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歌报:炫飞评刘建光和大山挑夫的《那轮明月》

 中诗报 2021-08-13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诗歌| 小说 | 散文 | 歌曲 | 戏剧 | 故事 | 音乐

【作者小传】杨瑞芳,网名炫飞,内蒙古乌兰察布市,70后,现为中国写作学会现代写作学委员会常务理事,内蒙古写作学会副秘书长,乌兰察布诗词学会会员,乌兰察布作协会员,评协会员,爱好散文、诗歌、评论创作。

那轮明月

文/刘建光(土默特左旗)

一个六十岁的人

对月端着酒

坐在一弯水边望月亮

白洋淀与哈素海

只是一河之隔

有许多红月亮,蓝月亮,白月亮

在我的指尖缺了又圆

走在大河的北岸

寒露中,听天的传唤

去收拾一片离散的残星

一只脚窝就浸满了月的影子

它冷的像美人的脸

北风吹,河东去

仿佛踏着我思乡的灵魂

等待亲人

望眼欲穿的团聚

【炫飞评诗】读刘建光老师的《那轮明月》,尤其喜欢第一节,“一个六十岁的人/对月端着酒/坐在一弯水边望月亮”,平淡但不乏深沉。六十岁,用“饱经沧桑”形容并不为过,其实诗人在这里望的岂止是“月亮”,更是过往的一生。“白洋淀”“哈素海”,思乡的距离就是这么近,作者近譬比,用“一条河”嫁接了过去与现在。“蓝月亮,红月亮,白月亮”,颇具童话色彩的想象一方面点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并且和现在形成了对比。建议把“听天的使唤”删除,“寒露中,去收拾/一片离散的残星”。最后一节直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窃以为是画蛇添足,前两节实际已经通过不同的镜头,诠释出了诗人此时的心理,如果再一次强调,会给人一种累赘之感。

那轮明月

文/大山挑夫

约你柳林,

等不见,

心事交给明月。

月,

掉进,

一池秋水。

我,

淹没,

浅浅酒杯。

柳树佝偻了,

我老了,

与月撞个满怀。

李白兄,

寂寞吗?

来同饮一杯。

我来穿越,

美酒、剑、诗歌。

长安月呢?

为她爽约。

【炫飞评诗】那轮明月,亘古悬挂,让所有凝视的眼眸,在时光的隧道中流连徘徊。读大山挑夫的《那轮明月》,等待,穿越,无奈,欢喜……诗人的情感被那轮明月紧紧牵绊,慢慢煎熬为一树老枝,却依然昂首,等待与那位曾经望月的仙人把酒言欢。“月”在诗人的笔下,分明就是浅浅的相思,幽幽的等待,抒情的因子胜过了一切语言的质感。“约你柳林”,为什么是“柳林”?诗人匠心独具,在意象的选择上自是旨有所指。古人折柳送别,但诗人折柳却连送别的人都没有,只好把这种离愁寄与“明月”,而“明月”偏偏“掉进,一池秋水”。即使望穿秋水,亦不可得,诗人只能独自沉湎于杯中酒。这三节娓娓叙述,而“你”是谁?让“我”经历了漫长的等待。

        “柳树佝偻了/我老了/与月撞个满怀”,“月”不经意间走进我的心扉。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读出诗人的心事了,他在望月读古,读那位醉了的仙人,在皓月下,是否同样感受到了今日的相思。最后一节,建议修改成“李白兄,寂寞吗/来来来,同饮三百杯/再仗剑走天涯”。以对话结束,远比抽象的说理更直接,更能体现出融古于今、古今穿越的写作特色。

中国诗歌报和天安门文学荣誉出品

本文系原创作品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版权信息。

如有打赏80%(20%支付作者)支付诗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