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志贤 | 你了解“外婆”“外爷”等称呼的来历吗?

 时光捡漏 2021-08-12

01


你了解“外婆”“外爷”的来历吗?最近我在2018627日的《羊城晚报》上看到张勇《“外婆”还是“姥姥”》一文,文中介绍了关于“外婆”“外爷”的传说,现抄录如下: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国内遭受排挤和迫害,流亡秦国,他姐夫秦穆公以至亲礼遇收留了他。后来,晋国政治稳定,重耳要回国即位。他的外甥,即后来的秦康公,非常隆重地将舅舅送到渭阳。后世便用“渭阳之情”来表达甥舅之间的深厚情意,用“渭阳”指代舅舅,舅舅家就是“渭()家”。于是,外婆自然就称作“渭婆”,外公就称作“渭爷”,后演变成谐音。

笔者家乡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令笔者惊讶的是父老乡亲至今把“外(wai)婆”仍叫“wei婆”,外公叫“wei爷”而不叫 wai爷。这并没有演变成谐音。

最近我读了葛兆光《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一文。文中谈到:“中国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有一个原则叫内外有别。父母夫妻之间,分内和外,也就是说,女性的亲族和男性的亲族,等级远近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叔叔伯伯,那是你的父党,同姓;但是,舅舅、阿姨,那是母党,不同姓。所以外公外婆是外,爷爷奶奶是内,在古代中国,是分得很清楚的。”由此我想,人们把女儿的孩子称为“外孙”,而把儿子的孩子称为“里孙”。不是民间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形容外孙与外爷外婆的关系的歇后语,即“油饼馍馍——离层着呢。”这句俗语的深层含义即:外爷外婆再怎么溺爱外孙,但其粘合的亲密度是永远达不到其与爷爷奶奶的程度的,总好像有某层隔膜似的,因为不是一家人,是“外”而是“里”。

以上是我看到的关于外婆外爷称呼的由来的两种说法(包括传说)

02


“这事只有咱爷俩知道,千万不要让外人知道的……”(摘自李筱勤《农业社时代笑话系列())这句话中的“爷俩”,在关中地区的民间口语中是层出不穷的,是屡见不鲜的。它到底指的是爷爷和孙子,还是父亲和儿子?不言而喻,指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清代著名小说家钱大昕《恒言录--称父曰爷》条云:“古人只用耶字。……《木兰诗》阿爷无长男、卷卷有爷名,本当作耶字。”

由此可见,在不同的语境中,“爷”可以指父亲,也可以指祖父。专门指代父与子的“爷俩”(或“爷父俩”)这个特定词语,可以看作是古代语言遗存下来的一个活化石。

(202187写于凤翔寓所)





作者简介

周志贤,网名夕阳西下,陕西凤翔人。本人热爱教育,一生从未跳槽,执着于教育教学事业。现已退休多年。本人唯一的爱好是,喜欢读书和写作。在三十多年的学校生涯中,曾在全国三十多种报刊杂志,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的校报校刊和各省市的教育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上千篇。晚年又将其收集、整理和编辑,目前共出版小册子十八本。

精彩回顾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