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歌报:江苏诗人工作室“诗之评”栏目(8):众说纷纭孙利平的作品《金陵怀古》

 中诗报 2021-08-14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中国诗歌报中国诗歌第一报

中国诗歌报江苏工作室编辑部全体成员

指导:海底月

名誉顾问:龚学明

主编:  王才干

副主编:老顽

编辑:蓝影紫嫣(常务)、大院君(半岛)、昆山言诗凡、金龙,小妖、小鑫

作者小传:孙利平,男,南京大学戏剧学博士,艺术学、传播学教授,原创古体诗人,文化学者,师从当代散文家余秋雨。

金陵怀古

文/孙利平

塞外天清星月寒,漠南孤雁过贺兰。 

胡姬妖媚摄人魂,牧童牛背笛声残。  

苏武使辱留北海,文姬再嫁去柔然。  

金戈铁马踏冰河,狼烟又起雁门关。  

衣冠南渡文章兴,匈奴驱羊敕勒川。 

鲜卑一心归汉家,将军思田别高欢。 

隋文开皇成大统,玉树后庭梦江南。 

天下四海臣盛唐,关中八水绕长安。 

边地又吹凉州曲,但恨出征哥舒翰。 

帝国从此夕阳下,玄宗子民泪阑干。  

赵宋风雅三百年,管弦绕耳乐流传。  

武林门内桂子香,越女如玉陨云端。  

北夷乱华庙堂毁,门前不见旧江山。 

道真无心伤往事,明月何时照我还?

蓝影紫嫣:古体诗歌在当今的诗坛中开始逐渐被人们淡忘,孙老师所作的这首古体诗歌不仅诵读时朗朗上口,而且平仄押韵方面也掌握的恰到好处,不仅写出了一部气壮山河的史诗,同样也透着国破山河的悲凉,将古代诗词歌赋的风雅精彩展现,乃一部经典佳作。

陈金马:六朝故都是个历史悠久的"大戏台",涌现多少英雄豪杰竞相"走秀",这方唱罢那方又"上场"……读孙老师笔下这首沉甸甸的古体诗词,又唤醒人们沉睡的记忆……要和平,不要战争,有国才有家!

王才干:古诗,古风,古道;琴心,剑胆,诗性。一曲“怀古”,长亭更短亭。一曲新词,举杯愁更愁。历史的眼眸,我们看到的岂止是,长河落日;还有一滴情系“还我河山”之浊泪,辉映在那桨声灯影里……

半岛:孙先生的诗颇有大古风的气质,选取的历史镜像贯穿了几千年岁月,不仅表示了历史意识,而且承载了历史精神。自然的江山变化不大,社会的江山多有更叠,其实是人的江山的不断变异。人的异化产生了自我否定,但有一点难以泯灭:和平与爱的梦想!人类希望因之存在。

夏才和:此诗在新诗碎片化的今天,再现了古诗的伟力,其音乐美的节奏和丰富的知识给人印象深刻。然而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诗人的审美格局及思考风采,苍苍的意境与悲壮的启蒙。这是一部历史长剧,高度浓缩于一首诗中。

小晓:《金陵怀古》这首诗的作者孙利平付出了真情,凡是付出了真情实感的总能深深的打动读者。

叶言:当人们嚷着新诗爆炸而又难出佳作之时,传统古诗创作也面对同样的问题。孙老师以这首古风之诗打动了我们,他坚守了诗的古典美,传导了社会文明的现代化理念。在艺术形式上遵循了押韵、提炼、跳跃等表现手法,读来掩卷沉思、荡气回肠!

老顽:《金陵怀古》读后感受颇深:在以现代诗歌为主调的当今,能见到孙老师这样出色的古风诗作实属难得,整诗的主旋律是怀古,上下穿越千年,将片段的历史用凝炼的词语串联,以古风韵律的手法表述,诠释了一个道理:穷则荒,弱则垮;富则盛,强则赢!

孙尔雄:孙利平的《金陵怀古》写的风生水起,也是中国怀古的内心表达。这是一个很博大精深的题材,诗作形成了类型化的模式。就形式而论,易被模仿。尽管如此,我对作者的历史眼光持肯定态度。

洪桥:《金陵怀古》不见金陵,但见中国。这是写历史上的中国,而非南京。金陵不过是立足写作之地,于诗中并无展现与份量。因之,所谓六朝金粉之评语应属不实。作品完全可以这样写,若诗人能多写一点金陵,可能有助于思想的表达,无立足未稳、天马行空之虞。

声明:原创作品,报刊采用和网站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国诗歌报,并请与作者联系

中国诗歌报公众平台推出的作品均出现在256上网导航的热文推荐,优秀作品有360图书馆收藏。

中国诗歌报★简约阳光厚重

《中国诗歌报》纸刊和中国诗歌报公众平台,坚持“发表原创,繁荣诗歌”的办刊路线,发掘和推出了一批当代诗人。

     投稿须知 1、作品为王。 2、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来稿请附作者简介、个人图片、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3、投稿邮箱:zgsgb2@126.com  zgsgb3@126.com4、来稿七天内没有处理请投往他处

    提示:《中国诗歌报临屏诗精华作品选》一书从所有参加临屏诗创作的作品中优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