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

 suzhoureading 2021-08-13

这是青色兰香推荐的第333部作品

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

者:周国平

长度20.3万字

适合:高中以上

   每个人本身都是一部历史,尤其是那些处于历史激流中心的人,他们与历史的同步性就更高。卢梭的《忏悔录》写的就既是他的个人史,也是法国的思想启蒙史。本书与《忏悔录》神似,周国平与卢梭的身分也十分相似。有所不同的是,我个人觉得卢梭没有周国平坦诚,他把很多事情一笔带过,有粉饰个人形象之嫌。在这一点上,周国平就坦荡得多。加之周国平是历史的受害者(虽然不是过分的严重),这一点也增加了本书的感染力。让读者愿意接受他的真诚。

这部书是周国平的自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阶段:出生到读大学离开上海。他的童年是贫穷的,但算不上苦,当时的社会物质条件也就是那个水平。他本人上了中学以后,成绩特别好,中学以前成绩平平。高中考上了上海最好的中学,高考考上了北大哲学系。在这个阶段里他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是性觉醒给他造成的困惑。从后面的经历看,两性关系的问题一直是他的困惑,与学术上的不断进步相比,他始终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得到一个令自己心悦诚服的结论,只是让自己与这个困惑达成了一个妥协。

第二阶段是他在北大的生活。此时已是文革前夕,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的不正常,北大也不例外,哲学系尤其如此。他在北大的生活几乎完全只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郭沫若的儿子郭世英。郭世英的思想深度和作人的品质影响了周国平的一生,可以说,是他人生的启蒙老师。随着文革的到来,郭世英四面楚歌,周国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受到挑战,他也在不断地动摇、挣扎。他所遇到的问题是那代人的共性问题:虽觉得一切都不正常,但被一股力量挟持着向前冲。

第三阶段是被下放到乡下的十年。这里有他经历的整个文革。他是个淡泊的人,在文革中也没经历多少过分的打压,但也没好受过。可以说这十年是他人生的最低谷:十年的压抑以及他第一次婚姻。

第四阶段:文革结束,他考上了研究生回到了北京。他感受着新生的中国,也感受着新生的自己。他的学术成就给他带来了名气,他也经历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婚姻。

这本书从气度上讲很有历史的厚重感,从情怀上讲又是一个男人比较真实的心中历程。从书中能看到历史对个人的碾轧,也能看到个人同命运的抗争。其中,周国平对个人自由的追求和坚持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虽然他的自由有时有点过,但坚持做自己这一点我是认同的。没有人是为了自己以外的事物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不能忘记这个出发点,放下一切后天的教条和主义,回到人本身,才是对生命负责。

鉴书人:阁楼主人

关注“青色兰香家长鉴书”与孩子共同见证文学的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