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关于八一 的记忆(上)

 大导球事 2021-08-13
温度篮球   深度原创


今天六点左右,在拍摄回来的车里我收到了一条来自老妈的微信,“中国篮协官宣:八一男女篮不再参加CBA和WCBA的比赛。”
我妈不大懂篮球,这新闻一看就是我爸叫她发给我的。这是他们第一次给我发关于篮球的消息,我爸不看球有些年了,但我知道,那支老八一其实一直住在他心里。
八一在中国篮球史中意味着什么?
在上了年纪的球迷眼里它是一面旗帜;在我们这代人心里它是一段回忆;如果在95乃至零零后球迷看来,八一可能仅是CBA中一支颇为费解的球队吧。
如果在中国选择一支球队拍成一部电影,那我一定会选择八一。足够厚重,足够荣耀,更足够成为中国近百年篮球发展的缩影。
那么就说几个八一队足够永载史册的历史瞬间吧。


瞬间一:八一乃至新中国篮球队的鼻祖 战斗篮球队
抗日战争时期,贺龙率120师在山西和绥远两省交界的地方开辟了晋西北和晋绥等抗日根据地,成为保卫陕甘宁根据地的重要屏障。
那会的民间歌谣中是这么唱的“120 师有三好: 一是仗打得好, 二是生产搞得好, 三是体育搞得好。”其中体育项目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是120师最著名的“战斗篮球队”!
1939年4月23日,120师与日军精锐吉田大队在冀中河间县的齐会村展开了激烈的厮杀,这也是中国八路军历史上对日寇首次大规模杀伤的歼灭战,共毙伤日军700余人,史称齐会会战。
而一个很有趣的插曲是,当时加入120师的有许多国统区来的学生和先进知识分子,为避免刚入伍的小伙子紧张,更为了响应毛主席向全军提出的“锻炼体魄, 好打日本”的号召,贺龙来到了师部篮球处旁的球场,下令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球赛。
一面炮声隆隆喊杀震天,一面比赛激烈扣人心弦,球打的精彩,仗打的更漂亮。1942年延安举行的“九一”运动会,毛主席在光华农场贺龙师长的窑洞外面接见了120师“战斗队”的全体队员们。
毛泽东主席亲切地说:“我们军队是很需要体育的。我每天看报,总要看看体育消息。你们在延安打出了威风,延安人都说贺龙师长的队伍仗打得好,球也打得好,我向你们祝贺。
关于战斗篮球队的故事后来被一部新中国八十年代的老电影还原了出来,这就是《战斗年华》!
2004年,刚进大学被勒令每天拉片的大导无意中发现了此片,于是,这部片子也就成了我大学里第一篇自选影评作业。
经过艺术加工,电影中这场战争中在球场对决的双方变成了八路军的“战斗队”与国民党阎锡山晋绥军篮球队。
最可乐的是,阎老西这场还从上峰军部调了外援,下图中这位依靠销魂假动作一挑三的这位,就是阎老西的宝贝外援。
并且,这位外援被刻画的极具脸谱。打球领先了还不忘下场泡妞,比分被追上要上场了还要和美女比心...
上场后为了赢球各种上腿、垫人,堪称球场反派教科书!
当然,经历了种种困难后,“战斗队”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我为啥要说这个?因为战斗队这批队员们在解放后与贺龙将军一起,同样成为了新中国篮球乃至体育的奠基人。
1951年,八一体工大队正式组建,首任大队长便是120师战斗篮球队的黄烈,“夺冠军,创记录、升国旗、奏国歌”,为国家和军队争荣誉。
“战斗篮球队”的许多同志从解放以后都成为新中国体育的栋梁,队员张连华,张子怀担任了国家体委的司长,吴选生担任过新疆区体委的副主任,王廷壁担任过任四川省体委主任,黄烈是解放军八一体工大队的大队长,韩富东,朱德宝是国家体委军体局的负责同志,辛亮是广州体院的副院长,黄继明是吉林省体委的副主任。

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八一篮球队代表着120师战斗篮球队的延续!

