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头条

 海枯石烂海枯 2021-08-12
巴丹死亡行军中,美军战俘掉队的话就会被日军刺杀,因此战俘们像牲口一样,大小便都是走着在裤子里解决,带着便溺行军至少可以活命,但这些美国大兵却无法忍受身后随时会偷袭碾压过来的坦克车……

开始于1942年4月10日的这场看似普通的战俘转移,却成了很多之前通过美国媒体宣传,感觉日本是东亚“文明上进”国家的美国年轻小伙子的末日旅途。

本来路途不算远,120公里而已,对于训练有素的军人,也就是一个昼夜急行军。

关键这些投降的美菲战俘,之前已经几个月没吃过饱饭了,还有很多士兵患上了疟疾、坏血病、痢疾等疾病,这样距离的路程本身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日军却“阎王爷不嫌鬼瘦”,不给吃的,也别说,6天行军里,就刚开始给个很小的米饭团子,水是被严格禁止的,想喝水,就要付出生命的巨大代价。

即便如此,不少人在极度干渴时也会不顾一切,为此,一路上因偷喝水而毙命于日军刺刀下的美军战俘不计其数。

而且日军要求身体虚弱的战俘必须加快行军,掉队或慢下来的战俘,会被毫不留情地处决,为此,这些曾经如此讲究卫生的美军战俘们,连大小便都不敢停下来解决,像牲口一样边跑边在裤子里便溺。

这些遭遇,曾经傲娇的美国大兵们都还竭力地忍受着,毕竟至少可以活命,但日军下面的这些损招、阴招,他们就无法承受了,因为这真的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压”。

日军为了加快行军速度,看守们分为几班,轮流驱赶着战俘快跑,一班累了就换另一班接替,和战俘们搞起了车轮战。

这些饥肠辘辘、干渴得嗓子冒烟的美国兵,哪里跑得过饱食足饮的日军,于是成群的人就掉队了,正当他们想着缓一缓再跑时,却永远没有机会了。

身后突然想起日军坦克的轰鸣,所有走得慢的美军战俘都成了“肉饼”。

在这种毫无怜悯和人性的残暴行为面前,人的潜能会被无限激发,再累的战俘估计宁愿累死也会往前跑吧。

至于一路之上的辱骂、毒打、刀刺甚至当众斩首等,在巴丹行军路上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其实早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一个叫豪斯的美国人便受日本雇佣,对日本进行国际公关,包装出来一个众多美国媒体笔下的“远东积极与富有同情心”文明日本的国际形象。

直到二战爆发前的50多年时间里,美国媒体对日本的基本宣传口径就是“高素质和文明”,其实这次决定率领9万多大军(后者率1.5万人)投降的美军爱德华·金将军和乔纳森·温莱特将军,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受到了这种长期宣传的影响。

毕竟投降的唯一目的就是保命,但结果却是远比抵抗到底要悲惨得多,7.8万名美菲战俘,路上虐杀15000人,到了奥德内尔战俘营2个月时间里又被虐杀26000人,战争结束时,活着走出来的只有7500人。

指挥官如果不被媒体宣传迷惑,这近8万人的军队顽抗到底,就算突围怎么也不止7500人出去吧,日军战俘营的死亡率竟然超过90%,远远高于战场阵亡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