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剧大家喜彩莲:为何同行称她“南梆子”?

 古稀老人赵 2021-08-14

评剧大名家喜彩莲十六岁就已经是角儿了,当上了主演,是评剧界很有名望的一位表演艺术家。她原名张菡香,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是一位风云人物。她嗓音明净清脆,避开了大口落子的唱法,在清新俏丽上下功夫。她的演唱清脆洪亮,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被观众称为喜派,是评剧“四大名旦”之一。

评剧大家喜彩莲:为何同行称她“南梆子”?

喜彩莲魏荣元夫妻

1937年,喜彩莲在上海演出时,有位观众对她说:'侬的戏演得满好,就是那梆子敲得人头痛来唏。'

观众的意见促进了喜彩莲改革的决心。一天散夜戏后,她与李小舫正研究这事,忽然听到街上传来几声梆子响,声音挺脆却很柔和,李小舫转身就跑下楼去看。原来是个挑担子卖阳春面的在打一个空心榆木梆子。

第二天李小舫就买回两把,拿到台上一试,效果很好。喜彩莲回到北方以后,许多评剧演员都争相效仿,因为这梆子是喜彩莲 从南方带回来的,人们就叫她南梆子。

喜彩莲演戏,从来是一丝不苟的。她有一个原则:要对得起观众。和别人同台演戏,她总是注意到舞台艺术的统一、完整,不抢人家的戏,不搅戏,不翻场,也不吃戏醋,别人唱做的时候,她问题主动配合,不因为自己没戏就走神,出戏。

解放初期,排演《小女婿》,由小白玉霜主演,派她一个陈快腿。她和老白玉霜是同时成名的,过去她们一个在开明戏院(今珠市口影院),一个在华北戏院,对门打对台。这时要给小白玉霜配戏,她不讲论资排辈,这么一个彩旦角色,她演得十分出色,很好地衬托了小白玉霜的戏。

评剧大家喜彩莲:为何同行称她“南梆子”?

喜彩莲、小白玉霜、魏荣元同台演出

喜彩莲在六十年代创造了花旦的新腔。在《向阳商店》中,由于她吸收了唐山皮影戏的唱法,她演唱的'夸手'唱段,别具一格,在当时非常风靡。

喜彩莲在晚年尝试创造老旦唱腔,她的代表剧目有《包公陪情》,这出戏是她与她的丈夫魏荣元合作的。他们的演唱真是珠联璧合,尤其是叔嫂对唱:“念书念到一更鼓……'时,犹如珠落玉盘一般,声声不绝于耳。

在评剧界,她培养了不少评剧接班人,晚年在中国评剧院从事教学工作,连任中国评剧院三届学员班的班主任,为评剧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演员,她的学生有李忆兰、张秀琴、申增丽、蔡文艳等等。

评剧大家喜彩莲:为何同行称她“南梆子”?
评剧大家喜彩莲:为何同行称她“南梆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