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月推荐你读这10本书,第一本就让人心头一暖!

 牛寳寳 2021-08-14

最近雨水连绵,疫情反复,很多人的出游计划都被迫暂停。

幸好,在不宜出门的日子里,还有好书相伴。

陶石梁说“世间极闲适事,皆须觅伴寻对;惟读书一事,止须一人。”

希望书单君这次挑选的10本新书,可以陪伴你度过炎热的8月。

(好书各有千秋,排名不分先后)

✨NO.1✨《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8月推荐你读这10本书,第一本就让人心头一暖!

这是一本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

在治疗师的身份之外,作者洛莉· 戈特利布还是一个单身的职场妈妈,四十多岁时遭遇失恋,几乎崩溃。

朋友劝她找个人聊聊,于是她也给自己找了一位心理治疗师。

所以,这本书拥有“医生”和“病人”两种视角,从身份各异的来访者和作者自身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

无论身份背景有多不同,人类面对的烦恼其实都相通——爱与被爱、遗憾、选择、控制、死亡……

生而为人,总有不易。

同时,作者还在书中坦诚地指出:心理治疗师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他们面对一些来访者也经常一筹莫展。

那咨询的意义是什么呢?

也许首先就在于倾诉,说出痛苦,就是看见自己的第一步,然后才是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勇敢去面对。

当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也许,我们都该找个人聊聊。

✨NO.2✨《噪声》

8月推荐你读这10本书,第一本就让人心头一暖!

人的判断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别,来自两个方面,偏见与噪音。

“行为经济学之父”丹尼尔·卡尼曼的上一本书——《思考,快与慢》就着重介绍了“偏见”对人的判断力的影响。

而这本《噪声》,则侧重于后者。

想象一下,两名男子因为兑现假支票被定罪,兑现金额分别是58.4美元和35.2美元,第一个人被判处15年监禁;第二个人被判处30天监禁。

两个差不多的案件,判决结果却相差如此之大,这其实取决于不同法官的观点、偏好和偏差。

甚至,就算是同一个法官,在不同时间,也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决策,这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噪声”。

在书中,三位作者指出:人们之所以常常做出糟糕的决策,都源于忽略了“噪声”对决策的影响。

“噪声”是随机的,但却是致命的,它对管理、医疗、法律、教育等重要领域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幸运的是,作者在书中给出了解决办法,根据这些建议重塑决策框架,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更好的决定。

✨NO.3✨《齐马蓝》

8月推荐你读这10本书,第一本就让人心头一暖!

2019年,《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一季在豆瓣获得了9.2的高分。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让这部动画合集成为了现象级爆款。

其中最受好评的,就是第14集《齐马的作品》——这本《齐马蓝》的第一篇就是它的原著。

除此之外,书中还收录了12个短篇科幻小说:

《伊诺拉》讲了杀戮机器的缓慢转变;

《真正的故事》讲了人类第一次登陆火星的真实历史的罗生门;

《从信号到音》是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讲述了一个漫长的告别……

作者阿拉斯泰尔·雷诺兹,是一位为欧洲航天局工作的天体物理学家,在这些故事中,他不断发问:

为战争而生的机器,会梦到和平吗?

如果平行时空里,她还活着,你想不想给她“打个电话”?

为了隐藏起来免遭屠戮,你愿意抛弃肉体,变成机器内部的一串代码吗?

这些故事有的发生在地球上,有的则跨越了整个银河系,既有科技的质感,又有情感的柔软。

有网友评价:“随便拿出来一篇做成动画,都可以吊打《爱死机》第二季。”(第二季评分6.8)

✨NO.4✨《年月日》

8月推荐你读这10本书,第一本就让人心头一暖!

“如果人类的祭日到来了,世界上只还有一个人和一粒种子会是什么样?”

阎连科这本《年月日》就是基于这个问题写出来的:

千古大旱,全村人都逃荒去了,只有72岁的先爷不走——他家田里冒出唯一一棵玉蜀黍(玉米)苗,只要这颗幼苗活下去,来年就有了新的希望。

于是,整个村子,整个山脉,甚至整个世界,只剩下一个老人,一只他收养的盲狗,和一株玉蜀黍苗。

为了活下去,先爷想尽了办法。

井里水见底了,就把被褥扔下去,吸满了水再拉上来,一拧就是半桶水;

家里粮食没了,就去地里刨之前种下去的玉米粒;

地里的玉米刨完了,就去老鼠洞里找……

先爷与太阳斗、与老鼠斗、与狼群斗,“日头越是难熬,生命越发显出生猛的力量。”

这个饥饿时代的寓言故事,很容易让人想起《老人与海》。

先爷就像是那个永远不会被打倒的老人,而那颗唯一的玉蜀黍苗,就是他拼命守护的大鱼。

✨NO.5✨《一日三秋》

8月推荐你读这10本书,第一本就让人心头一暖!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刘震云的新作,充满了黑色幽默,是现实魔幻主义风格。

故事依旧发生在刘震云的老家,河南延津。

这儿大部分人肚子里都有几个笑话,睡觉之前还要默念几遍。

这种独特的习惯不是因为幽默感过剩,仅仅是为了保命。

在延津,不会讲笑话的人,是会被花二娘“压死”的。

花二娘不是延津人,她来这里是为了等人,可是等了三千多年多没等到,就变成了一座山,夜里去别人梦里听笑话。

笑话讲得好了,花二娘就赏个红柿子。讲得不好,她也不恼,只让人背她去喝碗胡辣汤。

可是,谁能背得动一座山呢?所以就被山压死了,或者说,被笑话压死了。

以花二娘的传说为背景,又借用了《白蛇传》中的人物关系,刘震云讲述了现实与想象中的人性。

就像他最后说的,这是本笑书,也是本血书,但归根到底,是本血书。

因为这些笑话,是用人命堆出来的。

✨NO.6✨《蚂蚁社会》

8月推荐你读这10本书,第一本就让人心头一暖!

