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应爱卿作品 | 开满木槿花的湖岸

 梅雨墨香 2021-08-13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深夜,在一阵雷鸣中醒来。做了一半的梦在脑海里还非常清晰。

那是三十六七年前的景象了。

在杜湖岸边洗饭盒,乌云滚滚而来,紧接着是豆大的雨滴。同学们都迅速拿起饭盒一溜烟跑回学校。到了教室,一个个都嘻笑着甩着湿漉漉的头发。那几个顽皮的男生,不甘心跑得快的同学没淋到雨,便把饭盒里的剩水泼在人家身上,教室又是一阵嬉闹。

这一晃,往事如烟,那些十几岁的孩子,那些曾经的懵懂少男少女,现在都已经是头发花白了。

那个年代的初中不算是义务教育,需要考试录取的。和我同班小学毕业一起考入初中的不到三分之一。没有读初中的同学,他们跟着父母务农的务农,做泥瓦的做泥砖的,拜师学手艺的学手艺。我很庆幸自己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学,虽然总是对学费发愁,但是还能继续读书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

我就读的宓家埭中学就在杜湖旁边,校区到湖边也就至多一百米的距离。

我们初中一年级有三个班,是全乡几个小学录取的,所以许多同学的家离学校很远。

我家离学校也有好几里路,中午不能回家吃饭,就在学校食堂蒸饭吃,每蒸一盒饭一分钱。

学校食堂的菜我们学生基本上是不买着吃的,只有老师们买。在那物质匮乏贫困的岁月里,一盒热腾腾的蒸米饭拌着几勺酱油一滴猪油,米饭也充满了幸福的香气。

有些同学带的是咸菜、榨菜,杜岙一片的山区同学会在饭盒里随带蒸几颗家里带来的洋芋艿,沾着酱油,也算是极好吃的菜。家境殷实一点的同学会带上个咸鸭蛋,或者是早上菜场里刚刚出炉的油炸豆腐。

有时家里实在带不出下饭菜,母亲偶尔也会给我一毛钱,买十个油炸豆腐,我会倒上许多酱油,只吃五只,还有五只剩到明天吃。

在气候宜人的季节里,我们会把蒸饭盒直接拿到湖岸边上吃。坐在岸边吃好饭,把饭盒洗了。那时候没有自来水,更没有带水的瓶子,口渴了直接喝些湖里的水。湖水要比学校那口井水好喝。

初夏的时候我们为了解馋,饭后还会跑到里杜湖的大坝上采野草莓。胆小的女同学不敢去的,因为常常有四脚蛇爬出来。野草莓酸酸甜甜的,我们吃饱了,便把饭盒装满,拿到教室里与同学分享。

有一次一位同学吃了野草莓,一节课后,发现嘴唇都肿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那肯定是蛇爬过的,有毒的。吓得好几天都没有去采。几天后同学的嘴唇肿胀消退了,我们按捺不住嘴馋,又去采野草莓了。只是在吃之前,一定在湖水里洗一洗。现在的奶油草莓虽然好吃,可没有野草莓的那种酸爽。记忆中的野草莓真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滋味。

那时候父母们清晨做工出门很早,我也都是早早来学校。趁去湖边淘米的同时,会沿着湖边散一会儿步,然后坐在湖边的石墩上,背一些英语单词,背几题时事政治题,那短短的十几分钟,总是超级记忆,特别有效果。

到了初三学习任务多了,但还是得帮家里做许多家务,不免觉得累。想着只有努力读书才能走出这个小村落,自然更用功。

实在累了,也来湖边走走。呼吸清凉的空气,仰望着东方,看着朝霞在晨光中渐渐斑斓,心头的阴暗也慢慢消散。

我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前三名。那时候有个考中专师范定向分配的优惠政策,提前一个月考,如果师范不录取还可以继续参加中考,但需要老师的推荐,每班可以推荐一男一女2个名额。

师范录取虽然只做小学老师,但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而言,就是另一种人生,所以对我来说机会是多么珍贵。班上常居第一名的是位男同学,是我们的班长兼数学课代表,另一位女同学是学习委员兼英语课代表,我是副班长兼语文课代表,我和她的成绩一直在伯仲之间,保持在第二或第三名的位置。

班主任没有让我们两个女同学考试比拼,而是直接推荐那位学习委员去参加,等我知道消息为时已晚。我那时候特别伤心失落、郁闷,心里一百个不服气。

当年父亲已经多次下令,初中毕业就不让我读书了,唯有考上中专包分配工作才是我唯一改变去做泥砖的命运。

那段时间心里憋着一股狠劲,每晚和住校的同学在教室里学习到很晚才回家。

夜雾轻轻扑来,沿着湖岸,踏着星光,在这寂静清凉而闪着廖落星光的夜晚,我常觉得自己孤身一人,道路孤独。放眼这一湖清水,又觉内心清澈,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到最后绝不服输。

我终于考上中专卫校,虽然学医更辛苦一点,在职业生涯里压力风险更大一点,好在三十多年里我遇到的病人家属都非常善良,非常信任我,让我感到这个职业的无上光荣。2014年还评为“感动慈溪”十佳人物。只有经过许多岁月的刷洗,才锻炼我们的芬芳,只有在奉献时,才有了人的温润,有了生命的意义。