瞬间二:气吞万里如虎 八一双胜美国
中美建交初期的1979年4月,美国派出由全美大学明星临时组建的国家队出访中国,
在比赛后,美国主教练巴赫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我在美国很有名,这次回去我会更有名的!”因为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他会成为在中国第一个率队落败的美国教练。
平均身高2.01米、9名队员在两米以上,这只代表美国前来球队的含金量绝不是后世所谓的走穴“明星队”可比。在赛前,就连国内的许多媒体都悲观的预测,八一队输在30以内便算是不错的结果。
当时八一队的阵容是吴忻水(178cm)、匡鲁彬(194cm)、郭永林(191cm)、邢伟宁(200cm)和穆铁柱(228cm),这五人在当时都是中国男篮的绝对主力。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的很多人都对穆铁柱广而熟知,其实在那届男篮中,吴忻水才是当之无愧的场上核心。
这位来自浙江宁波的后卫自幼与父亲练球,以"快、活、狠、准"的风格著称,整个七十年代一直是八一乃至中国男篮的核心后卫。
只是在美国队到访那年,他已经35岁了,这个年纪放到今天的中国篮坛,也算是实打实的高龄球员。
据吴指导的回忆在与美国队比赛前,时任八一体工大队大队长的鲁挺在准备动员会上问大家: “ 有没有战胜他们的信心?” 当时并没有人说话。而鲁大队直接点名队长吴忻水: “小吴,你说说?”吴忻水深知这场球的意义,他一咬牙握紧拳头道“拼了!” 随后2.28米的穆铁柱也跟着挥拳道:“我也拼了!”“还有我,我和他们一样!” 匡鲁彬、郭永林、邢伟宁也纷纷说道。
比赛开始后,美国队擅长的贴身逼抢一度让八一队很不适应,每个队员无法出现在应该的战术位置上,这让八一队的进攻一度陷入窘境。
而此刻吴忻水站了出来,他改变了常规的战术打法,用自身灵活多变的突破撕开美国队的防线,并利用美国队的夹击带动起了八一队的局面。
“神投手”郭永林频频接到吴忻水的分球找到手感,穆铁柱也逐渐打开局面。八一队开始逐渐的适应美国的节奏。
而此时的美国队加大了对吴忻水的逼抢,在下半场甚至一度造成了吴忻水的脚踝扭伤,但打了一针麻药后的吴忻水再次回到场上,咬着牙拼完了全场。
最终,吴忻水、穆铁柱双双得到25分,八一队五人得分上双,以八分优势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这场胜利为中国篮球打了一针强心剂。
而几天以后,脚伤未愈的吴忻水再次披挂上阵,打出信心的中国队再次与美国队相持到了最后,以三分之差险胜。
比赛结束后,美国主教练不断的询问吴忻水的情况,当得知他已经35岁的时候,不禁表示惊叹,而穆铁柱也收到了善于培养中锋的乔治城大学的邀请,可惜最终未能成行。
四个月后,美国人派出了当时的NBA总冠军球队——华盛顿子弹,在总决赛MVP昂塞尔德的领衔下,美国队以96比85战胜八一。
而场上紧咬的分差,也让美国教练及球员惊叹中国队的拼搏精神和比赛意志。这一系列比赛对中国篮球而言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国内报纸对华盛顿子弹队的进攻有过一段这样的描述:
“这个身穿11号背心的黑人运动员跳得多高!他名叫海耶斯,身高2.06米,高空扣篮是他的拿手绝招。但是,他能完成这一高空作业,靠一个人单枪匹马是办不到的。这个球是怎么飞到了篮筐上空?又怎样投入篮内?只有现场目睹者才知道,这里还有以传球和运球著称的波特的一份功劳。当时波特在外围作了一个假动作,然后突然把球掷向篮筐上空,又像传球又像投篮。这里埋伏在禁区外的海耶斯敏捷地插入篮下腾空而起,球到手到,不偏不倚地把球放入筐内。”
七年后,在中央台开设的《赛场纵横》栏目中,首次播出了美国NBA娱乐公司邮寄来的50分钟总决赛集锦录像带,比赛双方是1985年NBA总决赛上的湖人对凯尔特人队。
1987年,宋涛在NBA选秀大会上以第三轮第67顺位被老鹰队选中,可惜因训练受伤而未能成行。
1994年,蒋兴权率领着中国男篮的一批年轻人在世锦赛上首次进入前八。而在这支以天才云集而著称的锋线群中,有着一个身材壮实,发挥最为稳定的大个子,他叫刘云栋。
这个因在训练中练的最苦敢于玩命的南方汉子被蒋兴权指导戏称为“刘一躺”,说的就是他下了训练就躺在宿舍床上一动不动的景象。
谁又曾想到,就是这个不苟言笑的男人率领着八一队傲视着中国篮坛整整一个时代。
所以,关于刘玉栋和八一的瞬间,留给下次更新吧。



RECOMM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