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歌报辽宁工作室【点诗台】精华推荐作品(一)

 中诗报 2021-08-13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诗歌| 小说 | 散文 | 歌曲 | 戏剧 | 故事 | 音乐

中国诗歌报辽宁工作室编辑部全体成员

总 编:海底月

副总编:透过窗户的阳光

主 编:兰茹

副主编:苏英梅 大连点点  离默 高鹏飞  依美

编 辑:维拉 安静 马踏飞燕 辽东天赖  高云方  

美 编:永军 维拉

诗评部主任:王者荣耀

诗评部副主任:高鹏飞 丹东栗伟

诗评员:风行 叶归尘 苏英梅  围围   何厚道   元祯   雪铓

1. 【作者简介】沪上敦腾,本名罗声远,生于武汉,现居上海。著有诗集《浅草寺》。

小雪

文/沪上敦腾(上海)

雪花提供一种浪漫的虚拟结构,

它为翻书人带来非洲菊和下午五点钟。

最好的战士在罗马,最好的女人

在京都。密西西比河畔屠宰最好的公牛。

哈瓦拉雪茄,波尔多红酒,

双立人刀叉,切割牛扒和欧洲地图。

最白的雪,簌籁下在1989,

那一年血管里的血最红。

枫叶飘进更早的山林,狗拉雪橇,

穿过扬州。一代人匆匆诞生,一代人急于谢幕,

雪最终落于肩胛骨,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左脑赋闲,右脑忙于穿越拼凑。

【围围点评】

在读这首诗歌之前,我想作一个说明,以便读者能够快速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沪上敦腾的诗歌富于想象,尤其擅长深度意象。故此,读他的诗,有雾里观花之感,或者说有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之感。可意会,说明他选择的意象具有典型性,不可言传,说明其是深度意象。好吧,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小雪》的山重水复吧。

    第一节  赏雪是浪漫的,同时是虚幻的。何故?雪花,似花,但不是花。然而在作者心里,更深层的原因并不在于此,那是什么原因呢?作者马上就提到非洲菊和下午五点钟。那么,雪花和非洲菊有什么关联?即:非洲菊也叫太阳花,只有想象非洲菊,才能消解些许寒意。下午五点钟又是何意?到了小雪这个季节,一年就要结束了。到了下午五点,一天就要结束了。作者是说:我也即将度过人生的中年,好时光不多矣。这样的季节,多么适合回忆,回忆那些值得书写的过往。

遥想青春年少时,带着使命与斗志,最终落得一腔抱负化为泡影。经历如那古罗马的斗士,结局如那古罗马斗士的宿命。理想如此,爱情亦如此。现实中找不到真爱,心中那不死的完美爱人只活在历史书中的帝国京都。可惜的是:那本来有所作为的公牛般健壮的体魄终究逃不过垄断资本的杀戮。密西西比河畔,象征美国,而美国即是垄断资本主义的象征。

    第二节 当垄断资本主义从美国席卷到欧洲,享乐主义也紧跟着席卷欧洲。亚洲呢?亚洲同样逃不脱。于是说到1989(诗中隐含着一个举世皆知的重要历史事件,在此不必赘述),说1989年那个重要历史事件发生之际,多少崇尚西方的热血青年皆成亡灵,皆是垄断资本主义泛滥的结果。血的红与雪的白相互烘托,增强了悲剧效果。“那一年血管里的血最红”,带有作者极其强烈的自我反思,意思是那时徒有激情,徒有感性,进一步说是没有理性,缺乏深刻的思考力和辨识力。(其实我知道作者对于1989的态度和我是相反的,但是我觉得根据文本的整体效果来看,像我这样解读可能更加客观)。

    第三节  如果我们把唯资本论看作冬天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不是局部地区的冬天,这是整个人类的冬天。此刻,这个冬天,正在穿越“我”的故乡扬州。

在这样一个唯资本论的时代,生是被动盲从的匆匆,死如自觉赶死的匆匆。

那么,来吧,让大雪无休无止地下吧,冻死这钱袋子似的皮囊,掩埋这金条腐烂时的异味。

尽管对这个时代发出愤怒的诅咒,但作为诗人,作者依旧是多么地渴望心中的理想生活,因此,“左脑赋闲”,“右脑忙于穿越拼凑”。    

    读罢此诗,感觉诗人导演了一部万象纷纭、惊心动魄、气势恢宏的历史剧。

读罢此诗,感觉诗人既是导演又是摄影师,通过一个个蕴含丰富的典型画面,显现出其高超的意象摄取能力。

    非常感谢沪上敦腾给我们带来这首曲径通幽、波澜起伏、境界高远的《小雪》。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能读到这样的好诗,真是三生有幸。

