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已成灰 | 随手

 昵称22998329 2021-08-12

第 44 篇“红楼梦里人”

 

师太写杂文,每篇标题和次序总是有些“小技俩”,颇亲切。上一篇她写《红衣女》,接下来就《已成灰》。由红到灰,就不由让人想到那幅对联: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出自清朝浙闽总督徐宗干。对,不是你们以为的郭德纲。我有次把这幅对联发给杨锦麟先生,是在谈咪蒙被封号事件的时候。
 
徐宗干有两个字,伯桢、树人。记得小时候看到“树人”二字,忍不住笑,哇,徐树人可不如周树人出名。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笔名,奈何笔名更担得起如雷贯耳四字。尚有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之一陈韶陈树人,也是名号响当当。

所以让我怀疑一个人是否叫“树人”,就会是个人物。
 
徐此联,传播甚广,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原意。这联确实可用以形容过犹不及,原是讽刺官僚主义的。
 
朱应镐《楹联新话》卷一云:清代官场口语,以得宪眷者为红,否则为黑。同治初元,徐清惠公宗干抚闽时,前抚满洲仲文中丞瑞璸总督正轩制府庆端以事被劾去位,一时私人废黜殆尽。公咏炭有句谓此。
 
试想,黑炭尚有骨架子,烧得通红,不就成灰烬了?
 
去到尽处,可能什么都是有标价的,媚上欺方、卖情绪、卖人性、卖故事、卖惨、卖色……商业社会,仿佛什么都可以拿出来卖。直至真的“用力过猛”而折堕。红极一时,也只能是一时。
 
在《红楼梦》里描写形容贾府红极一时的最佳细节,师太似乎认为是刘姥姥在大观园里听到看到贾母对王熙凤教导什么是蝉翼纱什么是软烟罗之际,一块衣料有如许学问,让人咂舌。看着呢,倒让老阿姨我想起那句话:“是过过好日子的”。
图片
顶峰还是在元春省亲之际,那段描写,不论正面侧面,才真真是富贵已极。你看元春刚进园子便觉触目惊心,默默叹息奢华过费。与贾母等人同行游幸,看到各处火树银花的点缀,铺金堆银的装饰后,元春即劝诫:“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
 
离别之际,她又加重语气,反复叮嘱:“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
图片
在宫里生活的人,还认为这场景太过奢华,试问那大观园可得奢华到什么程度?
 
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出戏,分别是《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已经暗合了红极成灰的剧情走势。
 
说到“成灰”二字,我还很喜欢南宋中晚期名臣吴潜的一阕词《满江红·玛瑙冈头》,是这么说的:
玛璃冈头,左酾酒、右持螯食。怀旧处,磨东冶剑,弄清溪笛。望里尚嫌山是障,醉中要卷江无滴。这一堆、心事总成灰,苍波客
叹俯仰,成今昔。愁易揽,欢难觅。正平芜远树,落霞残日。自笑频招猿鹤怨,相期早混渔樵迹。把是非、得失与荣枯,虚空掷。
 
吴潜词风和辛弃疾相似,文士武心,也颇多抗蒙抗倭寇的“战绩”,是个人物。辛弃疾有一句“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就是病中人之心灰意懒。
 
真的贴合徐树人一联的,是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之颔联、颈联:“问渠前世事,答我烧炭来。炭成能然火,火过却成灰。”翻到尾联,基调突然乐观起来说,“灰成即是土,随意立根栽。”
 
吴潜之一生,则非常适合用陆放翁的《秋怀》一诗中的颈联来形容:“人皆有舌是非在,劫未成灰时世长。”至于《秋怀》尾联,则非常适合给红楼诸人,“三百里湖行自复,子孙努力事耕桑。
 
耕桑耘梓,如刘姥姥的日子,太多人不愿意过。殊不知脚踏实地的质朴生活自有动人之处。

有很多生活哲学,真是亘古不变的,信焉。



不太看后台,交流请发邮件

silverella@163.com


分享一点 图片 自窥其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