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悟则感|晴日滤香,一素到底

 诗人舒放 2021-08-13


诗人逸薇现在的笔名叫菩写写,不过有段时间没怎么写诗了;在公众号里写她的鬼怪精灵故事,一样地耐读。

在百家号,逸薇主要写跟绘画有关的话题,以至那些新认识她的人,更多的会从这个角度了解她。

我们是以诗歌在百度空间相识的。那时候,我还在青海。如今我们同在一个城市,但从未见过面——逸薇有次在朋友圈转发我的作品时写到:舒放,一个从未谋面的朋友,认识十多年了,就像家人一般。

人,迟早会迈进一个容易落泪的年龄,现在的我已经在这个阶段里了。记得几年前,我在一首诗中表述,想象一下自己到了五十岁,依然是大男孩性情,喜欢给可以讨要礼物的人讨要礼物会是如何一种心情?尤·奈斯博系列作品中的主人公哈利·霍勒在《焦渴》一书中即将步入五十岁,在书中,他对自己说“然后就迈入了五十岁这道坎。如今,我也和哈利一样,而感觉上,没怎么不好意思继续做一个喜欢礼物的男人。


这张小画,是逸薇将近十年前答应给我的礼物。

应该是2012年,我在成都首次搬家的时候,我记得当时在逸薇的博客上见到她的绘画作品,甚是吃惊,原来逸薇不仅仅是诗人啊。我给她发短信,说自己乔迁,想要她的一幅画,不知可否?逸薇回复说准备当妈妈,远离一切绘画原料,如果可以等,等孩子大些的时候,再给我。

这一等,就是八年时间。

在绘画方面,我基本上是零基础,但也知道这种小画不好画。逸薇说是呢,着色的时候屏住呼吸,把肺活量都练出来了。更没想到的是,逸薇题字所用的句子,来自我的两首诗。刚开始看到的时候,觉得这句子真好啊,逸薇说,是放的作品啊,圆润,我记得。“一素到底”也模糊记得,但“晴日滤香”也是我的诗句吗?隐约记得是二月份的作品,一查,还真是,不过逸薇精练了。

我暗自得意了好一会儿。这两首诗,就再贴一下,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嘛。我是喜欢撒娇的老男人,五十岁了还是如此,我有人疼呀。

圆 润

她是圆润本身,见证了思念不立不破

一个病句用来形容举棋不定的节气

春天像花一样

在日子尽头,有人搬出一个专用名词

恐吓的功效并未奏效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大事

风依旧不紧不慢

无法稀释看不见的浓度

我们互为替身或同是空的示现

二月,和春天同框之:花朵

它们有具象真身

可以在黑暗中忽略色彩

或在晴日滤掉香气

坚持一素到底

为此年二月闰出整整一天


逸薇是比较有名气的诗人。

大概2011年吧,另一位诗姐阿牛发过来一张照片,是逸薇的一首作品,选入“蜀地诗人写四川”作品集,我没用书名号,是因为我记不清是不是正确的书名,大致上就这样类型的一本书。不仅仅是因为这首诗入选,逸薇所有的诗歌作品,我都喜欢,在我眼里,这样的诗人,不多。

我的新浪微博这些年来,收到过几个陌生人的私信,有男有女——难得他们居然可以搭建起这样一条桥梁来询问逸薇的近况。这些私信的内容出奇一致:您好,想向您询问一下逸薇的近况,她最近好吗?

我的回复都是复制粘贴:她很好,相夫教子,打理自己的生活。

被人惦记,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难得这些牵挂她的朋友。也可见,自从逸薇从打算当妈妈开始,她是如何一种“消失”状态,我作为她的朋友,交往自然不限于博客,所以感觉不出来。

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如今在微信上,如果一位朋友很久没联系,而且发朋友圈的时限超出Ta以往的间隔,我都会发条信息询问一下,近来可好?我就是在这样的询问中,得知了远在费城的秋姐染恙的消息,当时是秋姐的女儿回复了我。

秋姐在康复。在她清醒过来之初,女儿发过来一个视频。当她跟着女儿艰难地喊了一声“舒放”时,我瞬间泪崩……

朋友的定义,不在于点赞,不在于见面,但一定会牵挂。而能成为朋友,在于心与心的交流,不在于我们是否同属一个社会阶层,是否有着可相互利用的“价值”。

上海的“如歌”姐,成都的“锦瑟”诗姐,是我非常好的两位朋友。我们都是在百度空间结识的,也都是十多年的交情。之所以提到她们两位,因为在我眼里她们都是屠呦呦一样的人物,我是事后才知道的。特别是“如歌”姐,我在“十二花田”刊发她作品时的简介中看到,如歌姐除了卓越的科研成果之外,还带博士生。这么多年来,她们从未对舒放有过一丝一毫的藐视,回过头来看,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

有个反证,略微说一下。某次线下聚会,然后一个新人入群,在群里把所有比她大比她小的男人都叫哥,把比她小比她大的女士都叫姐,一一问候到,唯独对舒放不言不语。这是因为阅人无数的她,在人群中只一眼,就能明白舒放对她没有任何可用的价值,那目光比我在电梯里遇见的那位空姐还毒辣。

好了,打住。

人生有幸,能遇见把你当朋友看待的人,人生更大的幸运,是有当你是家人的朋友。更大的幸运是我有好几位这样的家人,就不一一写出来了,毕竟这是一篇写给逸薇的文字。

谢谢逸薇。

……………………………………………………………………



关于作者:舒放,力求避免油腻的中年男子。流浪各地,但定型于高大陆青海。写诗多年,一直坚持着,哪怕诗歌从大众变成小众乃至现在的旁门,喜欢不减,且欢喜有加。

世界薄寡,请允许我用诗歌撩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