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唐朝人是怎么浪的?

 诗道骏言 2021-08-13

原创2021-04-03 21:09·诗道骏言

清明节本来很单纯,就是春分后十五天的一个节气,完全是个气象概念。但是,靠近它有两个传统节日,一个是农历三月三,叫上巳节,这是个春游踏青、男女恋爱(包括野合)的节日;另一个是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这是个扫墓祭祖、禁止烟火的节日。由于时间靠得太近,后人嫌麻烦,就一锅煮了,把上巳节、寒食节的活动内容都归并给清明节。如今,清明节成了扫墓祭祖节和踏青郊游节。

唐朝的上巳节,就是游花看景、谈恋爱,杜甫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写的就是他趁着节日免费看美女的情景。当然,上巳节还有放风筝、荡秋千、戴柳环等娱乐活动内容,总之,是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清明节,唐朝人是怎么浪的?

寒食节是个悲哀的节日,它的起源很悲催。春秋时,晋文公早年带着一群粉丝流亡国外,最苦逼的时候没吃的,饿得要死。其中一个铁杆粉丝叫介子推,是个狠角色,看老大要饿死,他偷偷从自己屁股上割下一块肉,煮成肉汤让老大开了荤、保了命,又好吃又感动。晋文公结束流亡生活,回晋国当了国王,给一众追随者封官赏赐,结果大意了,获奖人员名单上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也忒耿直,不愿意主动求赏赐,带着老娘就躲山里隐居去了。晋文公忽然想起介子推时,发现他已经不上班好久了。于是,带着人马去山上寻找,希望把介子推找回来。但是,春秋时代的大山,树木茂盛,藏一两人太容易了,同时,要想找到一两人,太难了!没直升飞机、没卫星定位系统、没生命信号探测仪。晋文公很犯愁,有专家给出了解决办法: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一面,准能把介子推给烧出来或熏出来。晋文公觉得这办法虽然不太环保,但也确实很科学,就下令烧山了。没想到,介子推是个彻头彻尾的犟种,宁可被熏死烧死也不出来领赏,结果连他老娘一块儿被山火弄成了“烤全人”,两具炭化严重的黑尸。本是一番好意,却玩成了这么个悲催的结局,晋文公后悔不迭:我大意了,我太大意了!对不起老介。然后,宣布,从今以后,每年到这个介子推被烧烤的日子,晋国百姓都不许烧火,吃饭吃冷饭,吃菜要凉拌,要喝喝冷饮,这个节就叫寒食节。寒食节,举国熄火吃寒食儿,为死去的介子推扫墓、默哀,当然百姓更多是借机扫墓祭祖。寒食节先在晋国实行,后来传到其他各国,发展成了全中华圈的节日。

上巳节,要娱乐;寒食节,要悲伤;清明节,要点新火欢庆。三个节日紧挨着,一喜一悲又一喜的,情绪切换有点儿难度。好在,大唐朝的特点就是包容,国家规定三节连休,放假五天(贞元年间改成六天)。该玩儿的玩儿,该哭的哭,所以,清明节就成了个悲喜随意的节日了。

唐朝写清明节的诗很多,杜牧的《清明》独占鳌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诗就体现出清明节悲喜随意的特点: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扫墓祭祖的人们凄凄楚楚、落魄失魂。但是,诗人却想找个酒店喝两盅,他不熟悉当地的环境,还得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馆,牧童拿鞭子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这诗画面清晰、气氛和谐、细节生动,一切都跟清明节的格调很搭,所以成为清明诗的形象大使。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诗道骏言

清明节,唐朝人是怎么浪的?

我们再看晚唐诗人韦庄写的几首清明诗:《丙辰年鄜(lù)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雕阴寒食足遊人,金凤罗衣湿麝熏。
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紅香白一群群。

开元坡下日初斜,拜扫归來走钿车。
可惜数株红艳好,不知今夜落谁家。

马骄风疾玉鞭长,过去唯留一阵香。
闲客不須烧破眼,好花皆属富家郎。

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闲煖凤笙。
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球声。

第一首,写清明小长假,天气晴朗,女孩子们荡秋千玩耍的热闹景象。

第二首,写绿草遍野,美女们穿着美艳、迎风香十里,成群结队外出踏青的情景。

第三首,写游玩、扫墓结束,日暮各回各家,作者看见其中有特别特别美的美女,不由得咸吃萝卜淡操心起来:也不知道这绝色美女今晚会在谁家休息呢。

第四首,写白富美们坐着豪车、骑着骏马,一路疾驰一路飘香放毒,让路旁吃瓜群众看得眼热、心跳,作者劝诫瓜众(包括作者自己):兄迭,别把眼睛烧爆了,还用问吗,白富美都是高富帅家的呗。

第五首,又恢复了舒缓、悠闲的节奏,写小长假没有出城郊游和扫墓的宅男、宅女们的活动,有的在家里吹吹乐器,有的在球场打打球,隔着街道都能听见“嘭哧、嘭哧”打球的声音。

这么看来,在唐朝,清明节主流气氛还是欢快热闹的,扫墓祭祖的悲伤气氛是次要的。也许,是先悲后喜,寒食节扫墓吃冷饭,悲哀一天,然后清明节举新火,开启游玩撒欢儿的节奏。

注释:

1雕阴,地名,在陕西省富县直罗镇。“州北30里。河南为阴,山多雕穴,故名雕阴。”(《鄜州志》)

2煖(xuān),同“暄、煊”,暖和。

3筑(zhù),捣土,引申为打、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