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物最相思(第93章)

 桑葚三味 2021-08-12

当元丹丘写信告诉李白,玉真公主当着众人的面夸赞他的《将进酒》时,李白刚结束第二段糟心的婚姻。

738年,许去世,李白带着一儿一女离开安陆,迁至安徽南陵。739年,李白娶刘为妻。可惜李白嗜酒如命,常常烂醉如泥夜不归宿刘氏忍无可忍,不到一年就弃李白而去。李白心中有愧,写诗自嘲“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当李白得知玉真公主夸赞他的诗时,他忽然觉得自己灰败的人生终于有了亮光。他当即决定,将儿女送到安陆安顿好后就来长安寻找机会

当李白来长安时,王维却想到长安以外的地方散散心、透透气

741年春天回到长安后,王维感觉朝廷上下愈发朝纲松懈、人心涣散。

先说李隆基,自从有了杨玉环后,似乎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后宫,对前朝政治日益倦怠

再说李林甫,自从李亨被立为太子后,李林甫担心李亨羽翼丰满后会伺机报复,因此一心想要先下手为强,处处针对太子。李隆基也不希望太子势力过大,默许李林甫和太子较劲。朝廷上下,愿说真话、敢说真话的耿直之士越来越少,拍马逢迎、见风使舵的谄媚之人越来越多。

更夸张的是,李林甫为了防止汉人边帅入朝为相,威胁他的宰相地位,就向李隆基提议在边防重用胡人将领。

李隆基认为这些都是些须小事,让李林甫定夺即可。这其中,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入了李林甫的眼,被提拔为营州都督、平卢军节使,开始拥有军政实权。

王维拒绝玉真公主后,听说公主常在玉真观举办各种聚会,长安城有名望的文人雅士都受邀参加,唯独从来不邀请他。

他当然明白,公主这次是真的恨他了,已经将他彻底隔绝在她的生活之外。如果怨恨能让公主心里好受一些,他愿意被公主恨一辈子……

正当王维想到长安以外的地方去散心透气时,恰好收到了一个人的来信。此人就是孟浩然曾向他说起的关中人氏裴迪。

裴迪出生于716年,曾和孟浩然一起在荆州府担任张九龄的幕僚,常听孟浩然提及王维,对王维推崇备至。张九龄去世后,裴迪离开荆州来到终南山清修。他想着山中景色很适合王维,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王维写信,邀请王维到终南山小住,不料王维真的来了

王维上一回来终南山是733年冬天,和綦毋潜、储光羲等好友一起。想不到,一晃就过去了八年。

上回来终南山时,王维尚未被张九龄推荐为官,尚未经历皇上和太子、皇权和相权之间的那些斗争,如今,看了太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后,再来终南山,心情自然又不了。

终南山松竹茂密,气候怡人,是修生养性的最佳去处。王维来到终南山后,和裴迪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两人饮酒品茶、诗论画,仿佛回到了涉世未深的青年时代。

正如《道德经》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对待世间万物都一视同仁,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顺其自然。

在这样的与世无争、润物无声中,不知不觉间,便到了742年。

新年刚过,李隆基将年号从“开元”改为“天宝”。这意味着,从713年至741年长达29年的开元年号,被李隆基划上了一个句号。

李隆基为何要改年号?在旁人看来,可能是想用改年号去去晦气。李隆基的大哥宁王李宪、堂兄李守礼(李隆基父亲哥哥的儿子)相继病逝,改元可以否极泰来

不过,在李隆基心里,却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得到了杨玉环这个“至宝”。杨玉环让李隆基重新燃起了生命的活力李隆基时常感叹:“朕得太真妃,如得至宝也。”“天宝”二字,不正暗含“天子如获至宝”之意?