【诗评员简介】围围,真名付正洪,汉族,1967年生。曾在《诗刊》及网络发表诗歌,现在广东深圳打工。诗观:解剖大脑,治疗心脏。用语自然,追求张力。

3. 【作者简介】马踏飞燕,女,山东德州人。笔名庄亦谐,业余文学爱好者,喜欢阅读并从事现代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小说的写作!现任中国诗歌报辽宁工作室编辑。【诗观】以心养文,以文慰心。

《  隧道 》

文/马踏飞燕(庄亦谐)山东德州

掏出心底捂不热的石头

用腹语,给走心者

描述草木断根

缩进崖缝的颤栗

没有风刮过

谁也听不到一声呜咽

外面,阳光徘徊

草木的碧色向险峰爬

向深渊滑,这些

年年举起又撂倒的兴衰

只不过,是季节

在身体之外制造的幻象

这最熟悉的陌生感

在掏出沉默的石头以后

依然隔着一堆石头

叶归尘点评】

恨入江湖染俗尘,为谁舍得问前因。

童真万里梦中远,背影十年酒后新。

道是愁多成块垒,愧非情尽化蓬身。

但言放下约明日,且任随心做好人。

《隧道》!这是一个巧妙的机关。但我更确认它是一个走心的陷阱。

作者以隧道为题作为诗意衍伸的方向,或者说作为自拟心境的方向。以连贯的意象描写,诉述自己多年来的生活历程。

作品第一段看似在暗喻隧道的形成过程,但实质上作者重点提出“给走心者描述,草木断根缩进崖缝的颤栗”。“走心者”是行走于隧道之中的人,其实也是希望有个朋友能走入自己内心,倾听自己多年来“像草木断根”一样的生活,是怎样地“崖缝”间挣扎。但是,这简简单单的希望也破灭着。“没有风刮过,谁也听不到一声呜咽”。作者欲求的希望每每在向旁人讲述以后,都像风一样淡然消失,他心底的呜咽谁都没有听懂。

转而,经过这般冷冽的际遇之后,作者以旁观者的角度,冷眼看着“外面,阳光徘.草木的碧色向险峰爬,向深渊滑,这些年年举起又撂倒的兴衰,只不过,是季节在身体之外制造的幻象”。作者极力在描述的这一段风景,是自己被冷遇之后对于世间百态的透析。他说这些和自己一样的“碧色”,也在像自己曾经那样,重复着兴衰的过程。“碧色”是青春是希望,是理想,是每个人走在命途之中不可或缺的指引。但作者仿佛已确认这些满怀希望和理想的年轻人,在起起伏伏的生活历练里,不知道自身只是阶段性的拼搏,会成为一个虚幻的泡影。“季节在身体之外”这一个意象描写很有力道,它形象地描写出,隧道之外的季节更替与己无关,又隐喻着岁月和理想之间的距离感。

“这最熟悉的陌生感。在掏出沉默的石头以后,依然隔着一堆石头。”

诗的结尾,作者说这些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幅幅画面和故事。这些故事就像打通隧道时,沉甸甸冷冰冰的块垒,移出去一些,但是还依然有一些找不到外面徘徊的阳光。

这首作品粗略读时,并不觉得艺术性方面有什么突出。再三品读之后才切实感受到,味在其中,情在深处。所以,随附一首诗,以敬作者。

【诗评员简介】笔名叶归尘 ,网络曾用名鬼才 。文学、摄影、美食,一生所好无它。大连人。《中国艺术视点》文编兼艺术顾问。作品曾发表于《作家报》《沧州日报》等。现为中诗报辽宁工作室诗评部诗评员。【诗观】崇尚随性自然。

5. 【作者简介】李冰,笔名李裁缝。1967年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曾先后在《诗刊》、《鸭绿江》、《中国诗歌》、《中国铁路文艺》、《中国诗人》、《海燕》、《诗潮》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数百篇(首)。出版《冷月琴歌》、《七人合唱团》、《多年以前 经年以后》等诗集三部。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新诗学会会员、辽宁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绿石谷里的石头》

文/李冰(辽宁本溪)

