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明庆 | 翰墨飘香卧龙岗

 聚力阅读 2021-08-13

总第1447期

图|张金科

版权©️归原作者

应朋友金科的邀请,我与建明,金书,昌奇等一行四人,于立秋前的一个星期六,前往伦掌镇文化站,参观“伦掌镇庆祝书画展”。

伦掌位于豫北边陲的北岭。这条北岭连绵不断,横卧四十五里长,宛如一条巨龙昂首西向呼啸而去,故也称“卧龙岗”。巨龙的前右掌因风水好,北宋之前,便有人在这里不断聚集,于是形成村落,故取名“龙掌村”亦称“伦掌村”,镇政府就位于这个村。

陪同我们一起前往的是伦掌镇文化站长索彩霞。这位年轻干练的女站长,用她那富有韵律感的地道伦掌话,为我们简单介绍了这次书画展。书画展从4月份开始筹备,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全镇凡是能够拿起笔的书画家和爱好者纷纷响应。一时间,岭上岭下墨香飘逸,书法,绘画作品在各个村庄随处可见,成了伦掌一道靓丽的风景。更让人欣喜的是,这次活动得到了伦掌藉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阳市美协顾问、原殷墟书画院院长秦保家先生的鼎力支持。他不但提供了自己的作品,还联系了市书协美协大咖提供了18幅作品,其中有市书协主席李建学,区文联党组书记、书协主席张晓鹏等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参展给这次活动增加了不少亮点和厚重。通过这扇窗口,可以看到秦保家这位老艺术家对家乡的情怀和艺术为民至上的责任担当。从4月份到6月中旬共收到书法,美术,剪纸等各类艺术作品200余件,最大的作者80多岁,最小的只有5、6岁。真可谓是群英齐荟萃,翰墨香伦掌啊!

索站长在介绍到高兴处时,眉毛都在跳动,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她讲的动情,我们听得入迷。让我们几个人更增添了几份期待的欲望。

车子在弯曲平坦的丘陵公路上行驶。尽管前一段时间,豫北经历了一场暴雨的袭击,但路两边的庄稼却是绿油油地十分茂密葳蕤。玉米杆穿着绿衣,精神抖擞地挺立着身躯,像是新战士一样在列队欢迎我们。谷子已经秀出了绿色的长穗,低着头像是害羞的姑娘,偷偷地迎风微笑。红薯的藤秧像是不守规矩的孩子,在田野里密密麻麻乱扯,把地皮覆盖的严丝合缝。看来,今年的秋季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我们在一个独楼独院中下了车。彩霞介绍说,这就是伦掌文化站,两层楼是前年区镇共同投资兴建的,上下两层500多平米,教室,音乐室,阅览室,舞蹈室和电脑,空调,乐器等等一应俱全。这真让我们开了眼界,如此规模,如此漂亮,如此一流的文化站,在乡镇中真是不多见。足见这里的党政领导,对文化事业是多么的重视,是非常有眼光的。

举目仰望这座楼房,在夏日的照耀下,显得那么高大威武,楼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几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

早在院中等候我们的金科,热情地与我们握手,这个50多岁的中年汉子,虽然瘦小,但特别精神。金科一生与文化工作结缘,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迸发出对文化工作的酷爱,在乡镇文化站一干便是30多年,他把自己的生命都交给了钟爱的事业。

我们刚一迈步走进大楼的门槛,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大有将要把我们熏醉的势头,衣服的皱褶里,头发缝中全都灌满了这浓郁的馨香。

我们看到,展厅里,走廊里,过道里,就连大门的后面都是悬挂的书画作品。真让人的眼睛忙不过来啊!这一幅幅作品,真诚的表达了人们对党的无限热爱和赤胆忠心。

每幅作品都是非常精致。有的字体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有的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有的张扬跋扈,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犹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这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李峤的诗句《书》:“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彩霞和金科介绍说,一楼只是书画展的一部分,楼上还有。我们又随着两位主人登上二楼,又是满眼书画。我们不能不佩服金科和彩霞,他们用自己的心血为伦掌奉献了一场书画盛宴。

