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珠海城中村图鉴①:上冲村

 珠海觅食小怪兽 2021-08-12

上涌,一条正在拆迁的原始古村

上冲,一个成就千万富豪的新社区

这里,有珠海魔幻现实主义的一面

也有,最真真实实的人间生活百态

01 #

 - 是上涌,还是上冲?- 

位于珠海和中山两地交界处的上涌村不知从何时起,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表达,都由村口牌坊的“上涌”变成了“上冲”

据坊间传闻及史料记载,这里在明朝时曾是河流的源头,村前的河涌“糞箕湾”,一直往东流向体育中心,再流经红山、山场,故名“上涌”。近现代以来因简体字的广泛使用,大家也习惯叫“上涌”为“上冲”。

旧时史册中记载着“东临山场、南邻翠微、北邻梅溪村、西接广珠公路”的那个上冲,随着城市的变迁,已经离我们很远。

如今的上冲,因为每天二 、三十万人往返于中山坦洲、三乡和珠海上冲的交通堵塞问题,成为一直被热议的焦点。

被明珠南路、创业路、敬业路和人民西路包围起来的上冲,早已进入旧村更新改造试点的关键阶段,搬迁收房的文件和公告传遍珠海人的社交圈。

楼价近3万,坐拥十几套房,价值几千万……似乎一夜之间,上冲村村民摇身一变“人均千万富翁”。这里,作为香洲区规模最大的城中旧村之一,同时也承载着重塑城市形象的重担。

信几年后的上冲,能给如候鸟般栖息于此的人,兑现这个美好生活的承诺。

02 #

 - 珠海最后一批城中村 -  

# 那片密密麻麻的住宿 #

房子,永远是插在国人心中的一根刺:有它,人生大局似已定;无它,天涯何处是我家?

每个初来乍到、生活拮据的新珠海人,大部分都将第一站定在了城中村。上冲村因紧邻城轨明珠站,而成为很多人的第一选择。 

上冲村的出租屋或者宾馆,多如牛毛。在村民的自建楼外墙,随处可见“住宿请进”、“拎包入住”的大字报,上面标着25-180元不等的价钱,或“”或“豪华”。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诓人”的广告语,密密麻麻地出现在街边各个位置,让人看得心神恍惚,但也让被大包小包的行李拖到精疲力尽的旅客,有了一丝安全感。

今晚,睡觉的地方有了;往后,在城市中的落脚点也有了。 

# 那个自给自足的市场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是主干街道还是宽窄巷子,各式营生的摊贩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这不用出村,也能解决生活里所需的一切。

租得起铺位的人,开起了或大或小的门店;租不起铺位的小本生意,大多支起了路边摊。到了放学、下班时间,村里开始变得人潮涌动,本不宽的巷子里变得拥挤,午后的静谧被夜幕的喧嚣逐渐打破。

 

鸡鸭鹅、猪羊牛、海鲜冰鲜、蔬菜瓜果、烧腊卤味…在外面市场该有的东西,一样都不少。一个菜市场,就能让村里人自给自足。

# 那些魔幻的店名 #

不算大的村子,其实也是趣味横生的“美食一条街”、“风味大杂烩”,村里的店名都相当魔幻。

3年前,因拱北高额铺租而退居上冲的“越港澳小食坊”,为了能给客人留下更深的印象,将“粤”改为“越”,还特地用蓝色字凸显出来,生怕人家不知道他卖的就是“粤港澳”小吃…

听过早八点,没见过“早六点”。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是想不出店名还是蹭流量,我们也无从考究,不管作何评价,起码经过时,我都会多看一眼。

如果这家益禾堂不在招牌上写个“正品”二字,可能不会有人去质疑它的真实性。大概是应了那句“越缺什么,就在意什么”,才催生了此行谜之操作。

单拎出“老北京”或者“肯德基”,哪个不是小吃街一等一的“顶流”?但即使是两家店合二为一,也能让很多刚放学的小学生,吃得相当很开心。

以前只会在微博段子上见到的店名,在这里都成了现实:“一剪美理发店”、“彪准骨汤麻辣烫”,幽默自己娱乐他人。

这些店名表面看起来搞笑的魔幻,也许都是主理人心里最正经的无奈,和最心酸的生存之道。

1995年就来到上冲开理发店的茂名阿叔,25年来的收费标准一直是5-10元/位。一把梳子、一把剪刀、一瓶水,还有嘴里叼着的一根烟,就这样成了这条街人气最旺的店面。

@老板,摄影师COISINI带薪剪发!