那几块大小适中的

类似蒲团,当了踏脚石

面颊上生有浓密的胡须

有两块稍大些的

端坐岸上,状如老僧入定

浑然不觉般在微风中对弈

而最大的那尊像佛

需要仰视,只管把慈悲的倒影

投放在清澈的水底

此刻,我是又轻又薄的那片

在溪流中,连环跳跃

丢下几圈儿,荡漾开来的

涟漪

【丹东栗伟点评】

    李冰是一位智性,敏锐,善于思考的诗人,欣赏过他许多作品,他的诗从简单的描述逐渐走向对人生,哲理和禅意等方面的挖掘和探索。

如一粒尘埃,掠过天空的飞鸟,或是风中的草木,卑微而渺小。但诗人却选择独居绿石谷,把石头作为意象产生联想。

此诗的开篇以几块石头起句,生动形象,数量上暗指多数人生存的状态,平凡地活着仍忍受存在的现实。第二节减缩性地提示到两块石头,在微风中淡定对视,无论在语言和内涵,都产生无限的喻意效果。

唯我独大吗?“需要仰视/只管把慈悲的倒影/投放在清澈的水底“。第三节劝告意图突显,哲理明确。其实万物乃平常之物,人类如此呀!

诗在第四节一直在诉说,倾吐出诗人的感受。石头作为一个实物,坚硬的品质如心中磐石,但感觉自己只是薄石一片,在绿石谷的溪流中溅起涟漪,寻找心灵的归宿。

完整的结构,空灵禅思的构想,使整首诗达到无尽的想象空间,值得称道!

【诗评员简介】丹东栗伟: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诗潮》《海燕》《诗歌周刊》《满族文学》等发表部诗评员

22.【作者简介】:海轻琳,河北秦皇岛人。热爱诗歌,一个喜欢在文字里安静的人。茶里泡生活,诗中倚南山。

《声声慢》

/海轻.琳(河北)

那个坐在流水上弹琴的人

习惯逆风。习惯

用玳瑁的义甲。

江南的细雨徘徊在弦上

等,从青石巷赶来的小南风

烟雨中的烟雨楼,一直,留两个虚位

细瓷杯中,明前茶清澈,安静。

互寻初心的人,最终

在彼此的掌心相遇。

霏雨初霁,月,微明

楼外,新荷下的蛙鼓仿佛会意

一声

慢似一声

【高鹏飞点评】

终于在本期读到了一首清新力作。通观全诗,文字优美,情感细腻,画面精致,打开了读者对江南的美好印象。但作者又不仅限于此,从题目“声声慢”到结尾“一声/慢似一声”

,很明显,作者更想传递的是让你不忍心不驻足,又愿意聆听、会意的慢生活。感受时光的流淌,发现过往快节奏中所忽略的梳理。想想写“从前慢”的木心,我们有多久没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再想像“再慢点,我就是我了”,这些逼迫的痛点无疑会给读者带来潜移默化的精神冲击。

那个坐在流水上弹琴的人/习惯逆风。起句直接,逆风就任它,作者毫不掩饰对心中场景的向往。借一个弹琴者,许她带着精致的玳瑁义甲,许她打开熟悉的江南,许她拨动岁月之弦。而这需要多少容纳接受的生活态度才配得上如此静心。“江南的细雨徘徊在弦上/等,从青石巷赶来的小南风”。 一直觉得,细雨微风都是醉人的那部分。徘徊和赶来,作者用词精准,直接写活了赴约的状态。

“烟雨中的烟雨楼,一直,留两个虚位/细瓷杯中,明前茶清澈,安静。烟雨中的烟雨楼,动情莫过于重复中的重复,两个虚位是要贴近还是疏离,茶中自由滋味。是少了一杯多出的你,多出的无穷无尽。“互寻初心的人/最终在彼此的掌心相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所有的相遇都会在寻找的过程一一落座,并从中获得内心的丰盈和成长。

“霏雨初霁,月,微明楼外/新荷下的蛙鼓仿佛会意/一声/慢似一声”。世间嘈杂如蛙鼓,若我们静心和自足,又有什么不是风停雨歇,气象清明,会意到位。作者通过对雨这一线索的加工,很好地糅合在自己的心理走向中,呈现出完美的情绪图。像雕琢时光一样雕琢自己,心存美好就是轰轰烈烈的形象。慢,值得共勉!