对于李隆基改年号为“天宝”,最痛苦的人莫过于寿王李瑁。自从杨玉环被李隆基抢走后,李瑁日日买醉,自暴自弃。

正当李瑁把自己折磨得不成人样时,宁王病了。李瑁由宁王和宁王妃元氏抚养长大,感情深厚。宁王病重后,李瑁住进宁王府,在宁王身边尽孝742年1月,宁王病逝后,李瑁决定要为宁王守丧三年,以报答宁王养育之恩。

对于李瑁的种种举动,李隆基一笑了之。他早就想好了,等李瑁守丧三年期满,再为他赐一门婚事就是了。天下女子何其多,除了杨玉环,李瑁想要任何女子,他都可以满足他。

随着年号的改变,朝廷上下也有一番变动。

自张九龄737年贬离长安后,李林甫一直冷眼观察王维的表现。在李林甫看来,这四年来,王维倒也算听话,无论是被派往凉州慰问边境将士,还是被派往桂州考核官员,他都二话不说,毫无怨言。在长安期间,除了例行上朝,他大时间在寺庙潜心修佛。无论怎么看,都没有半点要和当权者作对的迹象。

按惯例,每逢改年号,朝廷就会擢升一批官员。王维自735年担任右拾遗以来,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一直在从七品下的官职上徘徊。这次,李林甫破天荒让王维循例升职,由从七品下的殿中侍御史升任从七品上的左补阙。

左补阙隶属于门下省,属于谏官序列。王维明白,虽然又回到了谏官队伍,但依然只能充当“立仗马”,在朝中例行公事而已。

742年春天,李白满怀憧憬地来到了长安。他相信,这一次,长安不会再让他失望。

这一次,李白吸取上次的教训,不敢贸然行事,先找元丹丘商量。元丹丘告诉他,不要马上拜访玉真公主,而是先去拜访太子宾客、秘书监贺知章。

元丹丘知道贺知章信奉道教,常去长安紫极宫,便特地带李白紫极宫候着。一路上,元丹丘向李白说起了贺知章其人其事。

贺知章出生于659年,越州人氏,早在武后证圣元年(695年)就高中状元。贺知章的人生际遇,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李亨。

李亨还只是忠王时,贺知章就担任李亨的侍读。738年,李亨被立为太子后,80高龄的贺知章被提拔为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连自己也始料不及。

不过,贺知章并不因为自己是太子师傅而狂妄起来,而是一如既往地旷达不羁,和张旭、吴道子、王维、李龟年等都多有往来

不出元丹丘所料,贺知章果然在紫极宫,元丹丘向贺知章推荐道:“贺大人好,这是蜀中李太白,是贫道的道友,今日特来拜见贺大人,请贺大人多多指点。

贺知章捋了捋银须,点头笑道:“可是写《将进酒》的李太白?”

李白心头大喜,忙上前抱拳道:“贺大人好,正是李某。李某今日还带了几首拙作,请大人指正。”说着就从袖袍中掏出诗本,双手呈上。

贺知章接过诗本,笑微微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目光越来越亮,特别是蜀道难》《行路难》等几首长诗后,不由被李白的豪气冲天深深折服,点头赞许道:“太白小弟,你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有了贺知章的赏识,李白心头松了口气。几天后,李白和元丹丘来玉真观拜见玉真公主。

不知是因为贺知章提前向玉真公主推荐了李白,还是因为玉真公主今日心情格外舒畅,总之,李白今日见到玉真公主的第一眼,就感觉公主和以往不一样。

以往见到公主时,公主身上有一种不可逾越的疏离感和高不可攀的距离感。然而,今日公主却和他谈笑宴宴,仿佛是多年不见的老友相见,言语间很是亲切,甚至还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热情。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李白很是受宠若惊,甚至有些不敢相信。正当他心跳加快时,只听玉真公主一脸笑意道“太白,你是丹丘的道友,不远千里来到长安,不如今日就留下用饭吧,当我为你接风洗尘。

惊喜来得太突然,李白喜得搓手跺脚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倒是元丹丘灵机一动,故意打趣李白道:多谢公主,贫道认识太白多年,从未见太白如此激动过看来太白今日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玉真公主看了李白一眼,掩嘴笑道:“早听说太白好酒量,本观虽然饭食粗陋,酒却是极好的便是醉了,也是无妨。

公主这话里话外的笑意将李白的心彻底融化了,不由在心里狂呼:都说四十而知天命,我李白年过四十,终于要时来运转了么!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742年夏至,玉真观停办了十多年的芙蓉宴,再次隆重开办。

一时间,长安的文人雅士们都以收到芙蓉宴的请柬为荣,并纷纷猜测,谁会成为今年芙蓉宴的首席宾客,获得坐在玉真公主近旁的殊荣?

