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号外】发展中的上海医药物流

 现代物流MF 2021-08-13

      导语:医药本身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为其服务的物流等配套行业也同样处于一个独立的状态。本文从上海医药物流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发展的特点和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使读者从不同角度去了解这个特殊的市场。

01

上海医药物流概况

药物流是医药流通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医药流通能力的指标之一。上海市的医药物流根据医药产业的发展和GSP的要求,经过“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期,已经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为补充的架构。基本具备满足本地区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医药等商品的配送能力,并依托国药、上药、九州通等全国或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向其他省市辐射配送。借力上海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建设,以及“自贸区”先行先试,医药物流必将努力寻求转型升级的战略路径,提升安全和效率能力,不断探索医药供应链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跨界融合的业务和服务模式,体现在商贸中心应有的地位。

上海医药物流基本情况

上海现有124家药品批发企业,其中96家企业自设药品物流。国药物流、上药物流、九州通、康德乐等6家企业开展第三方医药物流业务,承接生产和批发企业的委托配送。根据商务部统计结果,上海市样本的43家企业中,拥有61个网点;医药物流仓储面积55.05万平方米,其中阴凉库面积22.31万平方米,冷库面积2.14万平方米;配送车辆535(含冷藏车)辆;从业人数超过1.2万。到2015年底全部通过GSP认证,符合药品安全储存和运输要求。

上海医药物流的配送能力

本市医药物流承担医疗卫生机构4000所,其中医院28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1所,3千多家零售药店和40家药柜以及其他用药机构的配送业务,医药物流企业不但基本满足本市药品的配送,同时也承担了医药商品进出口和自贸区内的物流业务;国药、上药等企业同时还承担特殊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含一类>、医疗用毒性药品)储存与配送;在疫苗的经营和配送方面,上海市一类疫苗由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委托国控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统一配送,二类疫苗和进口疫苗由国药和上药等企业完成配送;上海的药品经营企业通过自设冷链物流和第三方委托储运冷藏和冷冻药品。此外,上海的医药物流除基本满足各用药单位的药材、饮片、部分医疗器械、医用辅料等商品的流通需求外,还向周边省市延伸,在江浙和其他省市设立物流仓库。

自贸区生物医药园渐显雏形

上海保税区的医药物流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已有总量超过5万平方米的高端空调库、冷藏库、冷冻库群,规划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的国药二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目前,上药、国药、康德乐、奥森多、罗氏等国内外知名医药医疗器械巨头已纷纷抢滩入驻。源源不断地把全球最先进的医疗器械、进口药品、生物制品及保健品,安全、快捷地输送到全国。

上海医药物流融入信息化

上海的医药批发企业全部采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在供应链管理系统(ERP)系统的基础上,大部分企业还拥有仓储管理系统,包含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大型医药物流和部分中型企业运用仓库控制系统(WCS)(设备控制系统),国药、上药、等大型医药物流还设立了数码拣选系统(DPS)、射频识别系统(RFID)、和运输管理系统(TMS)、可追溯温湿度监控系统,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货主管理系统(TPL)。部分经营危险品、药品冷链运输管理企业还运用GPS定位系统,对安全运输商品进行全过程跟踪。基本实现了现代医药物流的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的融合。

02

上海医药物流的主要特点

建设、改造、整合并举,医药物流整体水平快速提高

“十二五”期间,受用药刚性需求的增长,大健康产业对产业涵盖范围的扩大,以及药品流通集中度不断提高,各大型医药企业纷纷加快布局医药物流。九州通建成青浦物流中心,国药现代物流中心二期扩容近5万平方米,上药持续增加物流建设。另一方面根据GSP标准的不断提高,各企业均加大了软硬件设施的投入,立体库位自动化作业不断扩大,信息技术被广泛利用,分类管理和温控区域更加强化,药品储运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加强冷链管理,第三方医药物流发挥作用

新版GSP规定了药品仓储和运输的温湿度控制、监测。特别是经营冷藏、冷冻药品的企业必须配备温度自动监测、显示、记录、调控、报警等设备,以及运输管理的要求。各药品企业加大了实施温湿度监控系统的投入,通过信息系统监控、调控、报警等加强冷链药品的库区管理,开发冷链运输车辆、冷链保温箱、冷链过程跟踪,提高冷链管理和硬件控制能力。为了避免重复建设,上海市药监部门鼓励和支持医药第三方物流,引导一些企业将冷链管理的药品委托第三方医药物流进行配送,既保证冷链药品储运安全,也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利用。

利用信息化管理,医药物流进入“互联网+”时代

上海医药企业全面实施计算机管理,在普及ERP的基础上,医药物流不断完善物流专业系统如WMS、TMS、温湿度监控调控系统,并探索开发远程跟踪、可追溯体系及物联网技术的建设和应用。另外在探索医药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国控、上药着力解决医院药事延伸服务,开发医院综合资源计划管理信息系统HRP。国药、上药、九州通等大型医药企业加强现代化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立体库位、自动分拣等技术大大提升配送效率。

专业管理规范运作,人才储备逐步完善

医药物流区别于其他物流的主要标志是实施GSP管理,严格的制度管理和执业药师的岗位设置,形成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系统,目前上海的医药物流全部通过GSP认证。发展现代医药物流还要具备仓储、养护、运输管理的专业人才,以及信息技术的开发、维护和管理人才。大型医药物流经过多年的引进和培养,已经具备了一批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药事服务、信息管理等专业人才队伍。

03

上海医药物流展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提出系统改革措施,意见提出的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药品流通企业布局全国网络,支持跨区域配送等内容,对做大做强医药物流是极大的利好。随着药品供应链改革深入,将对医药物流带来深远影响。

医改政策和药品监管带来医药物流的变革

“两票制”全面推广,医药分开和分级诊疗等医改政策不断推出,将推动医药企业转型,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医药企业定位更加清晰。医药物流也将随着医药企业的功能定位变化而发生新的变化,诸如“最后一公里”、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行业运行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等更高要求。根据《意见》精神和上海“十三五规划”,医药物流将加快模式创新和流程再造,整合仓储和运输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区域内整体配送服务能力,形成安全、高效、智慧的现代医药物流网络和服务体系。根据《总局关于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的意见》企业主体责任的要求,医药物流将进一步强化GSP管理,建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全程可追溯的药品追溯体系。

“互联网+”推动医药物流向智慧型发展

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将在药品流通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如何发挥互联网技术作用,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将成为医药物流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的重要环节。医药物流企业不断开发和利用互联网技术应用,提高行业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创新智慧型综合服务生态,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将成为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