【诗评员简介】高鹏飞:笔名小海,70后,山西大同人,供职于中石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有诗文入选《知音》《文学月刊》《绿风》《诗选刊》《延河》《红豆》等,现为中国诗歌报辽宁工作室诗评部副主任。【诗观】如水,鉴心。

24. 【作者简介】王跃强,笔名阿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驻站诗人。已在《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文艺》《星星》《诗选刊》《中国诗人》等刊物发表诗歌作品千余首。著有诗集《词语的拂晓》《风在低语》。北京人,现居重庆。

那些花瓣

文/王跃强(重庆)

那些花瓣,像刻在红石头上

一些白色的字

香气,在笔划间装饰天空,而我们

在远离喧嚣的地方

自己怀念自己

树没有笑,马映着远山

风吹高了飞鹰

那是发光的球体  深吻必灼的火焰

潜流溟深  它在寻找一只耳朵

何不就花语说上一二?

晏会是假的  给人以亲密无间的假象

【风行点评】

对于一些假象,怎样去识别?必须营造一些浮华,譬如:在红石头上开一些花瓣、刻一些白色的字,这个质地该醒目且坚硬吧!先给事物本身塑好了型,然后再给它上色,浮泛一些香气,像信手涂抹的工笔画,妆饰天空,这样,是否感觉花瓣的真实存在?甚至,感觉到花瓣的剧烈燃烧,发光之烈,超过事物本身,深吻必灼。这种感性的存在,是何其危险!

好在诗(诗歌或诗人)是理性的,以"潜流溟深"的姿态,再用睿智的耳朵倾听,方见清析的树、马、飞鹰,甚至自己。还敢大胆的就花语说上一二,敢揭露浮华的表象,看清实质,诗歌是自省的,大概是诗之意义。

【诗评员简介】风行,原名赵廷猛,贵州遵义人,中国诗歌网会员、中国流派诗歌网会员,凤凰诗社诗评部诗评,中诗报辽宁工作室诗评部诗评员。【诗观】用诗挠魂之痒,用诗解心之渴,用诗对话自己,对话文字,对话天、地、人。作品并多次获奖,并被收录各种版本。中诗报辽宁工作室诗评部副主任。【诗观】爱诗是自己一生的信仰!

30. 【作者简介】黄药师:“湛江诗群”成员,现居广东韶关。爱好诗歌,诗作入选国内多个选本,散见《中国诗人》、《诗潮》、《延河》《马兰花》、《知音》、《谷风诗刊》、《山东诗人》、《散文诗》、《作家周刊》等

《落叶书信》

 文/黄药师(广东)

它一定感到很沉重

像夜色全都压到一个人身上

像生活落在薄薄的工资单上

像那个赶往医院途中的中年人

终于还是落了

控制不了的命运

因为放下而轻盈,像蜕变的蝶

是一棵树,飞翔的最后方式

也是你,为数不多的一次选择

曾无数次,让一片叶子在空中

打开想象

可我不能让你就此停留

我看见,在低处

你的眼中,已没有了泪水

【雪铓点评】

落叶与书信分别为独立实体物像,组合在一起产生意义上的嫁接,达到特别象征,深层言说的效果。

物的人性化,物与人的扭转、逆位又交互相融,诗意在物像与存在之间运行,达到比拟、烘托等效果。诗人似乎故意放大作为征象的落叶,只用素描般的笔墨描画一种特别的现实, 主题在渲染中深化。

“夜色”具有宽泛的指代意义,暗藏无法言说的生活真实。“生活落在薄薄的工资单上/像那个赶往医院途中的中年人”这里既特指一类人,他们的生活群像透露出悲怆的气息,又具有宽泛的代表意义,他们进入诗人的眼里和诗里,是诗人看待世界的情怀,只有对众生倾情关注,才能凝结成像成诗。

“放下,飞翔,选择”让极致悲悯产生巨大渲染,但诗人并没有止于此,“我看见,在低处你的眼中,已没有了泪水”他们的绝望,坚韧,甚至对痛苦的麻木让人唏嘘。

诗意结构回旋深入,存在的真相层层坦露,情感之孔越钻越深,直至坠入悲怆的谷底。

诗人的表达是残酷的,我想更加残酷的是低处的人生这种现实,诗人以其感受,揭示,思考,传递出来的悲怆让人震撼,而诗人未说出的评判更让人深思。

诗是诗人与现实之间的凝露,承载着诗人对所有存在的感受和思绪。好诗人的正义与良知能感受到生存的痛点,并于其中锻造出高于个体感观的悲悯情怀和普世意义。

【诗评员简介】雪铓,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散见《诗刊》《绿风》《延河》《新诗》《长江诗歌》等诗刊。出版诗集《镜中人》。写诗,评诗。

