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幽谷闲人品读李秀珍的诗

 中诗报 2021-08-14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作者简介】翼华,真名王保义。军旅诗人、作家。陕西省泾阳县人。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长期在甘肃从戎、工作,现居兰州市。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发表作品,迄今已在全国省级以上文学报刊发表诗作一千五百余首,著有诗集《第三座驼峰》、《潜藏在肉体深处的灵魂》、《季节凉处》和长篇小说《爱的天堂》等。 

1, 雪中的远村

文/ 李秀珍

白雪覆盖的村庄

流浪着狐狸的哀叫

还有吱呀吱呀的拐杖声

把孤寂摁进雪地

发霉的屋檐上挂满冰吊

老人磕磕烟锅

将无法掩饰的期待

藏进飘去的烟岚

和笼子里鸟的呓语

雪花还在飘

淹没了那些远行的

脚印

【诗评 幽谷闲人】《雪中的远村》深刻反映了年轻人进城后农村老人的孤独与期待,读来让人心情沉重,思绪万端。全诗画面感强,柱着拐扙的老人从雪地回家,孤独地在屋门下抽烟,遥望着雪花掩埋的远行的脚印。这些画面意蕴深长。老人送谁远去?老人期待着什么?明眼的人心知肚明,而诗却留下迷茫的感觉。诗人凭借富有弹性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感受。“白雪覆盖的村庄/流浪着狐狸的哀叫”,人空室冷的村庄,连狐狸也发出哀叫,那种凄伤的感觉跃然纸上。“发霉的屋檐上挂满冰吊”,冬天冷人心更冷。“笼子里鸟的呓语”,人的孤独与鸟的孤独同病相怜。同时,诗人将细节处理和动词运用与意象结合起来很显技巧:“老人磕磕烟锅/将无法掩饰的期待/藏进飘去的烟岚”。磕磕烟锅,把期待埋进烟岚,很有蕴味。“吱呀吱呀的拐杖声/把孤寂摁进雪地”,吱呀的动词让寂静的村庄更显寂寞。全诗从头至尾笼罩在一种凄冷的氛围中,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2,黑夜中的眼睛

 文/李秀珍

黑夜收敛了所有

包括人间万象

远道而来的禅音象一枚引线

将肉身的贪婪剥离

自由的身驱不再伪装

满天的星辰正在与我对视

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

都变得单纯

盯着旧相框里的纯真

那些藏匿在心底的秘密

一一浮出

蜂涌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曾经海盟山誓的爱

一转身付诸流年

黑夜只剩虚无

不会说谎的眼睛

怀抱自由之身入睡

醒来后会是冉冉升起的太阳吗?

【幽谷闲人赏析 】读一首诗,静心才能进入诗人的意境。这首诗作者开篇切题进入夜晚。“远道而来的禅音象一枚引线”,这句诗很有意味,亦实亦虚。实可理解诗人居住地不远处可能有处寺院或有某种禅性的音乐,让人的心灵进入禅境;虚可理解是隐喻灵魂的眼睛,为此才能剥离“肉身的贪婪”,让“身驱不再伪装”。诗人进入灵魂的洁净,于是与夜空的星辰对望,世界“变得单纯”。夜空是大空间,随之,诗人进入心灵的小空间。“盯着旧相框里的纯真/那些藏匿在心底的秘密一一浮出/蜂涌的泪水模糊了双眼”。“相框”的空间虽小,但跳跃性很大,区间必然有巨大的波折。接着,诗人道出了触动心灵的秘密:“曾经海盟山誓的爱/一转身付诸流年/黑夜只剩虚无”。在人的情感中,哀与喜莫大于“爱”。显然,诗人的心灵在“爱”中受到挫折。诗人自问与期待着“醒来后会是冉冉升起的太阳吗?”这首诗并不复杂,但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却很丰富。一个人白天要面对充满“贪婪”和“伪装"的世俗人生,只有在夜寻觅一片清静。而唯一能带来身心慰籍的爱却如一把利刃……灵魂的纯净与肉体的伤痛,这一切只能在夜晚独自相对。诗的艺术就是在强烈的反差中产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