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9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绘制出世界上第一幅有火星表面特征的图,因外形酷似沙漏,被称为“沙漏”,即今天的大瑟提斯高原,一片直径为1300多公里的黑色玄武岩地区。同年,他成功测量出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40分钟(实际为24小时37分钟)。1672年火星大冲时,惠更斯又发现了火星的白色极冠。1784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发现火星的自转轴倾角是25.2°(实际为25.19°)。随着天文望远镜技术的不断提高,观察火星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看到了许多令人遐想的图像,如火星上有些地方的颜色不断变化,于是猜测是火星植物的生长随季节而变化;又如火星极冠的白色区域面积一年之间也有变化,便联想到地球两极冰层的季节变化。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