40. 【作者简介】兰茹,原名蔡兰茹,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新诗学会理事。毕业于辽宁文学院首届报告文学培训班,辽宁文学院中青年作家诗歌创作研训班。作品先后在《纽约·新世纪诗报》《韩国·文化艺术》《马来西亚·国际时报》《星星》《诗潮》《散文诗》《中国新农村月刊》《北方文学》《满族文学》《三峡文学》《中国诗歌》《中国诗人》《诗歌周刊》《中国现代文化报》《科学导报》等国内外报刊、自媒体发表千余首(篇)。作品入选《百人孤独》(美)《中国散文诗》《中国新诗百年》《辽海诗典》等多个选本并获奖。《中国国际新闻台》等多家报纸和网络媒体同时报道并刊发多组诗歌作品。著有诗集《12:00》《匍匐在时光深处的低吟》,散文集《飞翔的眼睛》。现为中国诗歌报诗评中心诗评人。中国诗歌报辽宁工作室主编。【诗观】写诗即参禅。

夜是巨大的兽体

 文/兰茹

从来不需要语言。在法度的中心

你割离一些事情,像隔离空气

这些街角,这些橱窗

玻璃说:他给了你影像,你给了他反光

依旧保持着从前的样子

你与他反复对话

哪有什么神秘可言?

夜是巨大的兽体

你的踪迹像蜘蛛那样,顽固却不可信

直到像薄雾一样消失

其实,城市一直站在你的心

 【王者荣耀点评】

 诗人的孤独往往不可言说,常常找不到出口。对面始终有个言说的魅影,在完成自省的灵魂对话。这种自虐式的痛苦,它的高度只有站在芸芸众生的灯火里,让神性降临,自我觉醒超然物外。必须时时抵御来自四野的"巨兽"。那个亦正亦邪的,心灵暗面的呼啸和不安,在诗人坚韧的磐石下急急覆来,一种旷古便有的文人孤寂和与无边黑暗对峙,决绝而刚毅。

       庄子说必须清空,才容万物。摒除内心芜杂,便有神游八极之妙。诗人站在城市的中心也是太极的位置。笑看风云,静观魍魉。这种文人"核心"的确立,使得普众之微,上升到"大我"之境。精神的力量照耀暗角,洞穿万物之虚,让心灵的基石重铸剑光,这是回归神性的有力的途径和力量。

夜是巨大的兽体,也是最大的喻体。这是阳光无法消解的谜底,也是诗人获取终极意义的抗争,在黑暗的中心,诗人磐石般的秉持就是洞穿一切虚幻迷雾的眼睛。

【诗评员简介】王者荣耀,黑龙江哈尔滨人。习诗数载,收获甚微。现为中诗报辽宁工作室诗评部主任。【诗观】真情流露,深入挖掘。独辟蹊径,山高水长。

46. 【作者简介】白瀚水,辽宁大连人。

白色的内部依旧是白色

文/白瀚水(辽宁·大连)

隔开我和对面的我。音符

白植入诗中

成为夜晚的舞蹈

白植入木质的灵魂里

向上或是向下

像跳楼梯一样轻快。木质的鸟我们

已经快要睡着了

已经快要

回到最初的颜色中

 隐忍的黑。进入房间的黑

心跳慢一些

时间更慢一些

再慢一些,就长出蝴蝶

和内心的藤

旋转的琴键解开了

漩涡里,记得我的另一半我的面孔

【元祯点评】

    诗人白瀚水诗歌《白色的内部依旧是白色》赏读

    白色叠加白色,会生成怎样的人间烟火?

