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福永||黄哥

 中诗报 2021-08-13

关注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用文字温暖人生!

【作者小传】陈福永,新疆作家协会会员

黄哥

文/陈福永

     黄哥,真名叫民奇,湘西人。他姓黄,其实在女生面前一点也不黄,甚至受苗岭和雪峰两条山脉气候温和的影响,有时候显得很腼腆,做起文章来,颇有几分江南文人的才子气。叫哥,是因为他工作比我早了一年半载,实际上他的年龄比我还小几个月,天长日久,习惯了,叫他黄哥。

    据说,我只能说是据说,黄哥刚来新疆的时候,身体干瘦干瘦的,为人却猴精猴精的。可是眼前的他,中等身材,锃亮锃亮的额头下两道浓浓的眉毛,配上一双俊美的眼睛,鼻子大而能,嘴唇不薄也不厚,恰到好处,整个人显得格外的精神。只是身体有点发福,“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肉成堆。村童相见不相识,笑问胖子你是谁?”他串改的贺知章的这首诗,也许是黄哥现在体形的真实写照,与原来干瘦干瘦的他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许是新疆的拉条子比湘西的米饭养人,拉条子养人,也不亏他屯垦戍边支援边疆建设。他说他是苗族,是典型的湘西苗寨里喝着山泉水长大的人,所以性本自然,喜好丘山,诗书十卷,十里长路,看天听鸟,倦而和身。我们都不信,开玩笑地说:“你恐怕是地主黄世仁的后代吧,压迫剥削贫下中农,喝着老百姓的膏油把自己养肥了,还想和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认真地说:“黄世仁这个名字,其实很好,让其世代行仁义之事,只是后人们把他叫坏了,叫坏了。”我们异口同声“狡辩之词”,细看黄哥,风度翩翩、气宇不凡,还正有苗族阿哥的那种俊美帅气。

    书是黄哥的命根子。黄哥爱看书,也爱买书,买书而读、看书而思,买书看书是他生活的常态。这也许是学中文的人的共同爱好,或者说是通病,但黄哥嗜书如命。起初我们在兵团的时候,芳草湖小镇一条主街,两条小巷的大小书店,他都转了个遍,吃了个通透,而且是书店的座上客,并同老板混得特别熟。浏览翻阅中,有心意的书,不把口袋里的钱花光不为快。那时候没有信用卡,要是像现在能透支,也许为买书他不知透支的银子堆成了一座山,这种山就是书山,一直以来,买书应该是他生活中一笔很大很大的开销。平日里,有时出差到呼图壁、昌吉、五家渠或是乌鲁木齐,去大小书店逛一逛,总能收获几本心意的书,买到心意的书,总是乐呵呵地的合不笼嘴,像是中彩票大奖一样高兴。他说:“读书如约会,买书是艳遇!”这种艳遇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其实有人是买书不看书,有人是看书不买书,而黄哥属于那种煮书下酒,研墨喝茶的人,不是用书来装点门面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那时候我们住在集体宿舍,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娱乐的一切,我们就靠读书来打发闲余的时间,谁读到有意思的文章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般黄哥读书最先物的心得,最喜欢分享读书的见解。一日读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产生了共鸣,大发感慨:“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至味是情深,细细读来,就像一泓甘甜的山泉水,带着些许桂花的细碎香气,意趣悠远而又沁人心脾,在平淡简朴的笔墨中,饱含着无法言喻的哀愁与深情,这种深情,自是世上最美的一道风景……”有一日,他叫苦不迭,我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了,原来他家楼上的业主养鱼不小心,水全部漏到了他的书房,浸泡了他几十年的存书。那天下班他一进门,看着汪洋一片的家,赶紧跑到书房一看,也不能幸免,“苍天啊,秀才饿死不卖书,壮士穷途不卖剑,我的书啊……”这真是《西游记》里九九八十一难里的“通天河遇鼋湿经书”,不知这一难,他的心理有多难受,以后的几天,他就天天晒“经书”,整个人像秋霜打了一样,焉了。

    黄哥又是一个热爱看球赛的人,甚至有点痴迷,我们称他是伪球迷,他只看球赛,自己却不打球,只侃球赛,“绝知此事要躬行”吗,我们是既打球又看球赛还懂战略,他吗,当一名解说员还差不多。那时集体宿舍里看不到比赛,怎么办呢?他就在宿舍里皱着眉头掐着手指算来算去,“张老师家不能去,人家刚结完婚,新婚燕尔;李老师家也不能去,家里有老人小孩;蒋老师家也不能去……”最后手一拍说:“走,去王敏老师家看球赛。”他给我们分析:“王敏老师一个人,是位老知青,家人都已退休在江苏老家,而且王老师也喜欢看球赛,看球侃球倍儿棒,而且还爱热闹。”于是我们提了二两小酒,屁颠屁颠地跟在黄哥身后去王老师家看球赛。还没有进大门,就听见转播球赛的电视声音,果然如他所料。王老师见我们来了,非常的高兴,两三杯小酒下肚,球赛也到了高潮。后来黄哥搬到了乌鲁木齐,喜欢去红山体育馆现场看球,此时我们在家里看电视直播,他成了真球迷,我们成了假球迷,这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我们对当时的辩解感到惭愧。记得黄哥在兵团要结婚那阵,单位给他分了一套院房。我们帮他收拾庭院,他感慨地说:“我们就像这干柳棍,没有根,扎在这戈壁滩上才生根。”我说:“当年左宗棠进入新疆,一直将柳树种到了天山上,左公柳成为了佳话,我们接着种,引得春风度玉关!”“对,接着种,接着种,以后你们看球赛就到我家来。”黄哥结婚当日,大家闹洞房,按照当地的风俗是要“折腾”一阵新郎官的,于是比他年龄大的结过婚的都拿了一枝红柳条来“报仇”,没有结过婚的就在一边起哄看热闹。他怕挨打,我就在他的裤子里屁股蛋上垫了一个纸板子,别人一打,他就说:“各位伯伯叔叔哥哥下手轻点……哎哟,痛,轻点,轻点,轻点……”结果这个阴谋被揭穿了,“把屁股上垫的东西取出来,快,快,快,不然下手的更重更狠更痛。”他磨叽磨叽了半天,瞥到电视上转播球赛,趁机说:“比赛开始了,大家看球赛!”有人说:“甭转移话题,继续我们的节目。”第二天,他走路一瘸一拐的,看来新郎官的“印记”不愧是人生的三大“喜事”之一!