这是一部有点阅读门槛的跨学科著作。

作者尼尔斯·韦贝尔在政治学、社会学、昆虫学、文学与电影评论之间来回穿梭,互相印证,光是备注就写了100多页。

如此复杂的论述,其实是为了解释一种常见的动物:蚂蚁。

我们小时候应该都有过观察蚂蚁的经历。

蚂蚁大都成群结队,很少单独行动,一旦有一只蚂蚁发现了食物,就会呼朋引伴,井然有序地分工搬运。

这些几乎每天都在寻找食物的蚂蚁属于工蚁,洞穴里面还有专门负责产卵的蚁后,负责与蚁后交配的雄蚁,还有起保卫作用的兵蚁。

这样复杂和明确的分工像极了人类社会,所以人们总是喜欢用蚂蚁来类比人类。

在这本书中,作者尼尔斯·韦贝尔就梳理了蚂蚁作为“政治动物”的各种隐喻。

分工明确、有集体意识的蚂蚁可以是工人阶级的象征;蚁后统治其他蚂蚁的方式也可以是君主制的证明。

无论是乌托邦还是反乌托邦,大家都可以从蚂蚁社会中找到共鸣。

与其说人类在研究蚂蚁,不如说这是对自我的观察。

✨NO.7✨《少子社会》

8月推荐你读这10本书,第一本就让人心头一暖!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是除韩国外生育率最低的国家——

只有1.36,跌破了1.5 的警戒线,日本新生儿在30年内减少了一半。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结个婚这么难?

为什么就算结了婚生个孩子也这么难?

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昌弘研究了战后日本社会的变迁后,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其中的很多观点都非常有趣,比如:

女性进入职场打拼,经济独立,是少子化的结果,而非原因;

家务外包、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只是为不结婚不生育的生活创造了条件,并不是削弱结婚或生育意愿的罪魁祸首。

更重要的是,年轻人结婚的意愿并未减弱——现代社会越是进步,个人化越是彻底,人们对家庭的渴望就越强烈。

山田昌弘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之所以出现少子化现象,不是因为年轻人“不想”,而是因为“不能”。

不能遇到理想的结婚对象,不能承担子女的养育费用。

✨NO.8✨《卡片笔记写作法》

8月推荐你读这10本书,第一本就让人心头一暖!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人都有记笔记的习惯。

但问题是,你真的知道如何记笔记,才能更好的存储、提取信息并且帮助自己思考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有个酿酒师的儿子每天做着朝九晚五的公务员工作,平时喜欢读读书,做做笔记。

后来这公务员当上了社会学教授,而且一生中写了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许多都成为各领域的经典之作。

这个人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卢曼。

卢曼如此庞大的产出,只能用他独特的工作方式来解释,也就是“卢曼卡片笔记法”。

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就是国内第一本介绍“卢曼卡片笔记法”的书。

书中详细介绍了卢曼阅读、记笔记,再到写作的整个工作流程及其背后的认知原理。尤其是“双链笔记”的概念非常适合信息的连接和思考。

这种记笔记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提取和转化信息。

毕竟,重要的不是记录,而是更好地思考。

✨NO.9✨《鹿智者的法则》

8月推荐你读这10本书,第一本就让人心头一暖!

这本书是《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的姊妹篇。

作者丹·米尔曼再次运用寓言的形式,讲述了12个蕴含智慧的心灵法则:

平衡法则:寻找中庸之道,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衡;

选择法则:决定不是用语言表示的,而是用行动表示的;

过程法则:看到不同阶段的每一个步骤,而不要只看到远期目标;

……

这些法则听上去非常简单,但在生活中却经常被我们忽略。

很多人都受困于当下的境遇,忘了自己有选择的力量。

鹿智者说:“在你意识到自己可以说'不’之前,你说的每个'是’都没有意义。你的恋爱如此,工作如此,生活也是如此,一切都是如此。”

你不是非要按照别人的期待来行动,没有什么事是非做不可的,你要自己决定去哪里、做什么。

这样,生活才不是一种义务。

✨NO.10✨《鄙视》

8月推荐你读这10本书,第一本就让人心头一暖!

这是个因为买房而产生的婚姻危机。

故事的主角是在罗马奋斗的剧作家卡尔多和妻子埃米丽亚,婚后前两年,两人生活拮据,一直租房住,但感情非常融洽。

可是等卡尔多收入增加,买了新房子之后,妻子与他的关系却逐渐疏远起来,甚至要求分房睡。

妻子冷淡的行为让卡尔多觉得非常奇怪,在不断的争吵和质问中,妻子终于承认:她已经不爱他了,她鄙视他。

“鄙视”这个词让卡尔多觉得委屈、不解和愤怒。

这本书是用丈夫的第一视角进行叙述的,包含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他一次次地揣测自己为什么被妻子鄙视,却在这个过程中把对方越推越远。

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作家莫拉维亚,莫拉维亚之于意大利,如同鲁迅之于中国。

他的作品常常被看作是对意大利社会的一种批判性探索,这本《鄙视》就是透过一对普通夫妻的感情破裂,讲述现代人深刻的精神危机。


来源:微信公众号“书单”,原文有删减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