    诗人白瀚水用白的颜色,敲开了诗意的门扉。倾情打开,是白与白,我与我,指向模糊而又清晰。我想,诗人所指的一种白,是真实的自我,而另一种白,则是虚拟的,灵魂的自我。

    真实与虚幻,不断的矛盾,纠结,无止无休。 “向上或是向下/像跳楼梯一样轻快。”灵魂,夜色中的精灵,是活跃的,是那样的无拘无束,那样的轻盈如飞。我以为,再虚幻的漂浮,终将是要生根,是要落地的。终点回到起点,循环往复,又是一次因与果的轮回。于是, “已经快要睡着了/已经快要/回到最初的颜色中/ 隐忍的黑。”

    可以想象的结局。

    当“进入房间的黑”框进现实的黑,灵魂的白,便唱起了生命的挽歌。或许,是一种重启,或许是一种再生。时间是磨砺,是证明。如此,我们在时间的物场中,缓慢踱步,以此反证我们的存在,拉宽时间的长度和宽度,让“心跳慢一些/时间更慢一些/再慢一些,”在“隐忍的黑”中,在那些慢慢慢中,打开记忆的绳结,“长出蝴蝶/和内心的藤”,让生命注进蓬蓬勃勃的绿色,“旋转的琴键解开了/漩涡里,记得我的另一半我的面孔”。诗人白瀚水,用词,用诗,完成了一次记忆的复活,一次灵魂的回归,一次自我的救赎。

    喜欢这样的文字,这样的笔触,这样的铺陈。

    白瀚水的诗,刀锋犀利,惜墨如金。寥寥数语,前后关照,一意相承。稳重中透着执着,白描的手法 ,流畅的写意。在字里行间中解析,在诗文词海里徜徉,意境叠加意象,清晰自然的叙述,明喻暗指。总是透着清香的雅意,总是透着委婉的流觞,读来赏心悦目,渗人心脾。

【诗评员简介】元祯。大连人。偶尔写诗,散文诗,诗评。

51.【作者简介】:林燕如,又名浔溪。浙江湖州人。自由作者,曾在《诗刊》、《星星》、《文汇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诗作。出版诗集《异乡的客栈升起我的月亮》。

《吊兰》

文/林燕如(浙江湖州)

草在深山,被识货的父亲挖来

收了野心,置于书房

父亲研墨,习字,画兰

以兰姿,兰形,兰神喂养草

草忘了出生,忘了来路

日日修行,渐渐,花叶近兰

渐渐,大家把它认成了兰

多少年后,猛然醒悟

我也是父亲喂养的一株草

以兰为参照,以笔墨为养料

望我长成出尘的模样

而父亲不曾回来过

他睡在真正的草地下

静寂如一双眼睛

【何厚道点评】

    如果说一首诗可以穿越时间,追溯自我。那么也必然会有不同的“我”在时间的另一端等待这种穿梭。等待和我相遇。有时他们是植物,有时他们像我爱上干净的我那样爱植物。有时他们也跨过时间寻找我,向我诉说蜕变中的我,以及描绘我和我有关的植物。

所以一首诗,常常像一道数学题,求解。可能没有具体的答案,但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寻找生命的轨迹。读林燕如老师的诗歌《吊兰》,似乎就是在见证一株植物,在逝去的时间里等待我,向我讲述与我有关的命运,讲述它的来去,生命的开始和终点。

不断置换的逻辑关系在父亲,我,吊兰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力场。彼此联系,又彼此拉开距离。生命的旅程,每个人都曾面对,或者即将面对出生,衰老,死亡。我和回忆中的我,共同面对植物的颜色,叶片,土壤,面对它的生长和改变,如同它面对父亲——父亲使它变成了与命运中自己完全不同的个体,父亲也使我成为命运的另一件艺术品——父亲本身却在置换为草叶的一部分,死亡的一部分。诗歌在我的世界里,构造不一样的可以用普通的草来代替的我,也构造了同样可以代替我成为我的父亲。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我的另一种提现。可以视为思念,也可以视为“我”对命运的继承,直视,碰撞。

这首诗看似以草来替代“我”,以草地来替代父亲,其实是在以我和父亲的关系暗示时间里生命的循环。草的卑微到高贵。我的成长。父亲的衰老,死亡。无一不是对命运的截断,以此互换生命中高贵的事物。互换美德,爱情,亲情。

而父亲不曾回来过

他睡在真正的草地下

静寂如一双眼睛

诗人真正要表达其实是这双眼睛。是父亲在泉下有知,看着我的目光。人生的短与长尽在这目光中。一半是寂静。另一半也是寂静。

【诗评员简介】何厚道,辽宁大连人。

54.【作者简介】涛滔:王洪滔,76年生,河南南阳人。有作品发表或被丛书收录,2016年结诗集《裸露的沙土》。

春天是持续的

文/涛滔(河南南阳)

