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全批全改,是对语文教师的隐型折磨

 盼哥写文字 2021-08-13

作文教学,历来备注关注,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作文到底应该怎样批改?没有一个标准的定论,也没有一种放之课堂皆准的尺度。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全批全改学生作文,几乎是不变的教学常规规定。事实上,这种全批全改的模式效果好吗?我敢肯定地说,这种批改模式费时费力,效果甚微。

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讲,这似乎又是最好的常规检查方式。曾经,我在某校担任教导主任一职,关于如何检查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情况进行过思考,并大胆提出想法:作文教学做到三点,一是注重方法引导,二是创设写作情景,三是随时发现佳作。教师不必全批全改。当时,我提出这个想法后,教师拥护,领导反对。后来,迫于压力,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语文老师伏案批改作文的背影,继续走“全批全改”的作文教学之路。

我常常思考:作文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教师全批全改这种模式可取吗?答案是否定的。理由有三,一是教师批改一篇作文至少需要30分钟,如果某班50人,全批全改需要1500分钟(25小时),如果这位教师教两个班,需要50小时,这是什么概念?再说,教师只批改作文不备课?不上课?不批改其他作业?二是教师批改过程中,把一篇不像样的作文改成了一篇像样的作文,作文本发下去后,学生看了吗?学生能写得更好了吗?事实上,很多语文教师只会教学,本身就不喜欢写作文,甚至不会写作文,谈修改作文是不是可笑呢?同时,修改后所谓像样的作文呈现的不是学生的水平,而是教师的水平。三是师生苦,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写作文苦,教师改作文更苦。既然是苦中作文,其作文质量是可想而知的,教师拿到这样的“作文”无从下笔修改,不苦吗?但是,再苦还得全批全改,于是,教师在苦中修改作文。仅此三点,足以说明全批全改并非是科学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

恕我直言,我曾担任过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水平一般。在对待学生作文时,只做过一件专注的事情,即每届新生入学后,第一次作文交上来后,我不仅全批全改,还认真做了分析,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从此,我不再全批全改学生作文。当然,这种做法也曾遭到领导的批评,同行的怀疑,还有家长的不满。但是,学生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这样的做法:无论学生写得好与不好,必须要求学生多写,学生作文必须看完,但不一定必须改完,善于发现学生佳作,值得教师动笔修改才动笔,否则,做的都是无用功,或者说,教师在帮学生写作文。试想,教师用心修改一篇成型的作文,如果全文按500字计算,教师改动了300字,学生原本写的只留下200字了,谁敢说这篇成型的作文是学生的作文呢?可以改成型的作文,教师才动笔改,无法改成型的作文是不是不管了呢,当然不是。教师应该向学生指明需要修改的地方,经过学生修改再修改,多次练习,在修改过程中完美,在写作过程中成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找到不足之处,而非教师单方面在作文本上批注。如果师生一味坚持“你写我改”的作文活动,既费时又费力,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会因为教师详细修改而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

作文的意义不在于教师批改得多么详细,而在于教师引导学生作文,督促其认真作文。作文应坚持一个原则,多读多写,写着写着就会了。教师只有把握这一原则,随时督促学生多读多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把写作文当然一种常态,我相信,作文的水平一定能得到提升。当学生养成了写的习惯,教师再从技法上加以指导,学生就会越写越好。

学生写得再好的作文,都需要有人认可,如果得不到认可,就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肯定学生作文过程中的进步,还要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比如,在班级中范读学生作文,在学校内展示学生作文,在其他平台展示学生作文等,只有这样有效的激励,学生才有存在感、自豪感、成就感。有了这样的情态驱动 ,学生就会自觉产生写作的冲动,越写越有兴趣,越写越好。

学生作文是写生活,作家作文是写生命。很多教师把学生作文的要求拔高了,正是因为这样,很难发现写得好的作文。这不是学生的错,是教师的错。所以,语文教师,特别是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一种观念:学生的世界是小我的世界,文字里呈现的小故事,小世界,小情怀。这里的“小”需要教师用心呵护,用肯定的语气和鼓励的眼神去呵护,呵护童心,就是呵护作文。

当然,如果把学生的作文完全当成教师的事儿,是不可取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教师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恰如前面所陈述的那样,教师面对几十人的作文,不可能真正做到伏案全批全改,那么,家长就应该自觉发现,自觉作为。发现学生写作的优点,发现学生写得好的作文,自觉督促学生读写,自觉把学生写得好的打出来,然后交给老师批改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中找到存在感,认同感。试想,某位学生写的作文,在学校被老师在肯定,在家里被家长在表扬,这位学生一定感到自豪,一定会自觉坚持写下去。

作文教学,千教万教 ,终归要想办法让学生会写,愿写,写得好。如果教师一味地修改学生作文,久而久之,学生厌倦作文,教师厌倦批改,那么,作文教学就是一句空话。

从教二十年来,我十分反对语文教师全批全改作文的行为,这绝不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而是切身感受其意义不大。如果官方规定语文教师必须全批全改作文,为了安身立命,我只好表面遵照执行,内心却有一万个不愿意。

从基层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情况分析,不得不说,作文全批全改,不仅是教师教学的沉重枷锁,还是对语文教师的隐型折磨,对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真的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2020年10月20日随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