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歌报:《诗家》同写云南大锅圈主题活动优秀作品选

 中诗报 2021-08-14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云南“大锅圈”坑口直径近600米,平均深度120米,最深处达150米,四周绝壁陡峭险峻,是一个较为规则的圆周体,形如一口凹陷的铁锅,坑底向四周逐步抬升,坑内有规模而成熟的农耕情景,岩脚洞边住着8户32人。

大锅圈

——天嘴

文/鲁娅(云南)

假设 你懂得天

才佩铸就 嘴的圆形

天嘴的唇 绝壁锋利

从人类最硬的骨头提取

天嘴的舌头 柔漫在底部

舔露吟唱 把干净独立的

诉求信号 发送给上帝

天嘴的牙齿 藏于数个

角落 岩溶钙化的钟乳

咬碎寂寥的心 含笑成溪

住在天嘴里的人 回音很长

死后脱困 由天嘴吐射成仙

大锅圈

文/梅婉儿

云南在镇雄之巅  架起的一口锅里

炖着地球亿万年的历史

在某一刻 揭开锅盖   

暴露了

只有鸟儿和白云才知道的秘密

锅沿的藤蔓

是时光煮粥时流下的汁液

引我的胃口  抵达真相

一个陶潜也难逾越的深处

暗河涌动着沧桑

钟乳点滴计数着历史

我把自己化成  

巨眼里  一颗瞳仁

顺着一束阳光

仰望蓝天  探寻谜底

网络天使把秘密    昭告天下

从此冷宫的深闺  撩起面纱

款款露出秀色

镇雄和她  也即将

从圈圈的禁锢里

展翅高飞

酿一锅老酒与尘世净身

文/卜子托塔(江西南昌)

从未抵达这样的深度

以为是山带着在一探究竟

把方向捞上岸后

我听到

岩溶壁上落下斧凿的回音

千百年来

大锅圈以一个孩子的野

装满鲜花盛开的天

大锅圈,不置一镬仍然煮化你的今生

文/诗道钟波

峰波浮起蓝天。喊一声

浓雾就会散开,便可以

踩着山头,走进佛光弥漫

的乌蒙

像颗星星从人间落在天坑

的边缘。这时的你不是母胎生

是山茶树长成。阳光一照

摁不住体内的蕾铃

开得满身是酥麻麻的声音

岩壁沿着吊藤而下,才知道

自己还没有完全进化成人

还保留着一些活着的野性

身处大地深陷的内心

天,不过是青簚编制的簸箕

如何盖得住幽草的芳香

这尘封的寂静,闪烁着阴森

的锋刃。总有那么一瞬

被洞穿,被岑谧洗劫得干干净净

从那些嶙峋中抽身

风洗涤过的鸟鸣在夕辉中发亮

有带钩的山歌,从密林里甩出来

垂钓她的情人

停步,等还未跟上来的灵魂

回望这波光潋滟的高原

无声的经卷,阵阵梵唱

荡漾着浩瀚的空

天坑无言

文/飘然一鹭儿(山东烟台)

大地呐喊

开一张大口

诘问苍天

太阳圈一个鍋圈

月亮圈一个鍋圈

圈就一簇圆柱式的宫殿

风在打转

鸟在打转

敬畏一段惊世骇俗的法缘

我愿塌陷千年骨架

捧一颗女儿心

嫁给你――云南

镇雄天坑

文/周渔(四川)

天塌了,地陷了,我们就到镇雄住

像蝙蝠隐居洞穴,倒挂在半死不活的人间

像桃花,不论贵贱,死守一条桃源

抱成一团,我们就是天坑

徒手攀援,开门绝壁,夜煮一锅星星

像峡谷,死死搂住门前的河流

如果闪电劈开了一条缝

我们就把白昼叫天空,夜晚叫大地

像溶洞,抱着一辈子的英雄

大锅圈

文/李悦岭(山东)

千里之外听到的一声鸡鸣

在五德停留,那是我灵魂驻足的地方

在五德必住天坑

茂林、花草铺成的小路

穿溪水而过,寻找它的钟乳、暗流

这是大锅圈,一个被神化了的地方

陡峭的崖壁告诉我

原始的树障屏风下面,隐藏着古老的村庄

此时,定会看到赶山人的影子

或悠荡在悬壁洞口的人们

燕子飞舞,惊动了大山深处的回音

大锅圈,呈现出诗韵之美

如烟雨流云,梦幻般洗涤人们的眼睛

洗涤五德,大美灵魂

云南大锅圈

文/向阳(甘肃秦安)

天坑粹过的火苗,植物的筋骨

令人心跳的悸动,那是天使的爱

六盏金樽盛满人类创世的一念

你来过爱过,与大地炽热的拥抱

那是双螺旋的绿色的火焰

有光,我们彼此看见笑脸

曾经无数火焰的穿越,亘古遗存

历史浇灌了五德人璀璨的笑容

唯有大锅圈里灵魂腌制的火苗

去照亮地球茫茫前行的路

云南大锅圈

文/山柳(甘肃)

