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段海塘与一个博物馆的奇缘

 zzm1008图书馆 2021-08-14

文明看良渚。滔滔钱江潮,悠悠古海塘。

图片

图片

滔滔钱江潮,悠悠古海塘。
钱塘江是浙江人的母亲河,从浙西源头一泄千里,经杭州湾流入东海,并形成汹涌澎、世界闻名的钱江潮。千百年来,为抵御海水洪潮侵害,人们在钱江河口两岸,修筑了长长的海塘。

图片

都说万物皆有缘,但有奇缘者甚少。世界上就有这样奇巧的事情,2013年春天,杭州江干区筹建九堡文体中心,开工前特请来考古专家先期勘探,结果考古挖出了一段明清时期的古海塘遗址。保护文物,刻不容缓,专家建议,领导决策,一纸工程规划,迅将九堡文体中心一二层改建国内首家海塘遗址博物馆,于2020年初在鼓乐声中隆重开馆,一段海塘就这样与一个博物馆牵上奇缘。

图片

历史遗迹往往隐藏于一山一水一石之间:在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里有张历史老照片,内容是杭州最早的地标——秦皇缆船石。
文脉常常在一书一纸中流出: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秦朝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云:“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
秦始王当年过钱唐用过的缆船石,仍屹立在西子湖畔宝石山下,默默守护了杭城两千多年。它阅尽杭州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海湾建塘变杭城、泻湖筑塘成西湖的全过程。

图片

钱江造两堤,沧海变桑田。据陪同笔者参观的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姚倩馆长介绍:我们脚下的杭州城,在秦汉时为大片水面。钱塘江的海塘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当时的钱塘县地方官华信,就让百姓造捍海泥塘阻江潮入侵,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条海塘。
钱江潮高浪急,土塘容易被潮水冲垮。公元910年,吴越王钱镠调集上万民工修海塘,创造性地将土塘变成了竹笼石塘,杭州“潮患频仍”的困境才得以缓解。

图片

“天分浙水应东溟,日夜波涛不暂停。千尺巨堤冲欲裂,万人力御势须平。”有许多人曾读过钱镠写的这首《筑塘》诗,还听过《钱王射潮的故事》:民间相传,那时钱塘江堤只要一修起来就会被潮水冲塌,大臣们都认为是潮神作怪。于是,钱镠在每年八月十八在钱塘江前布置万名弓箭手。当潮水冲来的时候他下令射箭,霎那间万箭向着潮头射去,潮水终被击退。

图片

这个故事是赞美钱镠修海塘的神话传说,其实钱王带领人们战胜潮水依靠的不是弓箭,而是筑牢海塘。后人因此把钱镠这种笑傲江海,勇立潮头,踏浪筑塘,围海造城的精神,称之为“弄潮儿精神”。
到宋代,杭州地方官先后筑塘21次。北宋大中祥符五年,杭州知府戚纶与转运使陈尧佐,改用薪土筑塘,筑成一条七里柴塘,防止了海潮的冲涌。

图片

明清时期,江南富饶繁华,赋税、漕粮约占全国一半,有“天下粮仓”之称。修筑钱江海塘更是上升为国家工程,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我们馆内这段海塘,西至杭州转塘,东到海宁市,这种条石横竖隔层叠放成梯形的筑塘技术,是明嘉靖年间发明的。它用上千斤的重条石逐层上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鱼鳞石塘”。石塘的缝隙里,有古人填充的糯米汁、石灰等混合物,使石块间粘合更牢,防水防渗漏。海塘最上层,石块之间有一个个小凹槽。古人往这个小孔里灌注铁水,凝固后条石就被牢牢固定在一起,还用成排错列的木桩加固,牢不可摧。在清代,康熙因地制宜建海塘,乾隆又组织修筑条块石塘,并数次下江南视察海塘建设。

图片

从东汉的土塘到吴越的竹笼石塘、宋代的柴塘,再到明清的鱼鳞石塘,每一种塘型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钱塘江两岸先民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的杰作。
杭州“因湖而名”“因河而兴”“因塘而存”,因为西湖,杭州有了名气;因为大运河,杭州开始兴盛;因为有钱江海塘,杭州才得以安全和繁华。

图片

时光荏苒,涛声依旧。而今一段清代鱼鳞石塘,成就了杭州一座海塘遗址博物馆;一座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重现了钱江千年海塘的传奇。

图片
心动福利 惊喜不断
01
活动规则

转发此文到微信朋友圈,集赞截图并发送到最江南旅行汇公众号,小编将根据集赞数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挑选出3名幸运读者,各赠送1张价值100元加油话费购物消费卡作为奖励。届时小编通过微信后台直接联系中奖者。

02
活动时间

2021年01月02日20点整-01月03日20点整,仅有一天时间,抓紧哦!

主办方对此活动在法律范围内有解释权。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