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夜之夜》

 suzhoureading 2021-08-13

这是青色兰香推荐的第263部作品


 

千夜之夜

作者:纳吉布·马哈福兹

译者:李唯中

长度:20.7

适合:初中以上

   本书为1988年诺奖得主的代表作,作者被誉为“阿拉伯语之父”。他的诺奖授奖词是:“他通过丰富而微妙的作品——精致的现实主义,意蕴深厚——形成了普世的阿拉伯叙述艺术。”我国诺奖作家莫言的授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两个获奖理由让大家很自然地想起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它们都肯定了各种文化的独特魅力。

  之所以要谈文化差异,是要讲各种文化之间的一个最主要的不同:宗教信仰。这本书里的人就天天把神挂在嘴上,西方世界的宗教信仰更是普遍现象,而我国,则不大相同,基本属于无神论。这会让我们在阅读外国书籍时产生一点不通畅的感觉。我认为,从广义讲,安拉,耶稣,如来佛等等都可以理解成一种向善的信仰。有了这个基点,我们会变得更包容,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会少一些纠结。

   说罢赏析的要点,再来讲讲这个奇妙的阿拉伯故事。它是从《一千零一夜》的结束开始的。也就是从姑娘被册封为皇后,再也没有少女被杀害这个结局延续下去的一些故事。在那个看似圆满的大结局后面有一个真实的情况,也就是皇后的隐忧:一个嗜杀成性的国王不可能一夜之间变成圣主,一个久乱不治的国家更不可能一夜之间政通人和。这就是真正的现实,唯一一点不同仅仅是国王不再每天杀一个少女了。

故事从民间故事的氛围一下子回到了现实世界:国家的管理者是一群贪赃枉法、虚伪好色的家伙,他们仍然在鱼肉百姓,为所欲为。最高管理者还是满身的恶习,对自己的国家也不了解。百姓的生活仍然贫苦艰辛。这时,出现了一个“善魔”——“善”和“魔”组合在一起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它想达到“善”的目的,但手段就不一定了。它附在了商人萨纳尼的身上,要求他去杀死区执政官。商人当然是不肯的,可善魔勾起了他心底里的邪恶,一步步地逼着他把区执政官给杀了。

全书就是由一些这样线索相连,又有点独立性的故事组成的。讲述方式是阿拉伯式的,而其底子里的思想是现实主义的——抨击社会的不公平和强权,讽刺人性的弱点——发人深省。

唯一的美中不足是目前仅有的这个译本并不太完美,希望以后会有更好的译本。学阿拉伯语的同学们要努力喽!

鉴书人:阁楼主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