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篮再胜日本 一场杜峰掌控下的逆转

 大导球事 2021-08-13

看如今的这支中国队比赛,我们最希望看到些什么?

胜利固然重要,碾压亦是畅快,但我想看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队的改变。

在这支几乎由95后组成的中国男篮,具备大赛经验的屈指可数,利用亚预赛来磨合锻炼是最好的时机,不夸张的说这次亚预赛及7月的落选赛会成为很多年轻球员腾飞的跳板。

所以杜指导用一点做的很棒,就是大胆的变阵,大胆的试错。对于中国男篮而言,如何捏合阵容演练打法,如何将这批球员在联赛中的特点发挥出来,比求稳求胜更重要。所以没有比像中日之战这样的逆转更好的练兵机会了。

中日之战第二场,日本队打出17比9的梦幻开局,三投三中的3分球瞬间将比分拉开。如果不是周队一记高难度的反手上篮以及顶人三分,分差一准被拉开十分以内了。

进攻时吴前失误,赵继伟失误,盯人一协防就被外线投空挡。这球任谁看着都急,后来我慢慢发现了老杜(杜锋)的鬼心思。

开场老杜主打的是吴前,然而效果并不好,吴前依旧延续上两场冰冷的手感,而且在攻阵地时吴前不善对抗的劣势被日本队放大。

投不进也造不出杀伤,除了底线空切打进第一球外,吴前挣扎的表现也逼得周队不得不站出来硬干。

紧接着,老杜拿下大鸟换上周琦,有意思的一幕又发生了,老杜还顺手换下了赵继伟,换徐杰徐师傅跟周琦搭。

纪委和周琦的挡拆应是中国队现有阵容中进攻最有效的一张牌,但老杜偏不用,骂归骂,用归用,继续捏阵容。

其实徐杰这场虽然被对位的日本MVP富坚勇树教训的够呛,但组织上还是有亮点的,给周琦做的几个球很有灵性。

徐杰的问题在于如何提升力量来弥补自己身材上的不足,在面对日本队下面这种有移动掩护嫌疑的挡拆时,徐师傅完全钻不过去,这也是他被对方挡拆反复针对的根本原因。

在周琦上场以后,日本队的突破得到了明显的遏制,很多之前上篮的球都被迫变为抛投,而周琦内线的杀伤也成为追分利器。

在周琦的牵制下,任俊飞仿佛回到了阿联身边,背身强吃策应无所不能,有一球给周琦的空接十分精彩,可惜被裁判吹没了。

就这么中国队一点一点的将局势稳住,而到了第二节,不甘寂寞的老杜又变阵了。拿下周琦二飞,换上大鸟与张镇麟,外线攻击核心变成了赵岩昊。

与吴前并称此次预选赛”打铁二人组“的赵岩昊虽说外线手感也不行,但防守与助攻上的表现可圈可点,眼看着这套阵容就要把比分追上,老杜再次大手一挥,将周琦、二飞、徐师傅再次换上。

就这么中国队五上五下,四上四下的反复调试,两拨人轮流打,既保证防守的强度,又保存队员的体力。

“那两个不是投手!”

“不要过度协防!”

老杜反复强调着防守的针对和取舍,年轻球员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场上缺乏冷静判断。见谁都扑。

孰不知,防守方永远是被调动的一方,有些点该掐,有些点要放,一旦胡子眉毛一把抓用力过猛,就会被别人一导一个空档。

到了关键的第四节第7分钟,老杜一个暂停换上周鹏周琦守131联防,用赵继伟把富坚这么一掐,再配上体力无限灵性十足的赵岩昊与胡明轩坐镇外线,比赛开始进入中国队的节奏。

体力被消耗的够呛的日本队三分开始失灵,周琦和赵继伟开始联线,铁了一整场的赵岩昊终于投进关键三分,比赛结束。

中日两队第二战关键数据 两分球命中率:中国63.4%(41中26)-日本52%(25中13) 三分球命中率:中国46.6%(15中7)-日本40%(35中14) 篮板:中国37-日本22 助攻:中国21-20日本 封盖:中国4-日本0 失误:中国15-日本9

不出意外的话,胡明轩、赵继伟、吴前(赵岩昊)、周鹏、周琦应是现在中国队最强大的一波阵容,关键时刻老杜将这些轻骑兵们使的很欢。

正如之前看日本解说所说,现在的中国队虽然内线很高,但速度很快,打法和过去完全不同了。

现在少了阿联、王哲林杜锋的这支男篮内线没有绝对强点,外线除了投射失常外也没有绝对短板。

从这几场比赛来看,男篮的精神面貌很好,该抗的时候能扛得住,关键时刻硬的起来,但最大的问题还是缺如周队一般的锋线攻坚球员。

以现在这种情况,落选赛遇到欧美强队,一旦快攻反击被遏制,谁能扛起中国队阵地战的攻坚大旗,谁能挽救中国队这些年持续低迷的外线手感,这些即是机遇也是挑战。

总的来说,这一届中国男篮算是打出了点现代篮球快速灵活的一些变化,防守压迫性和反击质量颇为亮眼,但老问题依旧是存在不少。

亚预赛打成这样目的应已是达到了,后面的落选赛放开手脚,能打出自己东西就好。

这批人今年最重要的试金石是8月开打的亚洲杯决赛圈,当面对菲律宾、韩国以及有八村、渡边的日本时,能否还打出今日之从容,我们不竟拭目以待。

最后还是那句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过了2019世界杯的梦魇,现在的中国男篮已经没有什么怕失去的了,破而后立势在必行,请多给他们一点时间!

(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