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理原理】抓举和挺举哪个更难?举重背后有哪些物理原理?

 罗建新s01k3a05 2021-08-13

北京时间8月2日,2000出生的李雯雯毫无悬念地拿下了女子87公斤以上级的冠军,以抓举140kg,挺举180kg,总成绩320kg的成绩打破了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奥运纪录,为中国代表团获得了本届奥运会的第29金。至此,中国举重队的八名运动员以7金1银的成绩圆满收官。

你了解举重的规则和举重背后的物理学知识吗?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举重的奥运历史

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举重就已经是正式的比赛项目了。当时的举重比赛不分体重级别,但分成单手举和双手举。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规则演变后,1926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来时,举重比赛规范为双手推举、抓举、挺举三大项,直到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后取消了推举,保留抓举和挺举两项。

举重背后的物理

在举重比赛里,杠铃上升的过程中要尽量“走直线”,而不能前后晃动,否则,沉重的杠铃会因为的重力产生的力矩会导致身体失去平衡。我们看到运动员的身体微小“后仰”的动作就是为了让杠铃的重心可以尽量贴近垂直上升。

抓举

抓举要求动作连贯一气呵成,因此需要尽可能减少需要举起的高度。我们注意到抓举运动员两手的间距往往较宽,便是因为这样不仅可以用贴身的角度将杠铃举起,同时也有利于减少需要举起的高度。

石智勇抓举动作

挺举

挺举不同于抓举,是由“提铃”和“上挺”两个动作链接组成。选手需要先将杠铃置于双肩之上,身体直立,然后再把杠铃举过头顶。运动员的挺举成绩总是高于抓举成绩,就是因为挺举不需要像抓举那样一气呵成,而是将需要举起的高度分成两部分,中间还可以有机会修整。

大家要注意,举起100公斤的杠铃,使用的力气要超过100公斤,因为运动员要快速地提铃,就得给杠铃一定的加速度,发力峰值要达到杠铃重量的1.5倍。所以,“快速的爆发力”是举重的要点。

由于提铃的高度有限,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好宝贵的零点几秒的时间,抢在杠铃下落之前迅速下蹲,将胸部转入横杆下并接住杠铃。上提时杠铃对人的反作用力可以让人出现“超重”现象,因此重心下降速度大于自由落体时的速度,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比赛中各国选手几乎都是使用下蹲式将胸部转入横杆下。

而在上挺的动作中,分为“下蹲式”和箭步式“两种。“下蹲挺”高度低、动作简洁,但稳定性会差,对平衡能力的要求比前后分腿的箭步式更高。同时,还对肩关节柔韧性要求更高。两种不同的上挺动作各有优劣。比如,本届奥运会在男子67公斤级夺冠的谌利军上演的那惊天逆转一举用的是“箭步式”上挺,而几天前在男子73公斤级打破世界纪录石智勇则用的是“下蹲式”上挺。

谌利军“箭步式”上挺

石智勇“下蹲式”上挺

说起石智勇,这里还有一段趣闻。石智勇夺金后,有不少网友表示:“我记得石智勇04年雅典奥运会的时候就在举重项目中夺冠了呀,过了这么多年还在参加奥运会吗?”其实,2004年获得雅典奥运会男子举重62公斤级冠军的石智勇生于1980年,已于2010年正式退役。

2004年参加雅典奥运会的石智勇

东京夺冠的“小石智勇”则生于1993年,原名石磊。2004年年底,浙江宁波体校的举重教练李冬瑜相中了他,并提出让他改名石智勇。“智勇”既表示智勇双全,也寄予了向雅典奥运会冠军石智勇看齐的美好愿望。而小石智勇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夺得69公斤级冠军,得以圆梦。如今,石智勇又在东京以抓举166kg,挺举198kg,总成绩364kg的成绩在73公斤级称霸。两位冠军在举重赛场上成功传承,也被网友们戏称“中国举重队盛产石智勇”。

2021年参加东京奥运会的石智勇


END
2020东京奥运会专题

本期节目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特约制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