桃红是意外,梨花是修补的白

花朵和嫩芽

这些过于谨慎的语言,难以

通过春天趋于的庞大

在这个被枯萎和灰暗用咒语笼罩

着的土地上。我们

的春天原来竟是这样的庞大

那些细长的枝丫

怎能够发出大海的声音

只有真正的王者才能够做到舍身取义

他为春天找到了最好的出口

整体的释放。在完美中向纯洁和安静靠近

他让阳光展现着迷儿般的微笑

干净的力量的

春回大地,春天有春天的歌声

春天有春天的心

经过三月的山海关,春天是持续的

【苏英梅点评】

 我听到春天破土而出的脚步

 ——读涛滔的《春天是持续的》

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一旦某个或几个具象被诗人所吸引,想象力就会突然在诗人的头脑中神奇般爆发,原具象就会出人意料地被激活,并被创作者赋予新的生命,获得一些合乎情理的存在,而这种存在有时会被拿捏、揉碎、组合。这碎片化或重组的过程是创作者抽象地捕捉其音色以及其存在的回响的过程,从而获得灵魂层面的认同。它一定是贴近现实,有着很重要的心理上的新颖性。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诗歌形象在其主观能动性中具有一种特有的存在,特有的活力。

在《春天是持续的》这首诗中,我们不难发现“花朵”、“嫩芽”是诗人专注的着象,这些具象一定是在某一时间的段落上被诗人吸引,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产生了思,从而灵感被神奇般地激活。在我看来,此时的诗人是兴奋的,兴奋之余内心不免隐隐作痛的。“花朵”和“嫩芽”本是春天词汇或者元素,但在此时此刻此地,她成为了“过于谨慎的语言”,此处的隐喻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有着各种存在的可能。首先,我想到的是:一种事物经过孕育正走向成熟,“桃红是意外”的美好,这样的美好刚刚破土而出,生命尚在稚嫩期,很容易被破坏,被伤害;从“梨花是修补的白”里就能窥见一斑。我体会到了诗人像哲人,睿智的冷静,给人以警醒,带人进入深深的思考之中。梨花的白谁都见过,人们为此欣赏之,但在这里,“梨花是修补的白”,由此我会想到“抹黑”、“损伤”的词语;而“桃红”中的'红’象征新的生机和新的活力亦或新生事物,由此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带人进入一种情境,当人们把这种情境扩展开来,我自觉地进入诗人所要表达的大环境里面,深入到需要“谨慎的语言”状态。这里一定有美好的、尚未被发觉的事物存在,而这种事物与春天有关,它必须从枯萎和灰暗用咒语笼罩中经过,虽然难以走进春天的庞大,我相信终究会抵达的。

“我们的春天原来竟是这样的庞大/那些细长的枝丫/怎能够发出大海的声音。”  诗句中的“春天”、“庞大”有着特别的象征,从而引发读者的想象力,“原来”一词是恍然中的大悟,这是诗人先于常人的惊醒、惊喜,所以诗人说“那些细长的枝丫,怎能够发出大海的声音”。

“只有真正的王者才能够做到舍身取义/他为春天找到了最好的出口/整体的释放。”  这是本诗恰到好处的转点,“王者”、“舍生取义”、“出口”、“释放”,让我看到了诗歌中显露出来的神奇力量,此时我想到了梦想成真,完美的抵达。在完美中,纯洁、安静、阳光、微笑、歌声是春回大地之后该有的表情和回声,多么美好啊!

以 “经过三月的山海关,春天是持续的”来结尾是顺理成章的,一条纤细的线索在三月的肩头缠绕,尽管阻碍重重,也无法阻挡春天的脚步,春天终究会以庞大持续着

综上,这首诗无异是我所喜欢的,它将日常的语言置于突现的状态中,有着勃勃的生机,生命冲动的缩影,它唤醒已被磨灭的形象。品读中,我仿佛听到了我与诗者的共鸣之音,在回响中实现了存在的转移,诗将我整体地抓住,它也便成为了我自己的,我在其中的丰沛里,情不自禁地进入那层层隐秘的深度里探究

半梦半醒,并逾越着……

【诗评员简介】苏英梅,笔名紫灵,辽宁省沈阳市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海诗典》主编、《中国百年诗人新诗精选》主编。有作品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诗歌作品入选多种年度选本,著有诗集《时光深处》。

中国诗歌报和天安门文学荣誉出品

本文系原创作品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版权信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