阿叔说:“你们要是早两天来,根本就轮不到你们…”(哦豁!好大的口气!于是我们和一帮老大爷排队等了快两个小时…)

# 那间人来人往的小店 #

寻寻觅觅一整天,问遍整条街,热心大哥说这里只有快餐、简餐、工人餐,没有真正的美食,要吃好的就去前山和拱北。

但对于真正生活在这里的人而来说,街头巷尾的包子铺、凉拌菜、烤活鱼,都是最真真实实的美食。

在环村大道的转角处,颇有规模的“沁缘汤包”,下午6点的傍晚档比其他快餐店还热闹。

烧卖、玉米、包子等整笼整笼垒得满满当当,就像是把早上开店的架势回放了一遍,来来往往的人让老板忙到热汗直流。

均价1元的包子,大概成了窘迫的钱包们最真挚的朋友。

在药店门口前一摆就是7年的湛江“纹眉”阿叔,巧妙地将凉拌、卤菜、烧腊等放在同一个档口做买卖。满满当当一盒也才20元,收费不算贵价了。

虽然只有麻辣和香辣两种口味,但仅仅是能“多放辣椒”这一细节,也成了很多客人回头的理由。

“阿叔,是为了聚财才纹眉吗?”

“对der”

开了9年的“渝城烤鱼”是村里最火的餐饮店,桌子要摆到墙角去。没有菜单,全靠老板娘一人口头点单,老板则光着膀子在厨房里烧鱼,因为排插孔不够,客人一多,他专属的小风扇也不能开了。

被问到这里即将拆迁下一步怎么办,老板迟疑了好一会儿,说暂时还没有规划,能开多久就开多久吧…末了端出一锅鱼,笑着让我给他拍两张。

03 #

 - 上冲旧村,明天会更好 - 

# 明珠站的下一站 #

珠海是一个外来人口居多的城市,明珠站和珠海站一样,是大多外来人口在珠海的“第一站”。

那个已经褪色的“上涌村”牌坊,也成了珠海外来务工人员奋斗史的“魔幻结界”。眼前,是即将在这座城市里拼搏、容身的城中村;身后,是告别家乡、开往他乡的单程列车。

下车后穿过牌坊,破旧城中村的全新生活,也正式开始了。

“欢迎您乘坐0756次列车,前方到站——城轨明珠站。”

# 旧城改造的滚滚车轮 #

作为珠海最后一批的城中村,早在2018年4月,上冲旧村改造项目宣传动员大会启动,一场场喧闹的拉锯也拉开序幕:也许利益的纠纷、也许是本性的贪念、也许是未来的迷茫…

有人已早早签署协议方案,也有人依旧在为某一个理由、细节而持续争取、磋商。

2年多过去了,这也造就如今村里一番魔幻的景象:明明是即将要拆迁的城中村,还在村里的人生活依旧,似乎没有发生一丝改变;明明背后墙面的正中间用红油印上了大大的“拆”字,却不妨碍墙前的摊贩操着五湖四海口音的叫卖声…

但随着政府和开发商相关方案陆续出台与推进,终有一天,这里关于历史、村落、香火、人情等等的一切,都只能存在于匆匆过客的记忆里和网络上的影像资料中。

# 明天会更好 #

*山场北帝城隍庙

大概从02年开始,以“山场旧村”为代表的珠海城市改造项目陆续开展。

现在除了看到五洲花城一带刻着“山场”的石山,和初一十五香火不断的“北帝城隍庙”,以及傍晚时分在社区外凳子上唠家常的阿婆们……诸如此类痕迹外,很难让人相信这在几年前,还是一个原始的村落。

同样,对于上冲村来说,只要施工队一进场,不过数年时间,一个城市化的、全新的“上冲社区”就能拔地而起。老村落里的血缘宗亲还在,小型社会的人情世故还在,善男信女供奉的菩萨神像还在,记忆里的那个村子,就还在。

而那些曾经居住在村子里的外来务工者,和旧城改造项目一样,在迈出第一步之后,会经历归零与重建。而迈出的这一步,一如当年他们从城轨明珠站下车后,穿过“上涌牌坊”时的那一步,坚定又充满希望。

愿你们从这里走出去时,勿回头、勿怀念,只管去寻找全新的开始。

待某天回来故地重游,打量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切,只感叹一句:啧啧,真好!

 ▼采编花絮▼ 

*石头剪刀布,赢了剪发,输了拍大腿

- The End -

▒ 怪兽话题 ▒


“那些曾经在城中村生活的经历”

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

▒ 怪兽推荐 ▒

上冲村

· 详细地址 ·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上冲村

· 营业时间 ·

全年无休,24小时营业

推文制作  珠海谢霆锋 谢大真 COISINI

法律顾问  杨明辉律师 

原创生产  盗用必究

扫描二维码

每日接收本地美食推荐

 Copyright © 2020 Gastronome.

All Rights Reserve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