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说《论语》:卫灵公篇(四十)

 素說 2021-08-14

一、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40 子曰:“辞,达而已矣。”


二、释 解 

老师说:“在位君子行使职责和使命必依赖于文辞政令的清晰简明和精确达义的表述,这样才能使君道政令及时下传于民,使民情能力及时上达于君。这就要求从政君子教导的言辞和政令的文辞能够依仁据德,言辞以'诚为基,义为序,达之于仁’的直道表达为上,确保政令在上下传递中能够顺畅无阻、通达无偏。”

 三、释 字 

辞(辭)
《说文》:辭:讼也。从𤔔辛。𤔔,犹理辜也。𤔔,理也。似兹切。𤔲,籀文辭从司。段注:说也。今本说讹“讼”。《广韵·七之》所引不误。今本此说讹为讼。讻字下讼讹为说。其误正同。言部曰:“说者,释也。”
《玉篇》:辭:亦同辤。理狱争讼之辞也。
汉字“辞(辭)” 从𤔔从辛。甲骨文左边像是一只手在整理线轴,右边是辛。“𤔔”是“治”的本字,其本义是治丝,引申为“治乱”。“辛”代表刑法,会合起来表示“诉讼”的意思。后在左侧一只手旁除了又添加一只手之外,还添加了“口”或“言”旁以使“辩讼“义更显明。“辭”字本义是诉讼,引申为讼辞、口供、审讯,又引申为言辞、文辞、辞令、政令,再引申为借口、推辞、推却不受等义。
 四、素 说 
前一章通过“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教导,让人们把握在位的好德君子只谋“仁之为人”的仁德之道,弘扬的是礼乐和谐的道义文明。本章通过“辞,达而已矣”的教导,让人们把握从政君子行事教化的言辞政令须以“诚为基,义为序,达之于仁”的道义传递表达之要旨。
老师说:“在位君子行使职责和使命必依赖于文辞政令的清晰简明和精确达义的表述,这样才能使君道政令及时下传于民,使民情能力及时上达于君。这就要求从政君子教导的言辞和政令的文辞能够依仁据德,言辞以'诚为基,义为序,达之于仁’的直道表达为上,确保政令在上下传递中能够顺畅无阻、通达无偏。”
本章需要注意“辞,达而已矣”并不是简单的要求君子说话能够表达清楚心中之意就可以了,而是要求在位君子能够让自己的言辞依仁据德,表达时能够以'诚为基,义为序,达之于仁’,这样才能使政令在传递过程中清晰顺畅,无阻而通达,以实现君子为政以德的目标。虽然将本章解读为“言辞能表达清楚意思就行了,不必话语太多,文艳过实,啰唆没完。”虽不能说完全违背孔子的原意,但却是没有能够准确把握住“达(達)”的字义。汉字“达”从辵从羍声,本义是表示大道通畅,行人行走在大路上互不相遇。一说人驱赶羊群行走在大路上,道路畅通无阻。《魏书》记载东夷弁辰国风俗:“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可见当初避秦流亡海外的人还承继着“行者相逢,皆住让路”的习俗。羍,《广雅》训为“美也”。故《说文》:“行不相遇也”,含有“民知礼让”为美事之义。因此,本章的“达而已矣”的“达”含有在位君子的“行仁弘道”的职责在内的“通达”、“达道”之义。将“达”释解为“能表达清楚意思”是没有理解“达”的字义所致的肤浅的认识,不妥。唐文治《论语大义》中解道:“辞以立诚为基,以有序为主。达者,如水之穷源竟委,此圣门修辞学也。《孟子》曰:'不以文害辞。’文与辞为二事,不可强合。先儒谓辞'不以富丽为工’,浑文、辞为一,恐未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