当他们看到坐在首席的竟是初来长安的李白时,无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无不露出几分疑惑。

正当大家窃窃私语时,屋外传来一阵环佩声,从六幅屏风后转出六个身穿一色白衫绿裙的道童,分成两列齐齐走来,仿佛六朵夏日初绽的白莲花。

待她们雁次排开,分立两旁,玉真公主才款款走了出来。只见她今日穿了一件银色锦缎滚边的白色衫子,配了一条单丝碧罗高腰襦裙,裙摆处用粉色丝线绣成朵朵出水芙蓉,裙裾飘动间,似有荷香扑面而来。

她容色鲜妍,脸上并未描红画翠,只在眉心处贴了一片用鱼鳞剪成的雨滴状花钿。发鬓插了一支银色珠钗,钗头上那颗拇指大小的浑圆珍珠光芒流转,便是那满池绽放的白莲华,也被它比得黯然失色、黯淡无光。

在场避席而起,待玉真公主说了“请起”,才回到各自的席位上。

玉真公主目光流转,环视一圈后,将目光落在李白身上,笑意盈盈道:“太白,如果我记得没错,二十多年前,你曾来青城山上清宫,为我写过一首诗,不知你可还记得?不妨吟与大家听听。

李白今日被道童引到首席时,已经惊得目瞪口呆,此刻听公主主动提起往事,更是受宠若惊。他来不及多想,忙的起身:“多谢公主抬爱,李某怎会忘记当年为公主写的诗?不用说二十年,便是二十年后也不会忘怀!容李某慢慢道来。

说着,便向在场诸人抱了抱拳,朗声念道:“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李白话音刚落,在场诸人无不拍掌叫好,倒不是因为李白这首诗写得有多好,而是大家都已看得明白,原来,李白竟是玉真公主多年前的旧识!原来,今日这芙蓉宴是量身定制的。

果然,玉真公主无限温柔地看了李白一眼,意味深长道:“我果然没有看错人,太白倒是一个长情之人。”

在座宾客中,只有霍国公主看得明白。她早就知道姊姊的心思,今日种种,无非是借李白传递一个讯号——她已经有新欢了!想到这里,她不由低头暗叹“姊姊啊姊姊,你口口声声说要放下执念,可是,你真的放下了吗?”

在这微妙的氛中,大家各怀心思,品尝了一道道精致的美食,特别是用藕粉和面粉做成的芙蓉糕放在精致的荷叶玉盘上,恰似一朵朵盛开的芙蓉,让人啧啧称奇。

李白却完全食不知味,全部心思都在咫尺之遥的玉真公主身上。

岁月似乎丝毫没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她的肤色依然透亮,她的身姿依然袅娜,她的气度依然高华他真恨不得此刻只有他俩,他想马上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用最华丽的辞藻赞美她,用最滚烫的怀抱拥抱她,用最热烈的亲吻融化她!

在歌舞升平中,芙蓉宴直闹了一天,直到月上柳梢才曲终宴罢。众人纷纷散去时,李白以为玉真公主会特意留他,便故意走在了后。然而,直到他磨蹭着走到玉真观门口,依然没有等到玉真公主开口留他。他不舍得离去,却又不敢留下,在这样的纠结和懊恼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玉真观。

当玉真公主终于独处一室时,她笑了一天的脸彻底垮了下来。不过,想到今日之后长安文人雅士们定会掀起的热议,她嘴角不由自主微扬了起来。

摩诘,总有一天,我会让你明白,你今生最大的错误,拒绝了我。

芙蓉宴后,李白迅速成了长安文化圈的红人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李白有玉真公主撑腰,自然可以呼风唤雨了。

王维自然听说了此事,摇了摇头,自嘲地笑了笑。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狠心拒绝玉真公主,就是因为他深知,在感情的世界里,你欠下的对不起,会变成来不及,很多来不及,会变成还不起。与其等“还不起”时再拒绝对方,不如在“对不起”时就有个了断。

既然已经了断,那么,玉真公主喜欢谁,和谁在一起,早已和他无关。更何况,她和李白,一个未嫁,一个单身,若是彼此有情,不正是天作之合么?如果李白能她快乐,他不正应该为她高兴么?

