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杂吟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1-08-14

 杂吟

时难年荒邦赋尽,重门始向世张开。

三朝一改封关术,四海百求延命财。

得见金方能做轨,方知铁幕必成灾。

欲将飒爽登前路,谁料忧忡竟又来?

【注释】4月12日,曾经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韵写了一首七绝诗,现在将其延展为七律诗,记于2021年8月12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世道纷乱,年景荒芜,国资耗尽的那时,重重的关塞之门才向世界张开。到了第三朝才一下子改变了封关的国术,面向四海百般寻求延续命运的钱财。能够见到黄金一样的良方可以作为规范,这才知道曾经的铁幕必然成为祸灾。正要英姿飒爽地登上前进之路,谁料到忡忡忧心竟也会卷地重来?

首联中的“时难年荒”,指世道纷乱,年景荒芜,见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望月有感》诗:“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一联中的“邦赋”,指的是国家的赋税,语出《周礼·天官·职内》:“掌邦之赋入。”贾公彦疏:“掌邦之赋入者,谓九职、九贡、九赋之税入皆掌之,独云赋入者,赋是揔名。”后因以“邦赋”指国家财政,见唐代人常衮的《授宋晦谏议大夫制》文:“外掌邦赋,任居其艰。”又见唐代人郑馀庆的《祭杜佑太保文》:“始从郎位,职典邦赋;重人惜费,惠恕周布。”还见宋代诗人张镃的《次韵曾侍郎》诗:“且今司刑掌邦赋,羔羊化行无诈狙。”

这一联中的“重门”,指的是层层设门,见汉代诗人张衡的《西京赋》:“重门袭固,姦宄是防。”又见晋代诗人左思的《蜀都赋》:“华闕双邈,重门洞开。”还见唐代诗人杜甫的《彭衙行》:“延客已曛黑,张灯啟重门。”以及宋代诗人张先的《青门引》词:“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还指宫门,见《文选·谢朓<观朝雨>诗》:“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吕向注:“重门,帝宫门也。”又见唐代诗人李白的《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诗:“价重铜龙楼,声高重门侧。”亦指重关,比喻边防要塞,如《梁书·武帝纪下》:“不能使重门不闭,守在海外,疆埸多阻,车书未一。”又如《明史·孙继鲁传》:“天设重险,以藩卫国家,岂可聚师旷野,洞开重门以延敌?”

这一联中的“张开”,意思是让合拢的东西分开,见宋代诗僧释印肃的《颂十玄谈·尘异》诗:“我道骊珠到处晶,包含万有独明灵。同光索价遭人问,两手张开帽带陈。”

颈联中的“金方”,指像黄金一样的良方,此处一语双关,亦指西方,见《后汉书·虞傅盖臧传赞》:“先零扰疆,邓崔弃凉,詡燮令图,再全金方。”又见唐代诗人王勃的《晚秋游武担山寺序》:“于时金方启序,玉律惊秋。”还见清代诗人吴伟业的《西北风》诗:“威加河朔金方整,地遶幽并杀气多。”

这一联中的“作轨”,意思是作为规范,见《隋书·炀帝萧皇后传》:“综箴诫以训心,观女图而作轨。”轨,指法则、法度,见《管子·山国轨》:“田有轨,人有轨,用有轨,乡有轨,人事有轨,币有轨,县有轨,国有轨。”又见《汉书·叙传》“东平失轨”注释:“法则也。”还见《汉书·贾山传》“轨事之大者也”的注释:“谓法度。”以及《后汉书·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尾联中的“飒爽”,意思是矫健挺拔,见唐代诗人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褒公鄂公毛髮动,英姿颯爽犹酣战。”又见宋代诗人苏轼的《昭陵六马唐文皇战马也琢石象之立昭陵前客有持此石本示予为赋之》诗:“森然风云姿,颯爽毛骨开。”还见毛泽东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诗:“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这一联中的“前路”,指的是前进之路,见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一联中的“忧忡”,即“忧心忡忡”,见清代乾隆帝的《九日》诗:“菊蕊舒黄枫叶红,重阳还与去年同。却惊时序驰驹隙,漫惜芳菲逝水东。落帽输他夸俊逸,宵衣惟我积忧忡。朝来从不登高望,万户饥寒在眼中。”又见毛泽东的《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其二》:“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