字,深度阅读需6钟,受益终生|

人都有一种想法,自己不会做的事情,都希望别人来帮忙。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就不愿意别人再来插手。
 
孩子也是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事情都想自己独立去尝试,而不愿再被过多干预。
 
但是,他仍希望父母会陪在身旁,虽说不愿意受父母的限制或管教,却需要父母陪,看着自己去做事情。
 
因为有人陪着总是比较安心的,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有这样的心理需求。
 
但是,现在的父母大多都是职场人,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有限。
 
就算孩子现在正处于暑假,非常需要父母陪伴,然而父母却由于自身的原因不仅无法给予陪伴,反而给了更多忽视。
 
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陪伴孩子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很多父母根本不会陪孩子,不仅没有增进亲子感情,反而闹得大人孩子都不高兴。
 
其实,父母陪伴孩子的时候,不仅要讲究一些方式方法,还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专注与耐心,这两点非常重要。
 
具体怎么做呢?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3点,愿你和你的孩子收获一个充实有意义的暑假。
1
陪孩子时不要过度说教
许多父母陪孩子的时候,喜欢在孩子面前滔滔不绝,很少去听孩子说话.

这种做法只会制造跟孩子之间的紧张和冲突,使得两代人之间更加不能相互了解。
 
人都愿意接受对自己有帮助的言论,而不喜欢听大道理,整天长篇大论,时间久了会被当作耳边风。
 
有父母在旁边陪伴,孩子会很高兴地去完成自己的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与其讲得过多,不如看看孩子哪里需要帮助,偶尔说一句的效果好。
 
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不需要长篇大论,要不然怎么算家庭教育?

如果父母整天跟孩子讲大道理,那么父母就变成老师,而不是父母了。
 
父母和孩子说话,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思考,用他听得懂的话去表达,说到他能听得清楚明白为合宜。
 
长篇大论没有哪个孩子听得进去,父母陪同孩子,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他的动机是什么。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多用耳朵听听孩子都说些什么。父母用心听孩子讲的话,才能够从中听出真正的用意。
 
孩子把心中的困惑或问题说出来,对父母了解孩子有很大的帮助。

孩子的意见如果和父母一致,可以鼓励他,称赞他,以增强他的信心。
 
如果不一致,必须加以疏导、沟通,不能责骂他、取笑他,不能严格规定他要接受父母的意见。

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量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才会乐意和父母沟通。

2
陪孩子时不要过分热心
在陪同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对孩子进行合理的限制。

我们不要看西方人很自由,就把限制看成是坏事情。
 
其实就连西方对未成年孩子也有严格的一面,妈妈常用的一句话就是“Don’t do it”,不要做这种事。如果什么都无所谓,那就不是自己的孩子了。
 
但是,有了合理限制之后,父母就不要再过分热心地去干预孩子,否则会变成一种障碍,令孩子生厌。
 
比如爸爸陪儿子一起玩积木,只要告诉他积木不能往嘴里放,不要四处乱扔就好了。剩下的就让孩子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这才是玩玩具的目的。
 
可是有的爸爸就是太热心,本来儿子玩得很高兴,爸爸偏偏在一旁告诉他:这个门搭得不够宽,那座楼盖得不够高。

说来说去分明是爸爸自己在玩。如此一来,孩子根本就没有兴趣,可能干脆不玩了。
 
有的父母在陪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的责任。

天底下哪里有童心未泯到把自己也当作小孩一样的父母?

偏偏有很多人就是这样,和小孩玩到忘记了自己,甚至和小孩玩到吵架的地步,真的是忘记了我是谁。

父母自己心理不健康,观念不正确,当然也会影响到孩子。
3
陪孩子时不要三心二意
父母陪同孩子时,要一心一意,就不要再去做自己的事情。
 
比如孩子笑的时候,父母也跟着笑,彼此产生交流,才是共同度过。

有的父母名义上是在陪孩子,实际上却在一旁上网聊天、玩游戏。这样形式上的陪同,当然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既然陪他,就要让孩子切实地感受到。

父母想想将来自己生病的时候,孩子虽然坐在旁边,手上却在玩着电脑,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所以陪孩子做事不要走形式而是要注重质量。而且父母必须依据孩子成长的情况,按阶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以配合孩子的心态。
 
然而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情况并不了解,怎么能够合适地调整做好阶段性的改变呢?
 
父母陪同孩子的目的,是通过共度的过程仔细地观察孩子的成长状况。

然后根据孩子的言行和身心情况,调整完善在家庭教育中的方法和节奏。
 
一方面了解孩子的状况,不会做的暂时替他做,一边替他做一边教他,再让他自己去尝试,不行的部分再来帮助他。
 
另一方面耐心观察孩子的优缺点,对于优点私下鼓励,对于缺点加以有效指导

这样孩子慢慢懂的越来越多,父母操的心就会越来越少。

因此父母在陪同中,唯有处处留心,不断地观察和了解才能有所把握。
 
父母了解孩子状况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炫耀父母的精明,完全是出于有效辅导和合理教养的需要。

所以,父母在陪孩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也不必要马上公开说出来,否则只会增加辅导的难度,对孩子有害无利。
 
可惜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时,经常忘掉隐恶扬善的美德,不惜揭孩子的疮疤,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那就得不偿失了。

  

有句话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

多少问题孩子的养成都是因为缺少陪伴,经常被父母忽视所造成。
 
父母一定多留出时间,经常陪伴孩子,并提高陪伴孩子的质量。

一方面在陪伴中,引导孩子去学些各种他所需要的经验。
 
另一方面,在与孩子共度时光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孩子实际的成长情况,予以正确的指引。
 
这样高质量的陪伴,不仅有益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养成,对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也大有裨益。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如果公众号连载曾师著述,你最想看什么
动动手指,来投个票吧

(如果您想看的内容,以上不包含,请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