虽然王维对李白并无敌意,但有李白参加的诗会,为了避免尴尬,王维有意回避。然而,当742年盛夏来临时,王维却无法回避了。因为,李白被授予翰林供奉,和王维同朝为官。

说起来,李白能当上翰林供奉,一是因为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联袂推荐,二是因为李隆基刚好需要有个才子跟随左右用生花妙笔为他歌功颂德。

转眼便到了十月,按照惯例,李隆基要带杨玉环等人去骊山度假,玉真公主、霍国公主等都受邀前往。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有关官员也要扈从,身为左补阙的王维和身为翰林供奉的李白,在其列。

到达骊山后,李隆基白日行围打猎,晚上鼓乐喧天,日日笙歌,夜夜燕舞,玩得不亦乐乎!这日,李隆基在华清宫紫泉殿书房召见随驾群臣,红光满面,神采飞扬道:“众爱卿,今年大唐风调雨顺,四海升平。看来,改元'天宝’,适逢其时,深得民心

李隆基话音刚落,李林甫忙带头行礼道:“陛下圣明,洪福齐天。上天赐瑞,万众钦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场群臣也忙齐声行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随意靠在龙椅上,哈哈笑道:“这里不是朝堂,众爱卿不必拘礼。”他目光扫视一圈,看见李白也在场,兴致盎然太白,你才思敏捷,文采斐然,不妨赋诗一首,以增雅兴

“臣遵旨。”在皇上身边当了三个月差,李白已应对自如,思忖片刻,朗声念道:“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辰。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在场诸人无不点头称好,王维也暗暗佩服,尤其是“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一句,大气磅礴,是上乘佳句。

“李爱卿,你日夜操劳,功不可没,不妨也来一首?”李隆基明知李林甫并不长于写诗,却也故意调侃他道。

李林甫早就有备而来,他让苑咸准备了多首诗作,挑了其中一首应景的献了上来,自然是一番歌功颂德之词。

李隆基看了一眼,点了点头,扫视群臣道:“哪位爱卿能为李相和诗一首?倒也是一桩佳话。”

大家深知和诗不易,尤其是和李林甫的诗更加不易,因此都不作声正在此时,玉真公主和霍国公主款款走来原来是来催他带她们去山上行围打猎

李隆基向她们招了招手:“正在请众爱卿和诗,和完了这首,朕便带你们消遣去。”

紫泉殿书房并不大,玉真公主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王维,这是她自去年春天收到他的拒绝信后第一次重逢,心里不由“咯噔”一下,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李白一看到玉真公主顿时心跳加快,正想着该如何当着玉真公主的面再写一首时,却听到玉真公主温婉的声音在屋中响起:皇兄,如此人才济济,还愁没有好诗么?如果我记得没错,王补阙二十多年前曾在骊山别馆和过一首诗,今日和李相的诗,舍君其谁?

早在玉真公主向李隆基推荐李白时,李隆基就有些看不明白,如今听玉真公主提到王维时话里话外的酸味,心中似乎明白了几分,哈哈笑道:“还是持盈好记性,摩诘,就看你的了。

玉真公主说了这样一番话王维便知今日躲不过了,只好上前一步,毕恭毕敬道:“臣遵旨。”说着,接过内侍递来的笔墨,思忖片刻,提笔写下了诗名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字迹古朴浑厚,是他擅长的隶书。

李林甫颇为好奇,不知王维会如何奉承他,便走到王维身后看了起来,其余人也不由围了过来,只见王维气定神闲地写了下去:天子幸新丰,旌旗渭水东。寒山天仗外,温谷幔城中……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

这首诗虽然是和李林甫的诗,但通篇都在歌颂皇上,只在结尾处点出李林甫,不过也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过多阿谀奉承,拿捏得恰到好处,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李隆基看了一眼王维又看了一眼李白,对着玉真公主朗声笑道:“持盈,你慧眼识珠,将两位才俊引荐给朕,果然不相上下,难分伯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