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必引经据典,也是思想贫乏的一种表现

 幽都谢公子 2021-08-14

这句话,是说我自己的!

今天我跟朋友聊天的时候,引用了很多“名言”,从《寻秦记》中的赵侯爷,到米兰.昆德拉的《不朽》,再到杨绛先生的语录。

朋友说,你这样引经据典,对我是一种碾压啊!

我怵然一惊,我有这么“优秀”吗?

我沉思了一下,回了一句:言必引经据典,也是思想贫乏的一种表现!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否准确,但是我想,言必引经据典,无非是两个原因,一种是秀,一种是乏。

秀是确实读了不少书,或者说背诵了不少名人名言,不自觉之中就“表演”出来了,也就是秀了一把优越感。

乏则是自己并没有独立的想法,而是“两脚书橱”,并不产生思想,而只是名家思想的搬运工,别人的帽子正好合适戴而已。

我应该是思想太贫乏了,忙碌的生活,我已经没有时间思考,所以脱口而出的都是别人对生活的思考。

小时候,我父亲是语文老师,常年不在家,所以父亲对我的影响远不如我的祖母和母亲,但是有一件事情,我至今不能忘!

我从小喜欢看书,看书多了,我又不是很懂谦虚的人,所以就老想“秀”一下自己懂得的成语、名言。

我们老家人都是讲方言土语的,我就不讲,我说话就像念书,总是喜欢抖落几个成语或者诗词。

有一天,应该是周末,父亲在家,不记得是因为什么,是和父亲说话还是和别人说话之后,父亲很严肃地批评我,说我不该抖书包,和村里的大娘大爷们说话,讲什么文,要说别人听得懂的话!

我模糊记得,父亲当时是给了我一个“板栗”,或者是威胁我还那样讲话的话,就会给我一个“板栗”!

我和团子同学只记吃不记打不一样,我记吃,也记打。

从那之后,我很少在老家和人说话抖书包了,我总是说纯正的方言,直到今天我离开家乡二十多年,我只要脚一踏进那块土地,马上舌头就像转了筋,说纯正的咸宁话。

总有人问我,哎,你的咸宁话怎么一点都没变?

怎么会变呢?我一辈子都记着我爹教育我的话呢!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就发现一个现象,越是网红现象的年轻写手,书里越是喜欢写各种名言名句,文字充斥真假莫辨的名言风,比如安意如的书,比如郭敬明的书,而越是经历了生活沧桑的作家,所写的文字越发返璞归真,用最简单的文字,写最简单的句子,但是越读越隽永,越咀嚼越有味道,比如杨绛的书,比如汪曾祺的书。

写书如此,做人也是如此啊!

如果我有自己的想法,我又何必引经据典为自己的观点加持呢?

如果我坚信自己的理念,我又何必引经据典佐证自己的观点呢?

言必引经据典,不止是思想贫乏的一种表现,并且也是一种浮夸风,给自己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真的懂很多,傲慢起来了!

现在,我父亲已经老了,他已经几乎不再教育我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而我认为我懂得比我父亲还多得多的名家名言,我也傲慢起来,觉得我父亲不如我知道的多了。

其实,我懂得的那些词句,又有哪一句是我自己的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