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称作最伟大的战争剧!豆瓣评分7.8(内含资源)

 微微传奇 2021-08-14

柏拉图说过:“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的终结。”而有三个人却成了例外,因为一张照片,改变了自己战死沙场的命运,成为了人见人爱的大英雄,而他们却无时无刻不牵挂战场上的战友,在冰与火的世界里徘徊和迷惘,在爱与痛的边缘悔恨与自责,明知战友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却无能为力,只能留在故土经受着内心的折磨与拷问,审视着自己的人生,这就是伊斯特伍德执导的影片《父辈的旗帜》。



图片

1945年2月,欧洲战场上的硝烟渐渐隐去,太平洋战场上的炮声却在不断升级。其中最关键也极血腥惨烈的一场当属硫磺岛(Iwo Jima)战役。从2月19日海滩登陆开始,美军在长达36天的时间里,阵亡6821人,伤21865人。日军守备部队阵亡22305人,被俘1083人。


在战斗的第五天时,五名美军海军士兵、一名军医、一名随军记者一起“缔造”了一张英雄的照片,一张象征国家胜利的照片:他们将美国国旗插在了硫磺岛的制高点。

图片

当照片登上美国各大报纸头条的时候,当时的六名英雄中的三人甚至还不及知道自己成为英雄而英勇牺牲了。幸存下来的其余三人战后却对那场战争只字不提,仿佛他们未曾参与那场战争。

因为他们不是为了成为英雄才走上战场,他们是为了国家而战,当他们看到身边的伙伴一个个倒下时,他们觉得生命的意义也在一点点流失……

电影《父辈的旗帜》围绕折钵山上插旗故事的来龙去脉,讲述了硫磺岛战役背后的故事,主题思想落脚在关于英雄的反思上。

图片

故事原著作者詹姆斯·布莱德利,其父约翰·布莱德利是当年硫磺岛幸存的插旗英雄之一,电影导演和监制分别是大名鼎鼎的伊斯特伍德和斯皮尔伯格,强强联手,耗资9000万美元。既有战争对峙场面的恢宏惨烈与真切,也有人物个性纷繁人性纷存之一览无余。电影音效真切,电影配乐也很美。第79届奥斯卡奖中获最佳音响效果与最佳音效剪辑两项提名。与《父辈的旗帜》同时拍摄的还有个姊妹篇《来自硫磺岛的信》,该电影也由伊斯特伍德披挂上阵,反转使用日语从日本人角度讲述的战争。

图片

电影里有三条线场面交叉互放,一是原著作者采访当年战场老兵及其家父在家中的生前场景,一是硫磺岛的战况实景,还有就是三位幸存的插旗战士在全美各地巡游募捐的场景。主角自然是三位插旗的战士:John Bradley, Ira Hays和Rene Gagnanon。

图片

战争远比他们想的要艰难的多,即便他们军队庞大,武器装备充足。真正的战争爆发,随处可见的是残躯断肢,血肉模糊成了最普通的事,身边说笑的人随时可能倒下。最要命的是,敌人的踪迹难以寻觅。想要成为英雄的他们,这时却只能想着躲避子弹,怎么活命。

图片

在这部影片里,战争反而成了配角,追寻真相反倒成了主角。究竟谁是照片上升旗的人,谁在说假话,谁又承受着良心的谴责……尽管三个战友离开了战场,荣归故里,但他们的内心仍是彷徨和迷惘的,不光牵挂着战场上的战友,更是承受着良心上的谴责。

图片

图片

影片中的人们,他们需要英雄的故事,而故事中的英雄现实中有原型最好,至于英雄是谁,并不重要。

图片

战争的一切,或许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明白吧。影片中的反战思想,在字里行间总是不自觉的透露着。

战争永远是人类最大的灾祸,反战永远是人们不过时的话题,除非战争真的消失。

图片

对父辈来说,他们曾经的冒险与受伤,只是为了身边的战友。也许他们是为祖国而战, 但他们的死是为了自己的同胞,为那些并肩作战的兄弟!我们如果真心想纪念他们,就应该明白这些,像父亲那样去怀念他们!

图片

O

《父辈的旗帜

 战争、传记 135分钟 | 美国 2006年
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 小威廉·保尔斯 / 保罗·哈吉斯 
主演: 瑞恩·菲利普 / 杰西·布拉德福特 / 亚当·比奇 
 豆瓣 7.8   IMDB 7.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