    叶芝说:“世界上没有陌生人,只有还没认识的朋友!”在黄哥的眼里,这句话再恰当不过了。不管是江苏的还是山东的,不管是河南的还是广东,不管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跟他交往都是一回生两回熟,三回成朋友。我跳槽到乌鲁木齐的时候,身边的同事大多是湖湘人,我给他说介绍介绍,认识一下。一顿饭后,是西出阳关遇到了故人,还是怎么回事,他们好得就像是交往了几十年的朋友。杜甫说:“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他调到乌鲁木齐没有几年,老少皆交,男女同吃。有时在他的房子烧几个拿手的好菜,约三五小友,酌三杯两盏淡酒,谈古论今,岂不快哉。他善于吃饭,好于做饭,湘菜川菜,不在话下。后来他写了一篇《乌鲁木齐的味道》文章发表,将乌鲁木齐大街小巷的美食一一捋来,好像是他都吃了个遍。有时老家的朋友或是兵团朋友来了,只要是提前给他通一口气,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叫上几个本地的朋友请其好好的搓上一顿,搓出味道,弥补别来的感情空白,算是尽了地主之谊。他是一个南方人,但绝没有南方人的那种小家子气,而是有北方人的豪气和大方,特别的大气,这种大气就像是他的黄(民奇)氏剁辣子(安吉海的辣椒,四川的嫩姜,吉木萨尔的大蒜,盐湖的精盐,兵团72团的伊力老窑,结手工制作)的味道,绝对纯真。上到九品官员,下至贩夫走卒,没有和他交往不来的。

    “八百里洞庭,南岳衡山,人间仙境张家界……”这些景观从他的嘴里说出来,一定是让人垂涎欲滴了。在他的推介下,有一年我去湖南游完了一趟,感受了一下三湘大地的钟灵毓秀和人文情怀。他问我:“去沈从文故居没有,他的书买了没有,沈从文是一代大师,那可是必须要去的地方!”也许故乡的名人就是故乡的代言人,代言一种家乡的美好。“去了去了,买了买了!”黄哥一听,高兴得像销售员推介出了自己的第一笔生意。是的,谁不说俺的家乡好,在别人面前夸家乡好,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游子对家乡思念的一种表现。休说胪鱼堪脍,家乡的味道亦是思念的味道,他喜欢给我们推荐湘菜,湘菜本来是八大菜系之一,自然有它独特的味道,自然有他思乡的情意。他说:“一桌菜,让你回到故乡”,在饭桌上他自然就回到了家乡,吃了一回儿时的味道。用他自己的话说:“湖南亲友如相问,我在新疆好得很,溆浦小竹笋,根根都是情。故乡,是雨天黄昏时那杯醇厚的米酒,是那把想念了二十年的苦菜。”有时,他回到老家,又在老家人面前不断的介绍新疆的美好。“被戈壁一步步逼到了光秃秃的山脚,加之人类的强行闯入,致使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但它依然高昂着头,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即使死了,也三千年不倒;倒了,三千年不朽……”他如是介绍新疆的胡杨林。这不前几天,他作为向导,带领老家人穿越了一趟独库公路,介绍沿途的风景,宣传新疆的美好,把他第二故乡的美如同第一故乡一样推介出去。同为游子,这种心情我深有体会,这也是每一位戍边者共鸣的地方。

    有人说:“生命中的遇见,都是一种注定,其中,有些人是用来成长的,有些人是用来鞭策的,有些人是用来陪伴的,有些人是用来同甘共苦的,有些人是用来忘记的,有些人是用来刻骨铭心的。”也许和黄哥的遇见,是刻骨铭心的。 独在异乡,同处天涯,不言苦痛,不问沧桑。文也纵横,武也纵横,下厨房,上厅堂,淡泊识本然,戍边求成长,取随意,肩责任,选担当,是一个真性情真流露的真君子。

本文编辑:韩晗

天安门文学纸刊视作品质量优中选优刊发,所有来稿均在天安门文学平台展出,纸刊选稿无关打赏、无关点赞,就一个纳入海选的范畴,即文章浏览量达到600者,就可以纳入选稿库,从选稿库中选取优秀作品上刊。

来稿除诗歌外,只要不涉及政治和宗教,其它文学裁休均不受限制,来稿请连同作品和详细地址发送到收稿人微信韩晗h15101221693,紫色玫瑰hudongmai ,作品一旦采用,即送一本样刊作为稿费免费赠阅,赠阅外每本收30元工本费和快递费。

天安门文学杂志,集文学、文艺、文化三位一体,主要刊发原创首发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故事、摄影、书法、绘画等体裁,欢迎投稿。打赏10元以内不发放,10元以外,一半赏金作稿酬(10日内结算),其余赏金作为平台运营,请加稿费发放人素素微信j13603499693。自愿参与,适度打赏。投稿说明:要求原创,文责自负。拒绝抄袭剽窃和一稿多投。如发生任何纠纷,与本平台没有任何关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