在谈到这次书画展示,彩霞介绍说,还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伦掌镇当代知名书画家申瑞生老先生。申瑞生年近八旬,是市国资委的退休干部。申先生一酷爱书画,练就一手漂亮的字体,楷书、行书、篆书还有山水画,在当地都是很有名气的。老人退休后没有留着城市,而是选择了回乡居住,平时捯饬一下小菜园,练练书画,村里乡亲们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他帮忙写写对联和大字,日子过得很踏实朴素。这次书画展,老人给予了极大支持,除了自己为这次书画展专门创作的几幅作品外,为弥补布展存在的缺陷,特意献上了自己15付楹联佳作,为书画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二楼大教室里,我们看到雪白的墙上除悬挂着书画作品外,每张课桌上,都摆放着还飘着墨香的米黄色“米字格”的练字纸。讲台上方电子屏幕闪烁着红色字幕“伦掌镇学书法诵经典传文化公益课堂”。我问索站长这是怎么回事?她说:“现在我们文化站正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为全镇所以爱好书法的孩子免费举办书法学习班,笔墨纸张都有我们提供。从4月份开始,到现在已经4个多月了,平时有30多个孩子参加,最多时达到50多人,有时家长也来参加。可受孩子们的喜欢了!”我问教师哪里来的?彩霞举起手招呼一个细瘦高个的男子过来,她说:“这就是我们的书法教师王有印老师。他也是义务给孩子们上课,一分钱不要!”据介绍,王老师是一名退休小学教师,上师范时学过书法,在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不论任何情况,都没有放弃对书法的热爱,从没有搁下那支饱沾墨水的狼毫。王老师说:“听说文化站举办免费书法班,我高兴死了,做为一名退休教师,又是书法爱好者,我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教学的任务。要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书法的无穷魅力和博大精深的内涵,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道理。我想用3到5年,这群孩子一定会在书法上有所作为的。如果我的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王老师这番朴素的话语,让我对眼前的这位瘦弱的男人肃然起敬。

这真是一个善举啊!我握着王老师的手说:“你了不起啊!你正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应当向你致敬啊!”大凡在文化事业上做出贡献的人,从来都会受到人们的赞扬且会被人们记住的。千古绝唱的《史记》,千百年来人们没有忘记司马迁;唐诗让人们记住了李白,白居易;宋词让人们记住了苏轼,辛弃疾。我想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后,这一方的百姓一定会记住文化站,记住文化站的义务书法班,记住王有印老师。

金书是土生土长的伦掌人,昌奇曾经长期在伦掌工作,他们对伦掌的感情,就像脚下北岭一样连绵不断。在我们参观完书画展后,昌奇斟句酌字写下了一首《观伦掌镇建党百年书画展有感》诗:天翻地覆一百年,尽收墨香书韵间。卧龙岗上云雷震,锦绣伦掌雄风展。全面小康铸丰碑,乡村振兴美家园。志在伟业正青春,成风化雨俱欢颜。金书随即也赋诗一首:文化兴乡风正劲,书画满堂自来雅。四十五里卧龙岗,一片伦掌福万家。书法家建明饱沾墨汁,抖展纸张,笔走龙蛇,在宣纸上写下了这两首诗。在这翰墨飘香的大楼内,看着那龙飞凤舞的字画,我们几个人愉悦的心情真是好得没法没法啊!







作者简介

桑明庆,河南省殷都区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安阳市作协会员,安阳市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光明日报》《河南日报》《学习强国》平台《乡镇论坛》《粮油市场报》《老人春秋》《石家庄日报》《牡丹》《文源》《安阳日报》等,出版有诗文集《太行小溪》。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桑明庆 | 灼灼桃花情未了

桑明庆 | 父亲的诗行(外二首)

桑明庆 | 朔风阵阵摇旧梦

桑明庆 | 凤凰岗古柏的故事

桑明庆 | 浩浩汉风荡新韵

桑明庆 | 野菊花

桑明庆 | 永和看石桥

桑明庆 | 与大师相伴

桑明庆 | 午后阳光

桑明庆 | 声鸣山海

桑明庆 | 侄儿大婚

桑明庆 | 夏夜如诗

桑明庆 | 初秋游洪河公园

桑明庆 | 静听山有声

桑明庆 | 那时他们正年轻

桑明庆 | 飘香的黎明

桑明庆 | 一碗羊汤唇齿香

桑明庆 | 土地的名字

桑明庆 | 接站

桑明庆 | 人间烟火客

主编:风雨薇、绿柳
julichuanmei@yeah.net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