每次回老家,路过学校门口,我总是情不自禁探头张望。虽然在二十年多年前宓家埭中学就撤了,合并到隔壁鸣鹤的云龙中学了。

校区现在已经是一家小企业的厂区,好在没有什么特别改造。

操场堆满了包装箱,一楼到三楼的教室都成了厂房工作区。

那一排杨柳还在,树干长满了疤,显示着生命的年轮。但在它千疮百孔的苍老身躯里蕴藏着无数青春笑语、朗朗书声。

一楼教室门口的两个大花坛早已拆了,变成一条水泥路。

还记得毕业时依依惜别时的情景,我们的毕业照是在花坛里拍的。矮个子的同学坐在最前面的草坪上,然后是老师们坐在椅子上,中间个子的同学站在花坛前,第四排蹲在花坛沿上,最后一排是高大的男同学站在花坛里面。那时候的照片是黑白照。记得我那天穿的是白底绿圈的波点的富纤短袖连衣裙,这是一件我平时不舍得穿,只在做客时穿的裙子。

那天摄影师留下我们青春的骄人模样吧,我梳着浓密的独角辫,一米六几的个,虽然在黑白照上看不出白里透红的面容,但是那上扬的嘴角,在盛夏里散发出魅力四射的力量。只可惜这张唯一全班集体照片在一次搬家中遗失了。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翻开记忆的窗户时,真的记不起一部分同学的模样了,如果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确实不一定认得出。

就在前几天,我等公交去上班,上了车,亮了出行绿码,刷了车票,准备坐在座位上,公交司机突然问我,你认识我吗?他戴着口罩,还戴着一顶鸭舌帽,我真的一下子认不出来,脑子快速地翻阅老日历:他是谁?他继续问,你不认识我了吗?这声音很熟悉,绝对的熟悉,和我一样的口音,我仔细辨认,终于认出他是我的初中同班同学伦。

当我叫出他的名字的时候,虽然戴着口罩无法看清他的表情,多年未见,对我还能准确无误叫出他的名字,我感觉他的声音里是愉悦的。他告诉我,他中学毕业后做了木匠,做了三年木匠后,20岁来浒山打拼,做过菜贩开过大货车,现在女儿已在宁波一家医院上班,家里又添置了新房,生活安稳了,就不开大货车,就在家门口开个公交,略微轻松一点,不想再透支体力了,空时就多回老家看看父母。

是的,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亲都年迈了,需要更多的照顾了,常回家看看父母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我回老家的次数确实多了,给父母亲送他们需要的药,陪着他们聊一聊那曾经的清贫时光。天气好的时候,我和母亲会来散散步,清晨沿湖而行,湖面有光,露水里有光,草叶也有光,滑入胸腔的空气都有光,光四处流淌,来自太阳来也来自心,我看见草尖撑一轮朝阳,一丝丝光系着一座座青山。蜻蜓在天空里飞来飞去,有时舞于芦苇荡,有时在枝头小憩,有时俯于水面,一点而过。

傍晚,雨后成群的蜻蜓在晚霞遍照的田间飞舞,那日渐茁壮的稻穗,低头含笑,这些美丽的景象虽然许久未见,但它印在心版上从未消失。仿佛又回到了无忧的岁月,在田野里奔跑着。那是美丽的诗,动人的梦,不可磨灭的印象。

走在这熟悉的湖堤,我扯上一把狗尾巴草,思念远方的同学朋友,回想生命的种种美好经验,这平淡无奇的生活忽然有一种清明、深刻和远大。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只要过程足够努力,足够精彩,最后无论是何收场,都应该欣然接受。我知道,岁月已随风而逝,多少年轻的心经过漂泊,依然迎风而立。

湖岸的埠头已经修整的很好,不再是我们儿时随意几个大石头一堆,宽大的水泥板铺建而成,下水时也不再是磕磕碰碰的。湖堤做上了护栏,栈道旁长满了芦苇,春夏多了绿色,秋冬时那雪白的芦花披着霞光摇曳。

湖中路的两侧还种了木槿树。以往回老家都是匆匆忙忙的,真的没有发现木槿树幼苗是什么时候种的,如今的木槿树已经比成人还高大了,开满了木槿花,有粉色的,淡紫色的,还有比较罕见的白色花,那黄色的花蕊吸引着一群群蜜蜂。

在农村它们是普通的廉价的,它长在河塘边,篱笆边,角角落落所处可见,一到夏天就盛开,朝开暮落。

我欣然看着枝头绽放的,零落在地的木槿花,仿佛自己的胸腔竟被写满诗句,随呼吸在草地上落了一地。

我依稀又回到了儿时,扯一些木槿树的叶子,揉捏出滑滑的汁水,那是天然的肥皂液和洗发水,我们用它洗碗洗头发,洗过的头发柔顺丝滑,感觉胜过现在的什么海飞丝洗发水护发素。

忽然失笑,我的头发越来越稀疏,越来越干枯,难道是这么多年没有用木槿叶汁的缘故吗?木槿树的树枝比较柔韧,做花环很好,我们把插满了木槿花的花环戴在头上,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过家家,那种纯洁的喜悦,那似乎是戴着一顶镶嵌满宝石的皇冠,留下多少无忧无虑的欢笑,我仿佛还是那身穿蓝衫的最初的少年。

时光总是不停地老去,激情、悲伤都已经被时间稀释。我终于觉察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移是如此的无情和霸道,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对于无情的时光,飞翔的往事,我们没有更好的态度,只有微笑的送走了。

岁月如水,流过你我,流过我眼前这一树树的木槿花,流过那些曾留下,以及不可确知的感觉。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虽然每一步不一定是完美的,但每一步都有值得深思的意义。

我总相信,要抵达生命的更深广处,一定要保持对世界的美好欣赏。

就像这湖边的木槿花,今天谢了,明天还会绽放,我们要永远持守着希望。


作者简介:应爱卿,浙江慈溪人,慈溪市人民医院工作,慈溪市作家协会会员。多篇散文以及诗歌发表于《宁波晚报》《慈溪日报》《杜湖杂志》《文学港杂志》《浙东文艺》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