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日照绿茶口粮茶?选择标准是什么?

 新用户5335xJSu 2021-08-14

1

前言

    不论是日照绿茶春茶季还是秋茶季,我们都会偶尔提到日照绿茶“口粮茶”这个概念,很多茶友对于口粮茶的概念比较模糊,甚至有个别茶友觉得“口粮茶”这个名称太俗,完全没有“琴棋书画诗酒茶”中茶该有的文雅。首先口粮,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日常生活中入口的食物,引申到茶上,就是能够满足日常饮用之需的茶品,在这里它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而的确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中的茶。 

   对于极爱茶,甚至“嗜茶如命”的人来说,一天不喝茶,浑身难受。而所谓的日照绿茶“口粮茶”,是指那些口味满足需要,性价比又高,很适合作为日常消耗必需品的茶叶,老茶客必备,因此“口粮茶”这个称谓,不但有对其品质的认可意味,也有对其性价比的权衡。

口粮茶标准

  我们经常提到的“口粮茶”一词常见于老茶客口中,指代的是品质较好,口味浓淡满足需要,性价比高的适合作为日常消耗必需品的茶叶,一般这种茶叶做到了品质和价格的平衡,低劣的茶叶就算再便宜不喜欢,一两千金的茶王很明显也不是一般人能消费的起的也做不了口粮茶。我们经常提到的日照绿茶“口粮茶”往往具有以下几个标准和高峰时段;

1

口感方面

对于茶客来说,不管是甘醇浓郁,还是清新自然,或者余味回甘,都有自己最喜欢喝适应的口感。喝茶其实是一件很主观的事,当然还要适合自己平时喝茶的口味才好。

2

价格方面

   “口粮”,作为一日不可或缺的饮品,意味着消耗量大,虽然每天品饮量不宜过多,但日积月累,茶品的消耗量也是很惊人的,所以价格自然成为了重要的考量因素。严格来说,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喝茶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口粮茶”,品质有保证,能消费得起,并且觉得“值”,那就对了。

3

安全性方面

   我们挑选日照绿茶口粮茶是要品质有保障的。比如网上一些低廉的日照绿茶,真假都不确定更不要说茶叶的安全性了,日日要过口的茶,如果是劣质茶,岂不是“慢性毒药”,我们虽然不是专业人士,多数是“凭感觉”在喝茶,但是也尽量要保证品质。

日照绿茶口粮茶高峰段

1 /  日照绿茶晚春茶

       5月中旬的晚春茶距离开园仅仅不足一个月,这个时候的日照绿茶春茶虽然芽叶没有初春茶的娇嫩,但是品相依然值得称赞。淡化鲜香味的春茶此时显得尤为成熟稳重,口感醇厚,滋味甘醇,回甘绵长。相对于初春茶价格的目中无人,屯茶季的价格更显平民化。

2 /  日照绿茶麦黄茶

       日照绿茶“三娇”之一,麦黄茶口感浓郁,“煞口”极好,少了春茶的鲜嫩换来的却是超强的耐冲泡性。相比春茶,麦黄茶产量有了大幅提升,茶叶的价格也随之回落,日照的充足与干旱的影响让麦黄茶中富含了更多的茶多酚和花青素,麦黄茶在春茶的鲜香上多了份绵长与醇厚。

3 /  日照绿茶白露茶

       同为日照绿茶“三娇”之一的白露茶不像春茶那般娇嫩,更不似夏茶那般干涩,而是有一股独特的甘醇,中正平和是茶树经历沧桑后返璞归真的态度。茶叶在经过了酷暑之后迸发出了最浓烈的品性,如此这般的蓄势待发,便只有从秋白露中才能品尝出,“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就是对白露茶最好的概括。

4 /  封园寒露茶

       曾几何时,日照绿茶封园茶只是本地茶农的自留茶,辛苦了半年的茶农们最后给自己留一口杀瘾的老秋茶,封园茶口感浓郁,“杀口”极强,是日照绿茶一年中耐冲泡性最强的。品相虽“不修边幅”,但是“好喝”才是老茶客们最在意的,封园茶香气较高,煞口好,耐冲泡性也极佳,最重要的是老秋茶的价格较比春茶实惠很多。

      在大众茶友选择口粮茶比较多的这几段时间内,一芽两叶明显有着无可撼动的地位,因为一芽两叶相比一芽一叶的采摘标准价格亲民很多,口感虽不如一芽一叶鲜爽,但是茶香比较浓郁,作为茶友日常消耗比较大,而且又必须“杀瘾”的选择,显然一芽两叶的日照绿茶更有诱惑力。

结语

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日照绿茶“口粮茶”时间,只是比较符合大众口味以及大众消费观念的一些时间段而已。日照绿茶口粮茶的选择标准还是因人而异的,经济条件比较好且比较喜欢鲜爽口感的茶友,用日照绿茶早春茶当做“口粮茶”的标准也是正常的,当然对于比较节俭且口味较重的茶友来说利用日照绿茶夏茶当做口粮茶的也比比皆是,“茶无上品,适口为佳”,作为口粮茶的选择总结起来就是:当你喝一款茶时,每一处感官都能好好享受这款茶,它让你觉得“值”。那就不用犹豫了,它就是独属于你的“口粮茶”!

相关热文

注意收粮!日照绿茶春茶开启口粮茶时代~

【日照绿茶】无麦黄不口粮!老茶客的专属滋味~

白露至 茶味浓 为何日照白露最知秋?

寒露茶—爱茶人不容错过的日照绿茶华丽谢幕

一张图教你看懂日照绿茶的价格和等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