非茶,非水,非食物

锅里面煮着的,可是满满的风景

天坑,暗河,化石,飞禽走兽

也不知是谁下的“米”

也不知这“米”香怎么飘得如此渺远

竟惹馋了那么多爱美的人

像蜜蜂,赶赴一场盛大的花事

众多的目光向这里聚拢

无论春秋冬夏

大锅圈的美,始终沸腾着

眼睛的勺子随便舀下去

都是一碗热腾腾的鲜羹

大锅圈

文/白非(山东临沂)

隐和居在一起需要一个理由

桃园和世外是血缘关系

选择,用一种方式来改变生活

品尝的不仅仅是大豆和玉米的味道

还有山石草木间的灵气

外人的眼里是看不出的

正如我们无法摆脱现代的生活

这天坑深处的秘密在一潭泉水里

这里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去听

你不懂,只有他们懂

在时光里,树木和鸟儿一直陪伴

用每一场年轮圈住他们的生活

结绳记事,仿佛最淳朴的故事

我们寻找多年未见的梦

其实,都在老人和孩子的眼里

天坑居民

文/殷红(江西上犹)

天坑也是一个世界

但被遗忘,被隔绝

地图上找不到它,地图上只有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五德镇

他们知道自己的源,知道自己的根

但被亲人们斩断

那条悬崖小路,像一根天线

他们小心翼翼地,通过它

探测着世界的冷暖

兄弟。姐妹。这些温暖的词语

他们很少提及

守在他们身边的,除了

茂密的树林,坚硬的岩石

就是疾病,孤独和贫困

时间仿佛被凝固

一群没有故事的人

一块没有传说的土地

一双比天坑还深的眼

一只张开的口,发出的天问

大锅圈,最终翻腾成一片海

文/王才干(江苏)

一种声音,一千种,一直在吟哦――

彩云兮,凤求凰;乌蒙山哟,云之南……

大锅圈。倦鸟仍在天坑中翩飞。

松果落地的声音,卷起澜沧江的千堆雪。

刀耕火种的喘息,在寒武纪,石灰岩,钟乳石上,奋力攀援。

一双双桃源武陵的眼睛,惊涛拍岸,乱石穿空。

――有时,天空的一抹蓝,会汹涌成一卷通向希望的梵文。

一缕阳光射进来,顿时煮沸

一片大海。

大地之窗

写给云南大锅圈天坑

文/草尖儿(河北)

激情,被囿于一座寂寞的城

澎湃终于在一次地壳运动中

等到一个宣泄出口

无需考证那一瞬的宏博之势

那一扇扇敞开的窗口

令万物再次回到大山的子宫

穿越一座山的身体

一路向前,漏下去的光线滴乳凝峰

具有灵性的石头在发光

需要救赎的灵魂一脚迈进地狱

一脚留在尘世

那些曾经被上帝垂怜的孩子

学凤凰敛翅

在一个大锅圈的浴火里重生

泥槃的石头底色温暖

隔绝红尘的记忆在今天看到黎明

民居,教室,高深莫测的溶洞

每一束阳光,都怀揣悲悯

每一缕清风都荡气回肠

倔强的花草和虔心向上的树木

兀自守候着雄鹰的翅膀

每一次的有氧呼吸

都有着逆生长的野性

我从一幅仰望的宽阔里

谱一首上善若水的慈悲

等更多的皈依者到来

在彼此的对视中

咏读,修行

作品由《诗家》编委主任诗道钟波提供。


主管:中国美文出版社 

协办:中华文化杂志社

1、诗歌作品体裁不限,请随作品附上本人生活照片、作者简介、联系方式。

2、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不同意修改、评论和配图的请注明。

3、投稿邮箱zgsgb2@126.com

中国诗歌报温馨大家庭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公众平台

中国诗歌报纸刊

中国诗歌报首届改稿学习班

中国诗歌报二届改稿学习班

中国乡间美文杂志社

中国诗歌报主编协调处

中国诗歌报管理处

中国诗歌报新浪微博

中国诗歌报腾讯微博

中国诗歌报新浪博客

中国诗歌报博客中国专栏    

中国诗歌报临屏创作室   

中国诗歌报诗词创作室   

中国诗歌报女诗人创作室  

中国诗歌报一群二群三群编辑部  

中国诗歌报甘肃诗人工作室

中国诗歌报江苏诗人工作室

中国诗歌报河北诗人工作室

中国诗歌报内蒙古诗人工作室

中国诗歌报山东诗人工作室

中国诗歌报山西诗人工作室

中国诗歌报宁夏诗人工作室

中国诗歌报河南诗人工作室

中国诗歌报陕西诗人工作室  

中国诗歌报选稿第一基地

中国诗歌报选稿第二基地

中国诗歌报选稿第三基地

中国诗歌报精英文化基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